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强善理财

  从过去五年的盈利构成来看,浙江永强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无明显增长,但投资收益相当不错,甚至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脱实就虚,即是如此。

  浙江永强(002489.SZ)是国内最大的户外休闲家具及用品ODM制造商。2010年10月在中小板上市。虽然募集资金足够多,但经营业绩并没有因此而更上一层楼,从营业利润来看,2011年至2017年每年平均数据比2010年略有下降,而扣除投资收益后,浙江永强的年均营业利润比2010年下降近4成。由于巨额募集资金每年带来高达数千万的利息收入,如果再扣除利息收入的影响,浙江永强营业利润已经下降5成以上。

  因此,浙江永强的长项其实不在主业,而在理财上。

  磨磨蹭蹭的增持

  自2015年11月23日以来,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从低谷走出来,有些还创下历史新高,而浙江永强的股价一直在处于下跌通道,到了2018年4月27日,浙江永强已经下跌接近7成。于是,5月2日,浙江永强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谢先兴、谢建勇、谢建平、谢建强(下称“谢氏家族”)将自2018年5月2日起的12个月内增持合计不低于1亿元,不高于1.5亿元。

  但市场似乎对本次增持套路并不感冒。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浙江永强2018年第一季度亏损,且预计2018年上半年亏损3000万元至9000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50亿元。总股本21.76亿股的浙江永强总市值接近90亿元,业绩又如此糟糕。不知道谢氏家族“基于对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保护公司股东利益”的理由何在?从增持金额来看,仅占市值的不到百分之二,增持时间居然预计长达12个月。

  5月7日,谢先兴增持公司股票68万股,增持金额合计284.35万元。而根据增持计划,月均增持金额应该在833万元至1250万元之间。

  2018年3月21日,临海市永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永强投资”)因2017年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补充质押6000万股。永强投资持有公司股份8.25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7.94%,累计质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5.45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05%。

  谢先兴是谢氏家族持股最少的,直接持有浙江永强0.41%股份(没有质押或冻结),另外持有永强投资6.25%股权。持股最少的增持最积极。谢先兴的三个儿子谢建勇、谢建平、谢建强分别持有浙江永强6.19%、5.90%、5.94%股份,均持有永强投资31.25%股权。目前,谢建强累计质押4233万股,占其持有股权的32.73%,占浙江永强股份总数的1.95%。谢建平累计质押其持有的股份7720万股,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持有股份的60.14%,占浙江永强股份总数的3.55%。

  通过增持噱头,可以缓解谢氏家族的质押压力吗?

  风风火火的减持套现

  大股东增持姗姗来迟,减持套现却是风风火火。

  上市后,浙江永强一共进行三次送转股,总股本暴增至21.76亿股。

  2012年年末至2015年6月初,浙江永强股价暴涨7.61倍。2015年6月,股灾发生,浙江永强暴跌6成,但也许是受到豪华高送转大礼包刺激,股价很快翻番,在11月后期,股价已经接近历史新高。随后开始漫长的下跌之路。

  2014年6月21日,浙江永强发布公告称,永强投资、谢氏家族及其他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4700万股,减持期限设定为半年。

  但从当年7月2日开始,谢氏家族和永强投资开始迅速减持,谢氏家族累计套现4.28亿元,加上质押股权的套现,谢氏家族的套现金额更加惊人。

  此外,谢氏家族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永强投资将其持有的2.15亿股浙江永强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及其孳息质押用于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该债券于2017年7月26日进入换股期,而永强投资也会因可交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选择换股而减少手中的股权。

  预计半年的减持时间,实际上集中减持只用4天时间,平均每天减持套现超过一亿元,从发布公告到减持完毕仅仅一个月时间。与增持行为形成反差。

  梦想还是要有

  浙江永强展现出的形象是一家有梦想的公司。其招股书记载的发展战略是:将公司打造成以设计研发为核心、以制造为基础,涵盖全球市场的户外休闲家具及用品综合供应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

  上市的首个年报,2010年年报披露2011年度销售目标27亿元,净利润目标3亿元。目标基本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比2010年有所增加。仔细分析,2011年,浙江永强的利息收入高达7108.39万元,比上年高出近6000万元。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汇兑收益高出近2000万元。连营业外收入都高出上千万元,三项合计增加2011年利润近1亿元。扣除利息收入、汇兑收益、营业外收入的影响,浙江永强2011年的业绩已经大幅下滑。

  2011年,公司制定了百年永强、百亿永强的长远整体目标。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际数据离目标均有很大的差距。

  2012年年报并没有披露2013年经营目标,不过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未来的5年内……实现销售目标50亿元。

  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0.22亿元,净利润2.6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暴增,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09亿元。

  2014年度公司倒是超额完成目标,并且均超过以前年度。不过,大部分利润来自“不务正业”——投资收益3.56亿元。

  由于投资赚了不少钱,浙江永强将2015年营业收入目标提高至38亿元,净利润目标提高至6.2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净利润5.17亿元。虽然没有完成目标,但创下历史最好成绩。投资收益高达5.2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只有1.45亿元。

  2016年度和2017年度,浙江永强营业收入的目标都超额完成,而由于投资发生亏损,加上计提巨额资产减值损失,净利润只有数千万元,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2018年度,浙江永强营业收入目标50亿元,净利润目标3亿元。2018年第一季完成营业收入16.6亿元,营业收入目标达成没有太大问题。不过净利润只有2855.2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641.80万元,这是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单。浙江永强预计上半年亏损,这将是上市以来首次。由此看来,完成3亿元的利润目标还是压力山大。

