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迈向新时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玉兰吐芳。24日至26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如期举行。

  这一固定在每年全国两会后首个周末举办的重量级国际论坛,在当前国内外颇为复杂的大背景下具有特殊要义。当前,国际经济版图重塑、逆全球化阴霾笼罩,而中国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和世界迫切需要加强沟通,增进互信,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共迎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向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自当有新内涵、新使命、新担当、新跨越。遵循文明演进的逻辑,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应该是以全面拓展国民自由和权利为核心理念的改革,应该是基于良善法治的公正的市场化改革。举其荦荦大者,它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深化和突破。

  彻底夯实并健全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基础制度环境。众所周知,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三大核心原则是产权明晰、交易自由、公平责任,而在当下的中国,由于依然实行二元化的户籍和土地制度,致使作为市场经济最基本要素的劳动力和土地的自由流动、交换及优化配置受到极大限制,从而束缚了经济发展活力。由此可见,彻底改革二元化的户籍和土地制度,保障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保障土地在全国统一市场的优化配置,当是深化改革的第一要务。

  大力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要弥补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以往发展中的短板并公正合理地配置其资源,要建立普惠全民的一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要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改革财税制度,降低居民税负,缩小贫富差距。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外贸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充分发挥了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由此,广大的普通劳动者未能公平分享到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权贵资本主义的野蛮生长,更使得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迭遭侵犯。如果中国今后不大力改革一次和二次分配格局并合理降低居民税负,将必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降低居民税负,提高居民收入,夯实社保体系,也是中国当前面临严峻外贸环境的情势下,提振内需以促使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

  精简党和国家机构及人员,压缩行政性开支。中国财政支出对民生领域的保障力度不足,对经济建设领域介入过多,公共财政属性不明显。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增长过快,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过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发展。财政收入过快增长,意味着资源日益向政府部门集中,资源配置权也日益流向政府部门,整体上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推行“精兵简政”式的机构改革,则可以实现“倍数效应”--减少行政性开支,减轻纳税人负担,收束政府干预之手,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