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成为“禁果逆反”的始作俑者

  • 来源:电子竞技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15 10:15

  即使电竞发展到今天,主流媒体和家长们依然对这项体育赛事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媒体们的对游戏的各种负面报道让家长们错误的将电竞跟游戏混为一谈,以至于谈虎色变。而电竞本身作为现当代青少年热爱的生活方式之一,一时间不能被家长认可,甚至被明令禁止,于是这种求而不得的心理非常容易让青春期性格暴躁易怒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被称为“禁果叛逆”,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对孩子的吸引力记忆变得越大,于是为了得到这枚“禁果”不惜铤而走险。而家长们单纯的将发生这一切的元凶给归根于电竞,他们一次次的集体发声和各类极端事件频出,又让主流媒体们将聚光灯对准了这些叛逆的青少。于是这样循环往复的恶性循环,让电竞最终成为了一颗藏在掌心的刺。

  主流媒体的错误解读

  2006年,央视举办了一期中国劳伦斯榜,评选年度体坛十大风云人物,在“最佳非奥运项目运动员奖”中,有一位备受关注的人选,就是当时的人皇Sky李晓峰。最开始的时候,李晓峰的票数遥遥领先,是第二名丁俊晖票数的十倍之多。然而一个小时后,丁俊晖迅速反超,票数超李晓峰七千多票。而这一个小时之内,李晓峰的票数只涨不到一千张。

  而正好在两年之前,一档叫做《电子竞技世界》被广电总局勒令停播,在停播之前,这档节目的收视率远超《天下足球》。

  主流媒体对电子竞技的错误认知,即使在多年之后依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媒体一直在错误解读着这一项新兴体育项目。

  2014年,西安晚报的一篇文章《这才是真正一夜暴富的游戏》,指名道姓“巨额奖金不利行业发展”,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Newbee战队刚刚在美国西雅图获得Dota2国际邀请赛的总冠军。

  半年前的“三评《王者荣耀》”,更是把当下最火爆的手机MOBA游戏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而就在第三篇评论发出后两天,QG.Happy这支黑马战队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捧起了《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冠军奖杯,一万五千人的场馆座无虚席。

  电子竞技是一种职业,而游戏是一种爱好。电竞使用游戏作为比赛的载体,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就好像足球比赛需要一个被踢着满场跑的足球,高尔夫球比赛需要一根挥舞着的球杆一样。电竞也讲究手脑协调、反应速度、策略制定,拥有大量观众,能引发情感共鸣,作为一项体育比赛,最基本的公平和公正的态度以及参赛选手的职业态度,也都完美契合当代体育运动的标准。

  同样是作为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体育界明星的励志故事比比皆是,但是在对电竞明星的报道中,“一夜暴富”和“轻松赚钱”的这些概念直接否定了电竞选手的付出。任何一位体育选手成功的背后都一定有艰苦的奋斗史,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成绩也不会是一蹴而就。这种“一夜成名”的错误概念,直接导致了大众对这一行业的错误认知。

  叛逆起源于无理由的禁止

  缺少媒体的正确引导,让家长们对电子竞技有了错误的解读,为电竞梦想拼搏选手们在他们心中只是“游戏打得好的人”。在家长们的眼中,周末应该用练习册和钢琴绘画填满,对电竞的任何一点热爱都是不务正业,而世卫组织甚至也拟把沉迷游戏列为精神疾病。

  大多数的的家长并不太认可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出现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在他们的普遍认知里面,只认可像球类运动和田径类运动之类的传统体育运动,对于端坐电脑前只有活动手指和鼠标动辄就三四个小时的电子竞技而言,只是一项对身体和视力都有劳损的精神鸦片。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都渴望被认可,也渴望被理解。可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得到的是一味的否认,甚至是禁止,这种挫败感会更坚定他们自己本身的想法,最终导致违抗父母的意图。越是禁止的,往往越容易使人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这种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会直接诱发青少年的“禁果逆反”。

  俄罗斯文学批判家普拉东诺夫认为青少年之对“禁果”强烈追求,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每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来说,积极的方面是求知的意向,了解所不知道的东西的欲望。假使这件事并不犯禁的话,也许并不会引起注意。禁止不仅必定会引起注意,而且还会使注意固定在“禁果”上。

  代沟和传统的旧式思想让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内容变得越来越少,也就让他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不能了解孩子们的爱好,让家长们很难进入到孩子们的世界,这就直接导致了缺少沟通的内容。进而“印证”了之前媒体的各种错误解读,认为电竞和游戏成为了家庭关系僵持的罪魁祸首。

  逃离画饼充饥的幻想乡

  尽管电子竞技在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是整个行业由于缺少外界的正确引导和认知,依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筛选和管理机制,对职业选手的挑选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在最近几年一些高校也逐渐开设了跟电竞相关的课程,但是大多是还都是以培养电竞解说为主,职业选手的培育依然是以俱乐部和游戏厂商为主的“私人订制”。

  电子竞技这个行业的利与弊需要被正确的认识,因为青少年跟成人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对待兴趣的态度。缺乏理智的的青少年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能看到眼前的快乐,极少考虑更为长远的未来。

  “并不是所有小孩子都能成为游戏职业选手,很大一部分人只是在学业或者人生受挫的迷茫中,误把电竞当成自己的梦想或者救命稻草,”《中国电竞幕后史》的作者BBKing曾这样劝阻一位想休学去当电竞选手的少年,“我们都经历过这个年纪,在很多事情还没亲身去尝试过的时候,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人生博弈,可能会让还真正没入过社会的他们无法分辨出‘一时喜好’和‘职业梦想’的区别。”

  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怀揣着一颗成为“电竞职业选手”的心,翻过学校的高墙,逃离家庭的管制,在网吧惶惶终日,幻想着有朝一日青云直上被俱乐部选中,一步登顶,坐拥年薪百万和万千粉丝。而其实这是一座比高考还要狭窄的独木桥,电子竞技比起其他体育运动而言对年龄的考核更为严格,除了需要灵活的反应能力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超高的天赋。

  “电竞能打出来是挺好的,但是打不出来就一点都不好。”这是电竞祖师爷李晓峰曾说过的一句话。想要成为职业选手,努力和天赋一样不能缺少。喜欢跑步和成为下一个博尔特这两件事情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想要让电竞被父母和社会认可,青少年也需要自己摆正对电竞的态度。打着“电竞”的旗号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不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会给大众带来更为负面的反馈。“主流媒体——家庭——孩子”这条对电竞产生错误解读的闭式恶性循环才会愈发的严重。

  文 董晓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