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一场蓝图、技术与道德的较量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无人零售
  • 发布时间:2018-09-11 10:01

  关于未来的商业蓝图:让商品和用户无限接近

  2018年伊始,北京的东三环沿线突然冒出了几家实体店。农历春节过后,这样的店铺一天天多了起来。那些以往被人熟知的、这几年在电商冲击下纷纷关门撤店、只能在大型商圈和网络上看到的品牌门店,一个个重新开张,再次灯影绰绰。几家银行也先后扩大了店面,开张了新的营业点。三环路上,公交站、地铁站旁,小区门口,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再次灯火辉煌。

  2017年,窜起一股新势力——办公室无人零售货架。

  这把火,一烧就是几十个亿。

  2017年8月17日,哈米科技完成1000万元Pre-A轮融资,资方为云启资本、点亮基金、真格基金、元璟资本。8月21日,果小美完成Pre-A轮融资,资方为IDG资本。9月4日,猩便利完成超1亿元天使轮融资,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领投,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叶树蕻、王慧文等人也参与了此次投资。9月4日,果小美完成超1000万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和IDG资本领投。

  哈米科技成立于2016年6月,自2017年4月起在90天的时间内密集完成了三轮融资;果小美成立于2017年6月,在成立一周之内便拿到IDG的天使轮融资。每日优鲜便利购是每日优鲜的内部孵化项目,于2017年6月上线,目前分拆为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实现财务、运营、物流、人事等全方位独立运营。猩便利在成立四个月之时已完成近5亿元融资。

  截止2017年9月末,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融资总额超过30亿。

  资本狂潮仍在继续。

  2017年11月1日,猩便利完成红杉资本领投的3.8亿元A轮融资。11月1日、12月13日,果小美又连续完成B、C轮融资,金额分别为7000万、5000万美元。12月29日,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完成总数额2亿美元的A+B轮的单独融资,其中A轮融资5300万美元由腾讯领投,B轮1.44亿美元由鼎晖投资领投。

  2018年1月17日,哈米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易果战略领投,此前的老股东继续跟投。彼时,哈米科技对外宣称,B轮融资也已在进行中,A+B轮的融资总额将超过1亿美元。

  此外,顺丰于2017年11月推出的办公室无人货架品牌“丰e足食”、饿了么NOW等项目的出现,无不意味着无人货架这个物种的炙手可热。

  截止2018年6月,无人货架领域累计投资金额已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每当“打开新世界”的火苗隐隐燃起之时,资本是无比疯狂的。和共享单车的“最后一公里”一样,办公室无人货架要解决的问题,是日常消费的“最后100米”、“最后2分钟”。供求差距的扩大,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线上流量成本的高企,竞争的日益激烈,让企业、商家和资本从“线上”的美梦中醒了过来。关店潮过去了,一家家实体店重新开张。资本的大量涌入,让无人货架这个物种也充满了血,攻城掠地,快速扩张。

  这一切的深层逻辑,是商品和用户的无限接近。

  无人科技:无人经济助推器

  社会生产的无人化,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常态,无人配送、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等各领域进展动态频频。人工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无人货架其实早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但是动静一直不大。它的火热,离不开无人便利店的助推。

  “无人超市”的概念最早由亚马逊提出。2016年12月5日,亚马逊推出无人零售概念超市Amazon Go,2018年1月22日,Amazon Go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用户使用Amazon Go的APP在超市入口扫码即可进入开始购物,在选取商品后不用排队,不用到收银台结账,直接走出超市即可。Amazon Go的传感器会计算顾客有效的购物行为,并在顾客离开商店后,自动根据顾客的消费情况在亚马逊账户上结账收费。亚马逊想要带来的是“No Lines.No Checkout(无需排队,无需结账)”,即拿即走的购物体验,为用户节省购物时间,提升购物效率。这对零售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微软也在开发无人便利店所使用的自动结账技术,目前已向世界各地的零售商展示了样板技术,并将与沃尔玛进行合作。

