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团队:好作品凝聚优秀人才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大军师司马懿,团队,电视剧
  • 发布时间:2018-08-14 10:43

  以精英班底投入制作,历时333天拍摄赢得收视、口碑双丰收——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在2017年下半年掀起“三国热潮”。

  这部有别于传统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因制作方面的原因,分为《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两部播出。4月3日,《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获得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6月获得中国电视剧白玉兰奖7项提名,以及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美术两大奖项。

  这部精细到人物的每个动作表情,以及道具造型、道具色泽考据的剧集,让很多观众对幕后创作团队充满了好奇心。由戏剧监制吴秀波、导演张永新、编剧常江,以及韩忠、陈同勋等多位精英从业者汇聚而成的创作团队,也通过《大军师司马懿》为行业展示了颇具特色的“精品主创团队”炼成记。

  网罗行业精英

  目前,影视剧主创团队常用的组建方式一般为公司制和项目制两种。前者使用固定创作班底,成员稳定,人事归属明晰;项目制则是围绕某一影视项目临时组建,邀请行业从业者展开合作。《大军师司马懿》即为后者。

  张永新介绍,《大军师司马懿》建组时间较早,策划团队在2013年年底就已经介入。在此过程中,策划团队通过和出品方商议,使用了成员推荐、邀请和面试的方式,不断吸纳优秀的创作成员。

  项目制的合作形式是以项目为主导,聚集志同道合的创作者,共同进行剧集创作为出发点展开合作。“我认为,这种合作形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择优选择,可以寻找到最适合项目的创作者。”张永新认为,通过项目制组建的团队,每位主创都经过了层层筛选,一部作品的合作可以让彼此在业务上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另一方面,择优选择可以保证作品每个环节的艺术质量,确保团队的运行机制可以在合理、良性、有序的状态下向前推进。

  “《大军师司马懿》选择参与人员的主要标准是看他/她过往的作品。作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创作者的水平、段位、艺术感觉和美学上的追求,因此是关键指标。”

  在张永新看来,影视制作行业是个很小的圈子,大家彼此了解。因此,行业共同推荐的优秀作品背后一定存在优秀的创作者。深入挖掘后,能够获得优质的主创团队。“《大军师司马懿》团队在组建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周期,各部门成员从寻找到确定,整个历程持续了8个月左右。也出现过业务水平过硬,但和团队艺术创作理念不契合、不统一的人选,只能遗憾放弃。”

  执行导演高峰进组之前正在负责一部院线电影的拍摄,《大军师司马懿》是他和张永新导演的首次合作。第一次见面时,张永新向高峰详细介绍了这部戏的筹备情况和创作方向。“我能够感受到张导的知识储备和对戏剧的理解。”高峰告诉《综艺报》,“我当时还用手机录了音。虽然只是简短的聊天,但我觉得也是学习的过程。”

  韩忠是《大军师司马懿》的美术设计, “制片方和剧组先确定了导演,后来找美术,非常正常的剧组流程。” 这也是他和张永新的首次合作。

  韩忠用“相见恨晚”总结了二人的合作感受。“我个人和永新导演聊了很多,但并非仅仅围绕《大军师司马懿》。我们在对历史,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讨论上都非常契合,因此我们的合作也很合拍。”

  张永新表示,每一个有作为的主创团队都希望把行业内真正优秀的成员,吸纳到自己的团队中。《大军师司马懿》的运作模式和公司化体制不同,是大量的资源组合,形式更加灵活变通。“形成自我调控机制,存良逐劣。所有想要有所作为的剧组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共同价值观奠定合作基础

  《大军师司马懿》播出后,作品的制作过程一直被行业津津乐道。近5年的筹备时间和历时333天的拍摄,堪称近几年来时间换质量的电视剧代表之一。在项目合作制为前提的建组形式下,如此之长的创作时间对团队成员也是一场考验。

  回顾已经过去的拍摄,已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高峰表示,《大军师司马懿》是自己参与过的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在拍摄过程中,团队坚决避免赶进度的情况出现,300多天,近百集作品中的每个场景,甚至过场戏都会认真拍摄。

