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需断

  晓芮最近有几件烦心事。

  听说中学老师来南京旅游,她热心地打电话给当地几个同学。有男同学大包大揽:“你来联系大家,订个饭店,到时候我埋单!”有女同学很实在:“好啊,我们来AA制。”可是,酒桌上一番热闹之后,男同学喝醉了,女同学散了,留下晓芮尴尬地独自去前台刷卡。

  这派对开场热闹,收场窝心。

  炎炎夏日,有个需要到福州出差几日的活计。晓芮身体弱,头儿说你就别去了,但晓芮还是报了名。结果,在八闽大地的阴雨天翻山越岭,她的风湿病犯了,回来后腿疼了好久,吃了许久的药。

  其实她并不喜欢出差,只是看到别的女同事不太乐意出门,心想:我去就我去吧。

  也因为各种忙碌,暑假里,晓芮没能抽出时间带儿子出去旅游,只能赞赞微信朋友圈里别人的游记,想象一下碧海蓝天,草长莺飞。

  旅游于大人来说可有可无,她只是觉得委屈了孩子。

  这些烦心事集中在一个月内爆发,晓芮从里往外累到麻木。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中写道:“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山下英子写出了归纳物品的情感意义。同理,归纳生活和归纳心情何尝不需要“断舍离”呢?“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那么,你不喜欢的、不想要的、反复纠结的那些如影随形的破烂儿,都堆在你的心里,就看你是否愿意“断舍离”了。

  再来看晓芮的那些烦心事。生活中,有时难免诸事缠身,试着用“断舍离”的心态进行抉择,也许早就释然了。

  与久违的老师相聚,她可以邀上两三志同道合的好友,总好过于一大桌同学的“貌合神离”;明知身体有疾,抗不过长途差旅的奔波,那就不要勉强自己,毕竟谁都不是钢筋铁骨;与其感叹别人朋友圈里的风景,不如舍弃那些琐碎的应酬,带着孩子说走就走,何乐不为?

  20多年前春晚小品《有事您说话》里,“郭冬临”不懂拒绝,跟谁都是“有事您说话”。到头来事未必办好了,自己的生活却弄得鸡飞狗跳。

  心态上“断舍离”,说到底就是取舍的问题。取力所能及之事,全力以赴;舍无能为力的大事小情,永远记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至于抱怨、吐槽、自怨自艾……一齐断了。

  就像手机的灵敏度突然慢了,不是手机到年限了,而是空间不够:看看桌面上有多少你几乎很少访问的APP,相册里有多少没有清理的照片,你没整理好,怪谁呢?

  办了35年的春晚,至少被观众吐槽了30年。从开播前就笃定“没看头”,开播了还是忍不住看几眼,然后开始一成不变地拍砖:“不好看”,“没意思”。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依依不舍地看、唠唠叨叨地骂?为什么不果断关电视?这样的年,过得也太憋屈了。

  刷微信朋友圈,总有人抱怨微商太多,刷来刷去都是广告。咋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删除你不感兴趣的微商就好了——选择将他们加为好友的是你自己,没人强迫。

  郑板桥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他看来,画兰画竹就是要删繁就简,用最简练的笔画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不舍少一些,自我的空间便多出一方天宽地阔。

  文/齐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