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人工智能,安全防盗
  • 发布时间:2019-01-11 13:24

  人工智能在近些年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并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也带来了很多挑战,未来需要寻找应对这些挑战之道,以实现在利用人工智能最大化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保证人类相对于人工智能的主体和支配地位。

  人工智能对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是近些年来的研究和关注热点,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通过机器或计算机来完成原本人类胜任的工作,这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带来劳动力的解放、经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而发展人工智能具备很强的现实经济意义;其二,作为数据、运算承载硬件的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加之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海量数据又为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参照,因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人工智能技术在备受关注之下得到飞速发展,对生活的渗入度愈发全面,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也越来越大,以下从总体上对此进行梳理总结。

  提高劳动效率,解放人力劳动。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替代劳动的方式大大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这一点已有较多实践,例如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已经量化生产销售;不过人工智能对人力劳动的解放并不局限于此——通过“机器学习、记忆、自动推理”等功能,人工智能还可以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并辅助人类进行数据分析或事务决策,2016年谷歌的AlphaGo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的实例就足以说明人工智能在现阶段已能进行一些与人类脑力劳动相当的工作。人工智能的最基本目的就是利用机器来部分取代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可以在体力和脑力上双重性地减轻劳动负担。人类能够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完成其他事务,这无疑使得人类生活变得更高效、更自由。

  满足多样需求,便利生活工作。人工智能技术与衣食住行等各种用具的结合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智能服装在传统服装的基础上,加入电子智能设备,使之能够读出人体心跳、呼吸频率,能够自动播放音乐,还能够在胸前显示文字与图像,一件衣服因此可以成为同时播放音乐、视频并调节温度,甚至上网冲浪的“聪明衣衫”。智能餐具是在餐具上植入智能设备,其中的智能餐盘适用于食堂等公共场所,便于顾客结账算账;家用智能餐具如智能筷子,可以快速分析食物成分和能量比例,便于用户判断食物优劣。智能冰箱、智能电视等智能家电现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这些家电在便利操控和安全性能上无疑更具优势。智能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还处在研发和小规模实践之中,人类借助于此可不再为交通堵塞、驾驶疲劳等事务烦心,并能利用原本的交通时间进行学习与工作。

  保障生活安全,促进稳定和谐。以安全防盗技术为例,传统技术是采用数字密码和电磁密码等安全技术措施,这些密码保障方式虽然比较可靠,但依然有漏洞和破绽可循,易被破解盗取。人工智能领域的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可以提供人面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更复杂、更具密主个人特点的保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安全技术进行破解和盗取的难度更大,因而可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生活中的秘密和隐私,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变革社会交往,丰富娱乐休闲。智能手机的社交功能与体感游戏机的娱乐功能是人工智能在社交和娱乐休闲方面应用的典范。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摆脱了时间、地点对于联系交流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利,社会交往更容易开展,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体感游戏机在传统游戏机的基础上加入了运动身体的功能,改变了原有游戏机只追求娱乐放松的内心感觉而忽略运动锻炼的特点,从而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体魄,甚至还有助于培养身体协调性与互助协作精神。

  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对生活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也并非百益而无一害。因为人工智能是一种用计算机替代人类作出决策、实施行动的技术,将原先人类的主体身份让位于计算机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必然要求,势必会对原本的相对稳定的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挑战,以下分为就业、安全、伦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就业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的自动化会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促进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繁荣与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结合前文人工智能对人类体力和脑力劳动双重替代的分析,受到影响的不仅有制造业、零售、服务业、运输等低收入的行业,以前需要先经过若干年培训的专业领域也会受到冲击,例如医疗、法律、金融行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乎各行各业都将会受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纵观人类工业革命的历史,虽然通过机器替代人类劳动的方式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但是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机器所代替的仅是体力劳动,而人工智能却可以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这一变化是人类社会所未曾发生过的,人们对于这一变化和挑战的应对也无经验教训可循,因而必须对一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安全问题。任何技术创新最大的应用前提是安全,最大的危险则是人类对其失去控制。质疑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至少在现阶段并非杞人忧天:2015年7月2日在德国大众的工厂里,一名22岁的技术工人就被他安装的机器人杀死。人工智能若完全失去控制,人类不单会遭受投入到人工智能中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大损失,还很可能在试图重掌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付出代价。人工智能是基于云计算、运算法则和大量数据构建的,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牢牢把控人工智能的安全性的难度不断加大:虽然人工智能得益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发展资源优势,但人为因素的黑客、病毒等又能对人工智能构成巨大威胁。例如,美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紧急响应小组在2016年发布报告就指出:黑客可以远程访问和操纵在急性护理环境中使用的注射器输液泵,从而影响设备的操作。

