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成本走高增速堪忧 融资需求迫在眉睫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8-29 14:05

  继2017年业绩大爆发之后,在监管与资金成本的双重压力之下,运行稳健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主基调

  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段子引起不少关注:“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有车有房有娃的。”年轻人真的敢随便辞职吗?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消费金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与环节中,明目繁多的消费贷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融360最新信贷消费调查显示,90后已经称霸了消费贷款用户群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49%。

  截止8月23日,已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浮出水面。中国联通半年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83.13%,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11.6%;重庆银行半年报显示,马上消费金融营收41.07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181%。如预期所料,消费金融公司一如既往增长,不过两家净利润增速较2017年底的同比350%、886%的增长速度相比,已经不可同日可语。

  年轻人分期消费需求旺盛,但是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增幅却不及去年,原因为何?

  “稳健是今年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共识,今年如果盲目追求规模,不注重资产质量的话一定会吃大亏的,我们情愿增长得慢一点。”某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当前非持牌类消费金融平台的暴雷也给行业敲醒了警钟。

  绝大多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还未公布上半年业绩,《投资者报》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采访获悉,和招联消费金融类似,今年上半年行业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速或将回落。

  深入挖掘消费场景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其中提出要支持鼓励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监管层明确鼓励的态度被市场解读为利好消费金融行业。

  招联消费金融方面介绍,在保持线上获客优势的同时,还获得了股东方中国联通的支持,其业务在联通“手机营业厅”、APP、各线下联通营业厅均能快速体验,当前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总计近两万家的线下营业厅,为消费者提供购买智能手机及充值消费体验。

  中邮消费金融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李乃钦则告诉《投资者报》记者,2017年及今年上半年,中邮消费金融积极开拓消费场景,加强产品推广力度,深化拓展电商业务,不断助力业务发展。同时加强与邮政邮储的线下合作,持续深化与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广度与深度,成为整个互联网产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公司上线了新一代移动购物应用“邮你购”商城。

  融360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消费金融场景应用日益广泛,目前以创业贷、医疗分期为主,此外教育、装修、旅游、租房、结婚、月子中心、育儿、农业、美容等消费分期场景需求也日益增多。

  资金成本增加

  而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讲,消费需求增加却未必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净利润增速。一方面是监管约束严格;另一方面资金成本也在逐渐走高。

  以刚刚披露业绩的招联为例,其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存在一定的“剪刀差”,营收增幅高达八成之多,但是净利润增幅仅11%。

  对此,招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当前行业面临着企业发展战略、社会生态变迁、金融监管约束、政府反垄断等因素的影响,利润增速放缓几乎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消费金融本身属于资金消耗型业务,近年来行业激烈竞争导致共债风险凸显,客户不良率和流失率提升,自有渠道和通过合作方获客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受市场和监管环境影响,资金来源压力加大,资金成本不断上升。

  此外,上述负责人认为,在监管引领下,消费金融业务还需要坚持普惠金融原则,意味着利率不能大幅提高,在资金成本上升之下,直接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率。

  《投资者报》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方面了解到,当前借款人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借贷平均年化利率在24%左右,这比一般信用卡透支18%的年化利率要高,消费金融资金成本较高是主要原因,当前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年化利率最高要7%,股东存款也是需要回报的,相对便宜的融资是同业拆借与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

  此外,监管对消费金融违规趋严的态度也是持牌机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今年年中以来,网贷平台持续出现风险让消费金融行业风声鹤唳。

  融360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有近三成用户以贷养贷,存在5.44%借款人资不抵债,即每20人中,就有1人每月需要偿还的贷款比实际到手月收入还要多。这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讲,这部分是高风险人群。

  李乃钦告诉记者,部分P2P平台“爆雷”事件对整个行业发展也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也为消费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在任何时候信息安全、风控完善、合规经营都是消费金融机构生存的立足之本。

  融资需求迫在眉睫

  因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存款。一直以来,资本金是困扰消费金融公司做大的桎梏。某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已有公司贷款余额不多,资本充足率触及监管红线,融资需求迫在眉睫。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已有捷信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多家持牌机构进行了增资。

  此外,中邮消费金融在今年7月,公司境内首单人民币银团贷款成功募集并完成全额提款,贷款总额高达5.2亿元。记者了解到,招联消费金融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去年年末,其斩获了国内消费金融公司首笔外资银行银团贷款,母公司招商银行在今年7月给予的230亿元的同业授信,并且该公司已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场景市场,获得多家银行同业借款。

  《投资者报》独家获悉,尽管受到监管新规及市场风险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不足去年三成,但是当前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开始或者即将筹备ABS补充资本。

  《投资者报》记者 闫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