  与此同时,北京的京客隆、物美等超市,已经上线了自助收银系统,一台台自助结账机严阵以待,工作人员在近旁谈笑风生,顾客在体验自助结账的同时省去了排队的麻烦,不亦乐乎。

  狂欢后的冷静与理性

  201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衰声不断。

  2017年后半年风光无比的无人货架行业,在2018年春节过后,骤遇寒潮,几乎没有平台再融到资,一个个项目快速冷却,无人货架企业数量从2017年9月的41家骤减到2018年6月的21家。

  4月,每日优鲜便利购开始大幅裁员,并一次撤下包括厦门、福州在内的9个城市的点位。

  6月19日,哈米科技创始人发布内部信,称公司因造血能力不足,将调整团队业务方向,针对无人货架领域的外部环境,团队要做好“过冬准备”。哈米科技两年来的大起大落,令人唏嘘。

  值得欣慰的是,在哈米科技发布内部信的前几天,6月11日,猩便利宣布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战略投资,光速中国、红杉资本、华兴资本、元璟资本等其余老股东跟投。投资金额未作透露,但猩便利表示,此次获得的战略投资资金将用于新型封闭式智能柜“猩+”的生产和推广,以及后续进一步的平台、技术开发和投入。6月12日,果小美透露了C+轮融资进展,由湖畔山南资本领投。

  硅谷动力获悉,在经历了融资断档、大幅裁员之后,每日优鲜便利购如今依然在进行着业务扩展,但是其重心变了:从开始时的市场导向转变为现在的服务导向,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重量到重质。

  至此,办公室无人货架的商业格局逐渐明了:资本狂潮退去,投资和经营都在趋向更为理性的状态,而未来角逐的着力点,是更为精细化的运营。

  当洪水和泥泞来临时,那些站在高处的人们,他们不会在仓皇失措间乱了阵脚,反而看得到更远处的风光和出路。

  无界零售,大道无形

  硅谷动力君认为,无人便利店和自助收银机属于一个范畴,无人货架则和自动贩卖机、天猫1小时达、京东到家等属于一个范畴。但天猫1小时达、京东到家等又需要消费者付出在线选购、等待外送的时间成本。

  这样分类的标准也很好理解:需不需要用户走出办公室,而非有没有员工值守、需不需要人工参与。

  用户是否走出办公室的最大区别在于,他的时间是否足够珍贵(懒人除外)。从目前的行情看,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白领可能更偏向于在办公室里、触手可达的空间内解决购物需求。对他们来说,甚至在线选购都是浪费时间。而对于工作生活节奏相对和缓的人群来说,办公室无人货架上价格偏高的商品可能并不实用,他们更愿意在办公楼下的便利店里购买需要的商品,或者到附近的无人超市里体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鲜乐趣。

  Trustdata大数据平台最新发布的2018上半年无人货架领域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国目前无人货架总点位数量在30万个左右。无人货架非公共场所布点趋向饱和,未来点位竞争将逐渐从非公共场所向公共场所拓展。

  在无人货架行业大起大落、从疯狂到平静再到理性的过程中,除了融资,货损问题始终是避无可避的隐痛。

  在办公地点之外的公众场所,如社区、园区、营业厅、地铁站等场景实现购物触手可及的商业图景,未来固然可期,但就货损问题而言,这依然是一个事关人性、道德、信任的全民性考验。

  从人性的角度讲,在无人货架领域,或许生物识别、重力识别等技术的融合运用,将是减少货损的有效途径,而封闭式的自动贩卖机,更像是触手可得的购物体验与买卖双方相互信任、遵守契约之间的一种妥协。

  尽管如此,硅谷动力君坚持认为,真正的约束源自于内心,源自道德,源自对规则的敬畏,而非技术手段或者法律法规。话说回来,法律法规是底线,技术手段是辅助,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无人零售、无界零售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文/樵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