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构建草原生态保护系统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22 11:06
对于蒙草生态王召明而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六次参加两会,深感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据王召明介绍,国家对内蒙古的定位十分清晰,就是生态建设。这也为公司生态修复及种业科技产业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向。
而在2018全国两会上的提案也彰显了他深厚的草原情结,对生态修复事业的专注以及对我国草原生态建设步入智能阶段的期盼。
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构想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草”首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那么,如何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如何将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发展、生态扶贫工作高效统筹起来?
王召明表示:“可以考虑构建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这也是王召明在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主要建议。基于这个平台,可以有机集成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实地科研,定位任意经纬度即可查看该地区的生态数据。
按照王召明的构想,草原生态大数据不仅可以精准指导生态保护工作、科学引导生态产业发展,还能有效推动生态扶贫实践。“大数据平台既可提供生态数据,让农牧民种得好;也可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数据,让农牧民产品卖得好,从而实现生态、生产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生态产业扶贫。同时,生态大数据还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基于此,王召明提议:“首先,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同时,数据也应接受国家定期监管。在运营方面,我认为应支持使用者付费模式,以保障平台的可持续运营。”“师法自然”打造草原生态
作为土生土长的草原儿女,生于牧民家庭的王召明从小就对“草”有着很深的感悟。
1994年,王召明勤工俭学开了第一家花店。毕业时,他已拥有3家花店、两个基地。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和信园园林绿化公司”应运而生。凭着对草的天然敏感度,王召明发现当时行业里大多使用“进口草”进行绿化,成本高、适应性差,所以毅然带着科研团队对家乡草原上的“野花”、“野草”进行采集和驯化繁育,专注推广耐寒、耐旱、耐盐碱的乡土植物,这就是“蒙草生态”的雏形。
“其实,早期我们在进行生态修复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各区域或即便同区域的不同地点,会出现相关植被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地区的问题。比如,北京的原生植物是什么就种什么,而不是仅仅将感官上‘好看’的植物集合在一起。总结起来,就是要‘尊重生态、师法自然’。”在此背景下,蒙草生态通过二十多年积累,其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也在跟进、成长。
关于平台的意义,王召明通过举例来说明。“以呼伦贝尔市为例,数据平台上任意定位一点,选择生态修复模块即可看到该位置的生态修复措施以及原生树种、草种,修复可用树种、草种等植被信息,可为精准修复地区生态环境提供极大便利。我认为,准确判别各类土壤的生态信息是保障精准修复各地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呼和塔拉草原是蒙草生态草原修复的代表项目。据王召明介绍,由于自然和认为影响,这片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变成了砂石遍地的荒滩。2012年,蒙草生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平台数据等技术手段,用了两年时间将这片不毛之地恢复成了近2万余亩的人工草原,重现草原生态风光。
2017年,这里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的主会址。现在的呼和塔拉草原与北部大青山共同构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和风景线。
“就是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公司参与编制的《草原区城镇周边荒废土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提供了技术依据。”王召明表示。在王召明的手机里,有着好几张图片。他着一展示了满洲里扎赉诺尔百年矿坑的修复过程及修复前的面貌,昔日的荒凉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则是片片葱郁。
将生态智慧推向全国
自成立之日起,蒙草生态就与草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来,蒙草生态以“小草扎根”的力量,立足草、草原、草科技构建产业生态圈。
发展至今,公司的核心业务涉及生态修复、种业科技两大核心板块。据业绩快报,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69亿元,同比增长94.69%;净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151.85%。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工作,多个PPP项目如期落地。
蒙草生态上市之后,其发展历程也与王召明的生态环保理念一脉相承。上市之初,公司名称为“蒙草抗旱”,这也是当时公司的定位。2013年,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生态修复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2015年,公司实施战略转型,不断推进种业科技、生态修复等各项业务,形成了一定产业链雏形。
2016年,公司正式更名为“蒙草生态”,从战略上更加明确了“科技型生态企业”的定位,并将“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融合思考,盘活“山水林田湖草”的经济价值,让生态产业成为农牧民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绿色动力。绿色的外在是风景,绿色的背后是民生。
谈及未来草原修复产业的发展规划时,王召明表示:“就是需要多一些未雨绸缪,少一些亡羊补牢。”
王召明表示,目前,公司在生态修复的项目地已设立了13个专项研究院及相应的种质资源库,收集包含内蒙古草原、京津冀地区、宁西、西藏等地乡土植物种质资源2000余种、3000余份,植物标本达2800余种、20000余份,土壤样本近40万份。此外,公司还制定了一系列地标、行标及国标,如《北京区域绿地节水技术规范》等。
目前,蒙草生态这株生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小草”,正在将其生态智慧及产品推广到新疆、西藏、陕西、云南等多个地区。通过遵循“小草扎根”理念,无论走到哪里,蒙草生态都像小草一样,扎扎实实地“顺国情、合地情”,为生态文明建设尽心尽力。
相关链接
据王召明介绍,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是在收集全国草原区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数据的基础上,与地理信息有机结合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的平台,它能实现大数据在“一张图”上的整合,进而指导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其作用是可让生产变得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
王召明认为,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需要有科学的手段和办法,完善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可以作为保护和利用的数据依据,这对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农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