地域性建筑在当代

建筑的地域性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任何建筑的意义,都在其所处的地域的历史中展现。从原始社会开始,气候、水文、土地等地域性要素就决定了这一区域建筑文化的发展形态,建筑以地域性为基本特征。

然而,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信息化社会的崛起,建筑本身的地域性文化特色愈发暗淡。吴良镛先生在国际建协 20 届大会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譬如现今,城市建筑呈现出不断比高的趋势,高层建筑多为相似的塔形。许多专业人士指出大量国内外城市高层建筑雷同的案例,呼吁当代建筑设计应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

任何建筑都应反映其所在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特色,也应体现其所在地域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地域性建筑文化得到关注和倡导,也是对人类社会结构、文化心理、行为模式等的科学认知和理性尊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城市建设有益的思想和技术成果理应积极汲取,但这决不是简单的复制。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千城一面”的建筑风貌,是我们应当批判和反思的。

我国始终提倡“民族风格”的建设和发扬,这也是一种对地域性建筑文化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尊重和发扬地域性文化的基础上注意建筑功能、环境空间和现代构图理论的整合,突出城市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这是当代建筑设计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金凯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