  伦理问题。技术的产生关系着利害得失,必定会产生新的责任义务、价值判断等伦理问题。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无人驾驶是利用传感器自主感知车辆的周遭环境,并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判断路况,进而选择车的速度和方向的人工智能技术。它是集互联网、大数据、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谷歌为解决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信任难题,曾经将车借给雇员通勤使用,他们通过观察雇员的使用情况发现了各种盲目驾驶的情况,由于这一难题难以有效解决,于是谷歌改变了项目的本质,选择撤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而完全改变了汽车的本质。但放开方向盘意味着人类又将一部分掌控权交给机器,这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例如谁来为交通事故负责?当汽车成为智能的移动空间,万一有黑客入侵,谁来保证乘客的安全?机器也将面临人类道德的两难选择,在突发事故时,无人车到底选择车内的乘客还是路上行人?若是选择后者,还有人愿意买一辆会在紧急情况时抛弃车主的汽车吗?当面对交通中的事故、偶发事件,连有情感的人类有时都难以说清,更何况依赖数据库存在的人工智能。再比如,美国政府根据姓名、出生地、宗教信仰、历史行为数据(旅行数据、人脸图片数据等),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每一位航空旅客是否为恐怖分子的嫌疑度进行打分。一些无辜的人因为疑似恐怖分子或者近期有较高从事恐怖活动的可能性而经常在机场被羁留检查,甚至多次错过飞机。通过数据和算法,机器可以预测一个人犯罪的概率,如果这个概率足够大,那么在他还没有实施犯罪行为时,就已经实质上受到了惩罚,尽管他可能是完全无辜的。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讲,这些智能化的方法能够降低犯罪率,但是这也就必然引出一个事关价值判断的伦理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为尚未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或者为多大程度上的可能性而付出代价?

  应对挑战的策略

  面对上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诸多挑战,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进行怎样的应对?

  首先,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方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认识到技术进步的积极意义,并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时代和新生活。技术的本质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其根本目的就是试图模仿人体器官的功能并最终取代人体器官。因此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人类的某项工作或劳动,这本身就是历史的进步。我们并非要捣毁机器,回到没有任何工具、机器的原始生活——我们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身体的解放自由根源于技术的进步,即机器代替我们人类去劳动并创造财富。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可能彻底取代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短期内带来失业等挑战,但最终它将人类从各种繁重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并采取主动的应对策略。

  其次,重新审视劳动的地位,坚持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类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前,任何劳动都离不开人类的参与,因此人类与劳动几乎相生相伴。工具的发明只是不再需要肢体做劳动工具,但仍然需要人类来使用劳动工具。机器的出现虽然减轻了人类的体力,但机器必须有人类的参与才能发挥其作用。无论是工具时代还是机器时代,人类都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劳动者,离开了劳动者,工具和机器都不可能自动生产劳动,自动生产财富,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更智能的工具和机器。由于智能机器的出现让人类突然失去了劳动的机会和权利,因此一下子使人难以接受。但从本质上来说,劳动只是人类创造财富的一种手段,但它不是人类生活的目的。减轻劳动强度,摆脱劳动束缚,走向自由生活,也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目标。因而我们需要强调和坚持人工智能是服务而非主导人类社会的观念,并将之贯穿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全过程当中。

  再次,改善社会福利,让智能红利惠及每个人。在智能时代来临前,劳动不但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分配财富的主要手段,按劳分配是人类劳动获取报酬最公平的准则,是最公平、公正的财富分配原则。在智能机器取代人类劳动之前,人人几乎都参与各种劳动,并由此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财富,因此劳动是人类生活财富的来源,是获取财富的根本。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及智能机器对人类劳动的取代打破了这种准则,因此让人们感觉失去了参与财富分配的能力和资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生产力将快速增长,虽然不少人的工作被智能机器取代,但生产力反而将大幅度提升,因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过去的按劳分配的财富分配制度在生产力强、社会财富多的智能时代就不太合适,必须逐渐走向全民保障、共享财富的新分配制度,并逐渐向按需分配过渡。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将劳动与分配适度分离,让失去劳动权的人们不会因此而失去财富分配的权利,这样即使不再从事繁重的劳动,人们仍然无需担心生活和未来。

  最后,人类提高自身能力,寻找更加智慧的新型劳动。从目前来看,智能机器在数据采集、存储记忆、数据计算、数据推断等方面远远领先于人类,这从前文提到的人机博弈中机器完胜棋手就可见一斑。在数据丰富的情况下,机器可以通过学习快速获得经验,通过因果性或相关性快速作出决策。但是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机器则不如人类。人类凭着自己特有的智慧,即使数据不足也能靠直觉作出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可能在认知方面所向无敌,但面对情感、意志则无能为力,所以人类应该善用自身智慧,从过去的体力、智力领地转移到利用情感、意志的智慧领地,找寻一种新的方式明确出人类相较于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

  总之,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在这方面,不管是政府、学术界还是企业,都需要携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

  文/王公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