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研发铸成金字招牌

张立德还清楚地记得,10年前代表公司去集团开会时,兄弟企业那嘲讽的眼神: “一年亏损4000多万,干脆啥都别干得了。”“你们花的钱,可都是我们挣的啊”……

直至2008年前,辽宁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泵业分公司(简称富奥泵业)在集团内都是出了名的老大难。现任总经理张立德回忆,虽然在那之前也做了不少新品尝试,但却一直在亏损。“拖大家后腿”,以至于去集团开会时都不好意思,偷摸着坐在最后排。

实际上,富奥泵业是个大有来头的企业,距今已有65年历史,其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辽源铁器社。虽说它的历史比一汽更长,但10年前的富奥泵业还是一家亏损严重的零部件企业。1998年到2007年,仅仅10年时间累计亏损将近4亿元。亏得最多年头,一年亏了4000多万,而当年的全年销售收入也不过是4600万元。

也正是基于当年的苦,今天的日子感觉分外甜。2016年销售收入达7.2亿元,实现盈利近1亿元;2017年,一个月的销售收入就相当于过去两年总和。

短短10年时间,富奥何以能够咸鱼翻身?“首先就是要争一口志气,逼着自己找饭吃!”张立德说,公司上上下下近千号员工谁都不服这口气,不愿意成为集团的后腿。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富奥也没有放弃追求独立的产品研发能力。

张立德颇有感慨地说,倘若一个企业没有独立研发能力,就根本走不远。以富奥集团为例,旗下有20多家合资企业,这么多年下来最深的体会就是:国外不会释放核心技术,想通过合资来学研发,基本没门。随着时代发展,主机厂对零部件企业的要求之一就在于,能够独立研发。

应该说,张立德的感受,是在痛定思痛之后被逼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富奥的产品只局限于卡车三泵,说实话,日子过得并不舒坦。自1991年一汽-大众成立后,富奥瞅准机会摩拳擦掌,力争融入一汽-大众供应体系。但对一个轿车经验基本为零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进入跨国车企的法眼。从1993年直至2001年,用了足足8年时间,富奥才算是供上货。这其中有攻克技术难关的艰辛,更有初期德方把持刁难的因素。8年时间,着实不容易。

但8年时间并不是虚度,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富奥泵业埋头苦干,潜心积累,终于迎来了机会。

2006年,一汽-大众产品升级,开始大量导入EA113发动机。由于富奥早已掌握之前发动机的油泵结构特点,在技术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和积累,在多家竞标中,最终获得配套权;2013年,大众发动机再次升级,泵的要求更好,从原来的“定量”升级“变量”,但富奥泵业只用了一年时间就通过了德国认证,从开始配套至今已经交付了近180万套。从而奠定了富奥泵业腾飞的基础。

让富奥泵业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在向一汽-大众配套过程中,它从最初的门外汉开始,通过自强不息坚持独立研发,最终凭借品质实力挤掉了跨国零部件巨头,成为独家供货商,实现了自主零部件企业从“二供”到“一供”的奇迹。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一供吃肉、二供喝汤”,只有当第一供应商产能不足或是供应了相当一段时间后,二供才有机会。挤掉一供的意义不仅在于销量和收益,更让富奥泵业真正在行业内打响了声誉。

如果说坚持独立研发是富奥泵业能够逆境中崛起的内因,张立德由衷地说,来自一汽-大众手把手的帮助、指导,为一汽-大众持续供货,是富奥泵业从死到生的根本外因。

“如果说在与一汽-大众合作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可能说一天也说不完“,张立德直白地说。“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一汽-大众,也就没有富奥泵业的今天。”

张立德形象地说,一汽-大众为他们带来了“金字招牌”。如今,富奥泵业已成为一汽-大众11家核心供应商之一。也正是得益于为一汽-大众供货,吸引了包括上汽通用、丰田、红旗、奇瑞、北汽、长城、吉利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业务范围不仅覆盖国内,还远销南非、美国、巴西等国家,初步完成了走出去的布局。如今,富奥泵业已经提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愿景,在今年10亿元的产值基础上,争取2025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

作为过去10年里眼看着富奥泵业崛起的参与者、一汽-大众产品工程部动力总成科科长魏强坦率地说,一汽-大众供应商千百家,其中合资外资的比例还是比较高,一个完全自主的民营企业能够跻身核心供应商,确实相当不容易。他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自己的创新和独立研发能力。

作为主机厂,一汽-大众的本地化研发需求也越来越多,相应地也在强化本地供应商的能力与体系。类似富奥泵业这样,通过为一汽-大众的配套过程中摔打磨砺出来了,成为国内一流了,再去为红旗、奇瑞、吉利、北汽配套,这就是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也是更值得一汽-大众和富奥骄傲与自豪的地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