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绿新风向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台达,周志宏,绿建筑
  • 发布时间:2018-09-19 10:56

  是什么想法,驱动一家因电源和元器件而全球著名的企业在绿色建筑的道路上走了这么远?

  青海省的日月山,坐落在西宁市湟源县西南,长90公里,属祁连山脉,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山脚下是日月乡,这是汉藏交界之处,也是农牧结合区,历史上文成公主就曾由此入藏,作为旅游观光的景点,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开发过度也会对脆弱的环境造成压力——这要求建筑设计要兼顾实用、美观与环保。

  不久前,日月乡上隆起了24个形式各异、各具特色的农牧民定居住宅,这些住宅的设计兼顾了周边的自然条件,进行了环境评估,建材使用当地的夯土和土砖,运用传统的工法,但在设计上却很现代化,比如参考当地光照充足的特点,达到了温室采光效果,并有着出色的美学设计。

  而这些设计的由来,却和宝岛台湾的一家以电子元器件而著称的企业分不开。在2006年,台达独家冠名了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之后“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每两年进行一次,从最初只是几十个团队,在设计图纸评分上的对抗,到后来青海省旅游局的主动邀约,以“阳光与美丽乡村”为题,并承担建设资金,将竞赛中24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从图纸拉入现实。

  台达发言人周志宏介绍,目前累计有超过90个国家或地区1600余队伍参加过“台达杯”竞赛,而其中四届的主题已经建成,“我自己就去青海的民居住了一晚,感觉很不错”。今年的8月下旬,“2019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在北京召开启动会,河北兴隆暗夜公园星空驿站项目和浙江凤溪玫瑰教育研学基地项目被选作为赛题,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周志宏说:“在启动会的时候,这么多事情都已经有谱了,几乎可以预测到项目落地的效果。”

  但比之建筑的设计,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是,是什么想法,驱动一家因电源和元器件而全球著名的企业在绿色建筑的道路上走了这么远?

  缘起

  台达创办人郑崇华的童年在福建北部的建瓯度过,他还记得外祖父家的大厅天花板很高,墙壁不但很厚,由黄泥和稻草制成的砖头中间,还保留有一层空隙。多年后他在德国参观绿建筑时,见到了德国人用报纸和破布裹蜡,放在墙壁中隔热,才知道小时候见到的那一层空隙,到底是为了什么。

  时过境迁,后来的郑崇华逐渐成为台湾的知名企业家,他也见证了台湾企业环保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六十年代时,他在精密电子(TRW)台湾分公司的树林工厂工作,发现工厂为了节约成本,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将可能致命的废水排入到附近的田地。第二天,彻夜难眠的他和外籍总经理严肃的谈了这个问题,然后找到水电公司将废水处理系统建构起来。

  七八十年代时,台湾地区制造业和电子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居民购入电器的增多,让用电量大增,时常会出现供电不足或停电的现象,而两次“石油危机”,也让全世界开始思考能源的议题。2002年时,郑崇华看到了罗文斯夫妇的《绿色资本主义》一书,书中“绿建筑”的概念让他印象深刻,2004~2005年,他多次走访泰国、德国参观绿建筑,并决定将以后所有的新厂办都打造成绿建筑。

  “他说节能50%是可以的,我们都说怎么可能。”周志宏回忆起来那时候,郑崇华一遍遍和他们说要想办法节能,并没什么科学依据地提出了50%的目标来,大家在觉得好笑的同时,也在想,最起码可以先统计一下电费单,找出些节能方案。2005年他们将数据整理完毕,并作为基准年,然后所有人不断地提出方案,从机床到生产线,从员工到管理层集思广益,到2010年时,他们发现真的节能了50%,而此时提出的方案已经有1170多个。

  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后,台达紧急联系了竞赛组委会,提出将主题替换成为灾区重建一所学校,郑崇华表示,愿意出重建的资金。另一方面,他们拜托了相关机构联系四川政府,寻找合适的重建项目。最终,在多方合力下,新的主题在一个月内重新发布,山东建筑大学参赛设计作品“蜀光”获奖后,又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进一步完善,然后在绵阳市杨家镇,台达出资1000万,政府也部分出资,将原本受损严重的小学重建。

  2011年4月,可容纳800人学习,300人住宿的“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正式启用,抗震规划提高到7.5级,并考虑了当地夏季闷热、冬季潮湿的气候特点,加入“被动式”的节能设计,顶层设置北向天窗,屋顶加入缓冲层,采用复合墙体,底层使用了架空设计,让建筑夏季通风、遮阳,冬季保温、隔潮。另外大量使用自然采光的设计、太阳能系统和生态污水处理技术,让建筑更加节能环保。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后来杨家镇小学成为了示范重点中学,建筑使用效果良好。雅安地震发生后,类似的情况让当初的图纸再次发挥作用,在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他们又建了一所台达阳光初级中学,在云南省巧家县大寨中学,还有一座台达阳光教学综合楼在建中。“第二次去雅安相对容易很多,再去大寨中学又更容易了。”在周志宏看来,这甚至已经好过他们最初的理想,“正向的力量在不断循环”。

  筑成

  第一届比赛只是给设计图纸打分,第二届时要求做出模型,第三届的作品最终落地建成,再之后,甚至有如青海旅游局等组织主动来寻求项目合作,这也刺激越来越多的参赛者参与,并投入更多心血到比赛中,也让作品的水平不断提高。周志宏说,以前可能队伍少,设计出来就能得奖;而现在,一些有多次参加比赛经验的带队老师,都会提前告诉参赛的学生要做到最好。

  在台达的诞生地中国台湾,“绿建筑”的风潮方兴未艾,而这也成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建筑消耗的能源约占能源总消耗的1/4~1/3,占电力消耗的一半以上,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对建筑的普遍要求,在去年年中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

  而在台湾产业界,台达几乎是CSR的标杆性企业。在《眼见》CRS调查举办12届以来,台达累计获得了14座奖牌,10年前台湾第一座9项指标全部通过的黄金级绿建筑标章认证的厂办就由台达建造(台南厂),随后又晋升为钻石级绿建筑,在过去10年,台达累计建造了26栋绿建筑。

  “全球变暖的议题,政府政策的出台,我觉得这都是在显示,环保节能是大家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周志宏说,台达的经营使命就是“环保 节能 爱地球”,台达是靠电源供应器起家,能源转换效率是台达技术的核心,因此节能成为台达的企业使命是顺理成章的。“我们统计过,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的产品帮助客户省下了250亿度电,相当于中型发电厂的发电量。”

  全球变暖的危机,在台达看来同样是商机,从节能到环保,到爱地球,台达的核心技术研发实际是在对抗人类共同的灾难,而这作为企业的永续社会责任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台式机时代到笔记本时代再到平板时代,台达最初的电子电源业务在萎缩,但通过节能衍生的新业务却在不断扩张,他们最初通过自身节能积累的方案,已经成为成型的企业解决方案,并通过收购进一步丰富楼宇节能等场景。在计算机领域之外,他们将节能技术用于数据机房,“全球知名的云计算或多或少的都会用到我们的技术”。

  周志宏说,CSR正与台达的经营相融合,提供更多的业务可能性和发展空间,但又不至于此。“伴随而来的企业形象和品牌认同,会具备极大的杠杆效应,人们会觉得你所做的事情,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目的和价值,是对整个环境的友善。”

  文/李昊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