  生财有道

  浙江永强从2013年开始大搞投资,之前都是小打小闹,买买理财产品。2010年至2012年投资收益分别为49.02万元、67.64万元、259.49万元。而2013年至2017年投资收益分别为5497.50万元、3.56亿元、5.29亿元、-8184.49万元、-1065.21万元。

  2013年,董事会审议通过利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9亿元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不过独立董事朱小平、林忠对此项议案投弃权票,只同意限额为4亿元。2013年理财产品取得的投资收益1159.03万元,上年只有190.76万元。2013年支付委托贷款2.17亿元,委托贷款取得的投资收益1830.75万元,而上年只有1.22万元。支付信托投资4.50亿元,信托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1423.60万元。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645.38万元,上年没有。

  2014年收回信托投资,而委托贷款规模下降至2亿元,两者的收益与2013年差不多。理财产品取得的投资收益3207.34万元,同比大幅增加。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2.85亿元。2014年购买股票、基金15.49亿元,出售15.91亿元,购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01亿元,没有出售,2014年用购买金融资产的金额高达16.50亿元。

  2015年购买股票、基金28.45亿元,出售28.76亿元,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60亿元,赚了4.8亿元。

  不过,2016年购买股票、基金6.55亿元,出售6.71亿元,亏损1.02亿元。2017年购买股票、基金7924万元,出售1.02亿元,亏损2058.10万元。

  虽然2016年、2017年投资方面有所亏损,但由于2014年、2015年赚得很多,因此,2014年至2017年炒股买基金,浙江永强累计赚了接近9亿元,平均每年超过2亿元,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募投项目效应差

  再来看浙江永强的主业经营情况。

  IPO募集资金投入中,5.26亿元投入年产345万件新型户外休闲用品生产线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正常年份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8.57亿元。8700万元投入产品研发检测及展示中心。

  虽然前景描述非常美好,但现实却非常不理想。2015年-2017年期间,年产345万件新型户外休闲用品生产线项目分别产生效益5.55亿元、5846.74万元、1149.59万元。募投项目效益变动如此之大,浙江永强并没有解释原因。

  有意思的是,2015年年报显示,募投项目没有达到预计效益,而2016年年报、2017年年报却披露达到预计效益。

  失控的费用

  2010年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86亿元,2017年10.20亿元,暴增265.64%,而同期营业收入增幅只有88.51%。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10年的11.89%飙升至22.49%。

  2010年销售费用1.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017年销售费用4.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87%。销售费用最主要构成,运杂费从2010年的7585.80万元暴增至2017年的1.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3.15%飙升至4.10%。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从厂区到港口的内陆运输一般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进行。2016年集装箱的运费到了几年来的低点,比2010年还低了20%以上,但2016年的运杂费占营业收入比例3.76%,比2010年高出不少。

  2010年管理费用1.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1%,2017年3.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9%,远超营业收入的增幅。人员工资及研发费用是管理费用的大头,2010年人员工资3526.25万元,2017年1.17亿元。2010年研发费用3689.58万元,2017年8119.03万元。浙江永强的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但也赶不上费用的增长速度。

  财务费用增加最为惊人。2010年由于利息收入高达1450.98万元导致财务费用负数,为-471.59万元,之后一直负数,直到2017年。2017年财务费用高达2.51亿元,其中,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汇兑损失19255.67万元,2011年至2016年的汇兑收益在2000万至3000万元之间,在2017年一次性“还回去了”。利息支出1.15亿元,浙江永强从2014年开始借了不少钱,导致利息支出暴增,2010年利息支出才83.23万元。2017年获得利息收入高达5838.51万元,而2010年的利息收入只有1450.98万元。

  囤积巨额资金意图何在

  2017年年报显示,当年末货币资金余额28.21亿元,扣除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5.31亿元,还有近23亿元货币资金可以动用,但是有15.51亿元的使用权受到限制,其中14.18亿元定期存单用于质押,1.30亿元的票据承兑保证金。

  浙江永强的有息负债非常高,2017年末单单短期借款就高达24.56亿元,另外以年利率1%向永强投资借入9.91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为期两年。

  IPO的募集资金到位后,浙江永强把短期借款还了,2010年年末没有借款。2011年又开始借款,不多,年末借款8755万元。2012年年末6494万元。从2013年开始暴增,年末短期借款达到3.67亿元。之后,一路飙升。2014年年末8.31亿元、2015年9.50亿元、2016年17.02亿元、2017年24.56亿元。从现金流量表来看,浙江永强的借款规模庞大,2011年至2017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39亿元、4.27亿元、8.05亿元、23.69亿元、39.95亿元、27.78亿元、57.66亿元,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5127万元、4.49亿元、5.03亿元、20.07亿元、39.20亿元、20.29亿元、50.08亿元。

  难道定期存单的存款利率高于借款利率?为何宁愿抵押定期存单也不偿还借款?每年高达上亿元的利息支出并不少,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都赚不了这么多。

  如此不惜巨额借款囤积大量资金是为了什么?

  毛利率变动蹊跷

  2016年、2017年盈利状况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差的。不过,2016年28.79%的毛利率是2010年以来最高的,2017年毛利率是第三高,为25.45%。以浙江永强营收规模来推算,1个百分点的毛利率上升就意味着增加数千万元的毛利。

  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只有6095万元、7825万元,如果毛利率保持在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2016年将亏损上亿元,而2017年也会有数千万元亏损。

  回过头看,上市前的毛利率节节高升,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公司2008年、2009年毛利率仍持续上升。2010年上市成了转折点,毛利率下降至27.29%,2011年进一步下降至22.47%,之后一直小幅波动。但2016年、2017年毛利率又一次大幅飙升,避免亏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本刊特约作者 路漫漫/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