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春”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物联网,傅锦祥
  • 发布时间:2018-09-19 10:30

  为何中国偏爱NB-IoT?这是个问题,也是个机会。

  年轻时的傅锦祥热爱物理学,希望去物理系读书,日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很多人劝他,在香港学物理没什么工作机会,不如去学些技术,于是他最后选择了电子专业,并取得香港大学的工业工程硕士学位。这之后,没做科学家的傅锦祥在亚洲的电子行业的半导体、硬盘、EMS等领域工作30余年,最近担任的职务是世界500强的安富利(AVNET)亚太区总裁。

  有趣的是,被认为是中国最会赚钱的CEO之一的马化腾,早年却对天文学和成为一名天文学家情有独钟,这些类似的经历暗合时代的脉络,当科技成为企业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那些钟情于技术的工程师们,取代了之前数世纪的投机分子和冒险家们,成为商业之神赫尔墨斯的新宠。

  比起商人,傅锦祥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更偏向于技术管理。十年前,他到安富利时,公司的主营业务一直是半导体等零部件,只需要为客户准备好产品的目录,做好分销商的推售工作。但时代在改变,“技术发展太过快了”,在推售之外,他们还要像顾问一样,给出甚至包括设计在内的各方面建议。大概在八年前,傅锦祥组建了技术开发团队,为客户提供更深层的服务,比如处理器的软件开发等,也在这个过程中,对系统更加了解。

  物联网的话题从三年前开始发酵,从以往机器与机器的关系,开始加入机器与人、与云端等多形式的沟通,这一技术发展引起了他作为工程师的兴趣,而也与安富利在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上积累的经验相吻合,于是他决定在物联网上投入人力。

  技术的延伸

  实际上,安富利对物联网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尤其是在早期,物联网概念的商业模式看起来更像是设计一款新奇的硬件产品然后卖出去,比如已经风行了一段时间的可穿戴设备。但在傅锦祥看来,这并非真正能发挥物联网价值的领域——至少在更微型化、智能化之前,他自己是不愿意佩戴的。

  真正对物联网进行阐释,不该囿于产品的表象,而需要从技术的底层着眼。

  物联网(IoT)是指基于现有的/演进的可互操作的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物理和虚拟的)物件提供先进服务的全球信息社会基础设施,其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Zigbee、WiFi、蓝牙、Z-wav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另一类是LPWAN(低功耗广域网),即广域网通信技术。而LPWAN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3GPP支持的2/3/4G蜂窝通信技术,比如EC-GSM、LTE-M、NB-IoT等。

  在思考物联网的未来时,既需要考虑实现的场景,也要考虑适合的技术路线。

  家庭消费级的物联网产品,由于离人更近,因此更容易引发关注,但其在工业、农业生产领域同样大有可为,甚至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目前除了手机和汽车,工业是应用传感器最多的领域,基于工业物联网的生产线机器人,仓储和物流自动化等应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在不方便布线以太网的厂房,多种通信技术都有了用武之地,但考虑到物联网场景多为采集带宽小、频率低的物理数据环境,LPWAN明显更加适用,如未授权频谱的LoRa等技术,适用于企业专网,而NB-IoT等技术,可以利用公网快速覆盖大量设备。

  傅锦祥介绍,目前安富利的解决方案已经在澳大利亚一些农场应用于追踪牛群、羊群,通过给牲畜佩戴可穿戴设备,农场主可以方便地对动物资产进行管理,了解位置、健康状态、生长程度等,他开玩笑说,自己觉得这个应用前景和市场比给人类用的可穿戴设备要好多了。而这个解决方案应用的就是LoRa技术,通过搭建系统,插一根天线,就可以在农场的范围内监测到信号,这一技术实际在国外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

  SixFox的发展同样方兴未艾,尤其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全球各大机场多有布局,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个城市间进行了联线,这一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只要你有一个SixFox接受器,在连线的100多个城市里,任何地方都可以被识别到。

  这两种技术已经有了不少落地的应用,但相比较而言,同为LPWAN,NB-IoT(窄带物联网)看起来才是未来物联网的主角,尤其在中国,更受到了以电信运营商为主的大力推动。