  张永新和吴秀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家要做一部良心剧,做一部好剧。高峰说:“每个人的工作都会有疲劳期,我们在拍了五六个月的时候,天气非常热,高强度拍摄让团队成员从精神到身体上都很疲劳。但我们希望能够自豪地告诉家人,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制作了一部对得起自己的作品。这就是我们的动力。”

  韩忠也表示,参与《大军师司马懿》的创作并能够完成这部高水准作品,除了源于自己对作品的认可,也受到了团队的影响。“《大军师司马懿》的主创团队拥有一个重要特质——认真。团队中每个人都在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达到导演的创作要求。”

  漫长拍摄周期下的团队凝聚力源自专业人士的专业精神。张永新介绍,通过项目合作制度聚集的团队成员都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绝大部分能够做到自律。每位成员都是一个品牌,参与拍摄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追求好作品,所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更严谨,这也是这部剧的剧组成员能够成为行业精英的关键。

  “影视行业创作精品内容需要足够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张永新表示,“这是每位从业者都能够理解的创作规律。”参与项目的行业精英在入组之初,就对《大军师司马懿》的体量和最终艺术水准存在清醒认识。

  组建团队的过程也是一次双向选择,团队在考察成员的过程中也要被考察对象审视。333天的合作,规则、管理并非凝聚团队的最重要手段,每个人对优质作品的渴求,才是团队凝聚力的最终源头。

  为了做好剧而坚持原则的氛围,自上而下影响了整个剧组。在拍摄司马懿鞭罚司马昭时,现场就遇到了些麻烦。由于场景调度复杂、天气炎热、拍摄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群众演员开始散漫起来,经过剧组数次调整仍未达到预期效果。

  这时,张永新从监视器旁走到刑台上,向所有群众演员提出了几个问题:你们每天的业余生活是什么?看电视剧?你们看美剧、看韩剧,不怎么看国产剧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好剧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群众演员都有专业的态度。“我们来到剧组,不是混日子,也不是单纯为了那一两百块钱,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能不能做出一部好剧?”

  在随后的拍摄中,所有人都被导演的情绪所感染,全部准确到位地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拍摄效率大幅提高。

  沟通机制有商有量

  一个团队内,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是保证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之一。各种会议成为《大军师司马懿》的主要沟通方式。从剧本论证到大纲确立,再到剧本的一稿、二稿,直到最终的第六稿,导演需要和常江及编剧团队围绕剧本进行大量沟通、推敲。进入筹备期后,被张永新戏称为“神仙会”的各种会议接踵而至。

  “剧中很多内容经过了团队不下几十次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已经开始了磨合。”张永新认为,“拍摄《大军师司马懿》最难的地方是平地起楼。一个作品需要我们从无到有的构建,直到最终完成,这个过程是艰难的。”

  团队在沟通过程中秉承民主集中制原则。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摆上桌面,团队共同整合决策。如剧中人物的造型设计,张永新就和陈同勋进行过多次交流,在不断返工和重新设计后,达到最终呈现的状态。包括美学形象的定调上,导演同样是和韩忠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论证。韩忠表示,张永新导演很明确自己需要的美术风格,这种风格在筹备阶段就已经确定。通过枯山水、魏晋风骨渲染的仕人精神成为《大军师司马懿》的亮点之一。

  高峰透露,开机后,韩忠带领的美术团队经常会拿出很多方案供导演选择,以达到最优的影像效果。同时他们会考证一些年代、建筑风格,给出自己的独特设计。导演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由团队共同完善。

  在沟通过程中,创作理念上的碰撞无法避免。张永新表示,无论是自己还是团队其他主创,都秉承着以理服人的原则,将所有情况放到桌面上摊开讲,所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人,都要拿出事实、举出例证,这是团队共同的创作规则。

  所有成员做到有商有量,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贡献出来,不再漫无目的地寻找解决方案,也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方式。 “一旦方向确认,绝不允许再出现左右摇摆,否则项目将无法推进。”张永新说。

  韩忠表示,导演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明白哪些内容必须精细化,哪些事情可以绕开。“我没有见过永新导演妥协,他通常是在某个维度中进行自我调整,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导演的地方。”

