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轻快、明亮、幽默的现实主义乡村片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米花之味,乡村片,威尼斯电影节
  • 发布时间:2018-04-26 15:21

  2017威尼斯电影节日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

  4月20日上映的《米花之味》是青年导演鹏飞执导的第二部长片,也是他首部登陆大银幕的作品,讲述在云南省中缅边境的傣族村庄,在外务工的妈妈辞掉城市里的工作,返乡照顾留守女儿的故事。影片关注对象与鹏飞第一部长片《地下香》有着“一去一回”的关联,从外来务工年轻人的北漂生活转向在外务工多年回乡生活的母亲。

  《地下香》于2015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最佳影片,2年后的2017年,《米花之味》再次征战威尼斯,获得威尼斯日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

  摆脱传统乡村片的沉重感

  作为关注留守儿童的乡村片,《米花之味》涉及傣族村寨里的宗教信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等元素,这难免会让不少未看过影片的人联想到某些苦情的人物形象以及闭塞的农村景象。实际上,《米花之味》带给观众的是轻快、明亮之感,鹏飞表示,“这是为打破乡村片在观众心中的固有印象,希望能用另一种方式呈现乡村生活。”

  片中有众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例如青少年们跑到寺庙前的台阶上蹭Wi-Fi;女儿晚上去妈妈房间,从枕头底下偷手机玩等。鹏飞认为,这些元素的使用能帮助影片在摆脱传统乡村片沉重感的同时,扩大观影群体。

  鹏飞告诉《综艺报》,这些桥段源自真正的生活。在创作剧本前,鹏飞进行过为期一年的实地体验。2016年2月,他在云南省沧源县勐角乡傣族村寨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当地生活,那里有2/3少年都是留守儿童。他发现当地的孩子并不像一些新闻报道中描写的那样凄惨,而是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通过Wi-Fi上网,谈论TFBOYS等娱乐明星。“我尽量让自己以当地人的心态,感受邻里间的新鲜小事,哪怕是无奈、荒诞的事情也能从中感受到幽默。”正是基于这些观察,鹏飞才决定用轻快明亮的风格表现留守儿童的故事。

  《米花之味》全片90%的故事以真实事件为蓝本,也有少部分内容进行了艺术化加工。鹏飞举例说:“讲到一个小朋友生病,希望父母回来看望自己时,我在父母的出场方式中增加了魔幻色彩;还有拍摄村民们去溶洞祭拜山神时,我在溶洞外加了一道上锁的铁栅栏门,村民们想从栅栏里钻进去,但只有母女二人成功了……这些表达方式带有隐喻色彩,希望能引发观众思考并与影片交流。”

  探索个人风格

  从《地下香》到《米花之味》,鹏飞影片的女主角均由同一位演员——英泽出演。此外,第一部影片不依赖跌宕的情节和复杂的对白,只用简单语言叙事的风格也延续下来。鹏飞表示,这是因为自己之前与蔡明亮导演合作过,过程中受到其叙事方式的影响,希望能打破传统,尽量避免冲突与煽情,“主要抓住人物细节及空间与人物的关系来表达人物内心。”

  《米花之味》中没有过于复杂的对白,这是受鹏飞喜欢的日本导演北野武和巴基斯坦导演伊利亚·苏雷曼影片的影响,“他们的影片对白都很少。”鹏飞采用有趣桥段,并用干净镜头组接故事,建立影片的趣味性,通过剪辑展现出乎意料的结局,让观众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深意。

  吸收诸位名导创作养分的同时,鹏飞也希望能探索个人风格。《米花之味》在经历1年实地调研,3个月剧本编写,1个月拍摄,6个月后期剪辑后完成。与处女作相比,鹏飞在合作团队、拍摄经验等方面都有不小提高的前提下,仍面临不少挑战。对此,鹏飞与《综艺报》分享了经验,“拍摄过程中,有时会突然冒出一些想法,在拿不准它们是否适合实现的时候,我会回想自己的拍摄初衷。再闭上眼睛,想象这场戏拍摄完成后的样子,自己是否喜欢。”鹏飞表示,在探索个人风格的道路上自己还是个小学生,“尽量从内心出发,为观众呈现自己的天性,是这次拍摄的一大突破。”

  也正是因为鹏飞在个人风格上的探索,让《米花之味》获得了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外评委的认可。鹏飞认为,“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在电影风格上进行新探索,这使得中国电影有更多机会出现在国际电影节上,并被外国评委发掘,进而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艺术片市场逐渐升温

  《米花之味》作为文艺片,在上映前通过国内外电影节以及影片路演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但潜在观众群体仍相对较小。鹏飞表示,观众喜欢看一些轻松幽默或者大制作大场面的视效大片无可厚非,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观众愿意尝试并支持有人文关怀的艺术片,这让他感到欣喜,“观众会讨论影片的社会意义,反思其中展示的社会问题。”鹏飞还观察到,“有些观众看得非常认真,一些创作者都没有意识到的细节也被发掘出来,”他认为,“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艺术片未来的发展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可供观众选择的影片类型也会越来越多。”

  《米花之味》在发行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渠道,包括商业院线、网络、电视、艺联(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等”,虽然在有的渠道被拒绝,但鹏飞告诉《综艺报》,也有一些艺术片高产的院线表示出对影片的期待,以及培养艺术片观众的意愿。

  4月间,有多部青年导演的非商业影片登陆院线,包括《暴裂无声》《清水里的刀子》《米花之味》等。鹏飞乐观认为,中国电影行业开始产生新的“独立电影浪潮”,文艺片市场在不断升温。不过,《米花之味》当初仍面临制作成本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已经是我的第二部作品了,但前期融资依然困难。”

  鹏飞表示,随着观众和院线对于文艺片认可度的提升,如果能再加上资本和强大宣发的支持,“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能在当下的市场上获得不错的成绩。但不论何时,电影创作都要从‘人’本身出发,以真诚的态度,带着社会责任感去完成有营养的作品。”

  文/纪文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