  下注NB-IoT

  NB-IoT技术由3GPP组织制定,被3GPP和GSMA认可为5G时代的物联网技术,2016年通过其国际标准,使用需授权的GSM和LTE频段,可采取带内、保护带或独立载波等三种部署方式,无需重新布网,只需要更新软件,就可以使用电信运营商现有的4G基站和相关设备。仅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为何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会对NB-IoT如此热情了,而且这一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为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业界津津乐道NB-IoT“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的特点,其在相同频段下,比GSM增益20dB,覆盖面积增强100倍,一个扇区能支持5万~10万个连接,终端模块功耗为2G的1/10,待机时间可以长达十年,且模组成本只有5美元。而为了满足其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3GPP在Re-14中对NB-IoT进行了一系列增强技术,如增加定位和多播功能,并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等,核心规范于2017年6月完成,这一年也被称为NB-IoT的商业化元年。

  在全球范围,NB-IoT正全面取代GPRS物联网,如北美Verizon和AT&T就相继在今年的2月和6月宣布部署商用NB-IoT,截至2018年5月,全球共部署了45张NB-IoT商用网络,建设了超过50万的基站,批量部署无线抄表、牛联网、智能井盖、无线烟感等40个用例和超过干万的NB-IoT连接。

  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强势的运营商推动,中国的发展速度尤其惊人,今年6月,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R14协议的NB-IoT商用版本eRAN13.1,在5月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生态大会上,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副总经理唐亚琼透露,中国移动已在11个省份商用NB-IoT网络,一期建设覆盖346个城市,到2018年年底将实现县一级网络覆盖,全国NB-IoT连接数超过5000万。在具体应用上,中国移动已经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在北京、重庆、成都、珠海等城市部署了200个窄带物联网智能电表;共享单车ofo也与中国电信和华为签订协议,在小黄车中尝试实施NB-IoT以取代现有的GPRS调制解调器,并完成了初始部署。

  前景虽然乐观,但NB-IoT仍有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商业模式上。中国移动高级技术总监、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总经理肖青就曾在一次IoT新产品新技术研讨会上表示,NB-IoT会在今年进入“技术攻坚期”,比如目前NB-IoT单一频段同时接入的终端数量仍受限制,“10年续航”的前提是低频、小数据量和大电池容量,应用场景有限,网络部署与实际业务脱节等。

  在同时具备资深工程师和跨国公司高管两重身份的傅锦祥看来,NB-IoT比起LoRa要更贵,更耗电,尤其是在信号不好的时候,为了寻找基地台的能耗远高于LoRa的平均能耗模式,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场景。而更大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国家、运营商之间该如何对NB-IoT收费,比如从上海飞东京,NB-IoT可能就不能用了,而SixFox就没有这个问题。不久前他曾参加过韩国的运营商们的一个大会,如何做相互间漫游的收费,就是热议的话题。

  在今年6月4日,GSMA曾宣布两大运营商德国电信和沃达丰在欧洲已成功实现首个NB-IoT国际漫游试验,德国电信的全球SIM卡使用沃达丰西班牙的网络上实现连接,沃达丰全球SIM卡使用T-Mobile奥地利的网络和NB-IoT模块实现连接,这对未来移动物联网网络持续的漫游环境发展颇具意义,但考虑到这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其解决还是任重而道远。

  另一个近在眼前的问题是,运营商又该如何盈利?首先是收费模式,傅锦祥透露,目前安富利就在和几家运营商接触,他们希望安富利可以作为中间商,对企业客户收费,比如某个大楼购买应用NB-IoT技术的5000个感应点,由运营商提供网络,安富利提供未来数据或网络的更改等服务,未来还可能会有连接云端,软件建设等,至于收费是按数据流,还是按连接点来处理,都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何开拓市场和应用场景,也是运营商面临的问题。“运营商只知道要怎么部署网络,怎么提供网络的服务,但是怎么让客户使用,这不是运营商能够处理的。所以我们在中间扮演这个角色,帮他找出不同的应用者,不同的开发者,开发不同的应用给客户。”傅锦祥说,安富利希望的角色就是连接供求双方,找到消费者告诉他们运营商有哪些服务可以使用,如何提高网络和收费标准等,甚至辅助开发和提供解决方案等。不久前,安富利发布了窄带物联网的开发套件,帮助开发商开发采用NB-IoT网络的蜂窝连接物联网设备。

  目前,这些业务已经有少量的进入了收费阶段,但未来的模式,包括市场的形态还在迷雾中,在傅锦祥看来,现在大部分的物联网连接,还都是卖产品的模式,如何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落地,通过数据形成新的收入模式,还需要的行业的参与者去想、去尝试,而现在,还只是在铺路的市场早期阶段。

  文/李昊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