  充分沟通最终呈现出的成果,是团队的高效拍摄。片中被观众称赞的经典场景“曹操横槊赋诗”,其选景由美术团队和导演分别给出建议和要求,团队最终选定了秦王宫作为拍摄地,韩忠随之率领美术团队制订方案,完成布置。这场戏用了很多群众演员和特约演员,包含歌舞、兵阵等多种元素,但整场戏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拍摄。

  精品内容源于“本分”

  《大军师司马懿》推出后,面对各界好评,张永新认为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的最主要原因,是主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本分”。“团队没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张永新所说的“本分”实际上是指团队成员所展现的职业性、专业性。完成剧本创作后,即将面临的影视化立体呈现工作,才是对团队实力真正的考验。导演团队、编剧团队、策划团队、礼仪团队、演员乃至服装、美术、道具等部门都需要积极参与剧集改造工作。“可以说整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就是诸多小团队集合力量向着同一方向往前大步推进的过程。”

  影视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脱离最初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进入了一个有序、良性的工作机制。在创作、协作过程中,需要每个环节都表现出应有的职业水准。“如果你不专业,会出现很多事倍功半的局面。”张永新表示,“将无端、无意义、无价值的损耗降到最低,就要依靠创作人员的职业性。”

  团队的职业化最终呈现在整部作品对细节的把控上。除去已经被多次报道的剧情考证,以及扎实的道具还原和礼仪培训,主创团队对一切出现在画面中的细节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室内场景的拍摄现场,全组从一开始就要求脱鞋进殿,保持场景内地面的光洁度,同时每次开拍之前,都要将场地全部清扫干净,保证画面能够拍摄到的地方都一尘不染。

  张永新说:“我渴望自己的合作者,自己工作的团队,每个人都能够尽职尽责,做到自己的本分就够了。因为在我看来,本分是创业之本、立业之本、守业之本。”

  对话张永新:

  志同道合的团队也要立规矩

  张永新,山东人,中国内地导演,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导演代表作包括《大军师司马懿》《马向阳下乡记》《安居》《买房夫妻》等。

  曾获得第11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导演、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二届网影盛典年度十佳网络剧导演称号。

  《综艺报》:团队成员的合作理念是什么?

  张永新:我们可以称之为志同道合。大家的美学方向、美学理想,乃至情怀都差别不大。我们团队中的成员如韩忠老师、吴秀波老师、陈同勋老师等,基本上都是60年代末到70年这个年龄段出生。无论年龄还是创作经验上,都是最好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荒废现在的状态,希望在最好的黄金节点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综艺报》:团队有无完善的奖惩制度?

  张永新: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建组之初就强调要做一个有正气的团队,每个人都要遵守团队制定的规则和流程,以身作则,形成良性循环,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因此我们会把奖惩制度做得比较明确,作为谁都不能逾越的红线。我们的核心创作人员在300多天的“战斗”中亲如兄弟,但在工作时非常严谨、严格,每个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每个板块都不能出现疏漏。否则300多天的周期,队伍是很难带的。

  《综艺报》:吴秀波老师在剧中担任了监制一职,如何评价他在团队中的作用?

  张永新:我们这是第二次合作。和第一次不同,《大军师司马懿》中他既是主演,又是戏剧监制。在创作过程中,秀波老师会充分参与我们的每一次论证会,审查效果图、项目方向、服装,甚至戏中兵器、摆设物件的细节都会关注,由于秀波老师还担任了戏剧监制,他在主要演员的选择上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戏中很多演员都是他一个个打电话邀请过来的,我们开玩笑说这是“刷脸”。

  《综艺报》:你和吴秀波老师有过两次合作,如何评价他的表演?

  张永新:在表演上,我对他的感觉就是一句老话——不疯魔,不成活。全剧中他的年龄跨度很大,作为绝对男一号,声嘶力竭、天崩地裂、插科打诨、装憨卖呆、装傻充愣等比较强烈的表演场景都在这个角色上发生了。假如演员不能全身心投入,肯定无法将角色把握得更好。

  文/冯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