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数字金融风云榜30强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金融,科技,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1-13 12:02
从互联网金融到科技金融,再到数字金融,金融与科技融合出现了新变化,金融科技企业开始赋能实体经济
科技金融正在突破狭隘的金融领域,与更多行业结合,重新赋能众多底层行业,有了真正的意义
历经两个月,《投资者报》编辑部根据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增速、估值水平、市场潜力、人才储备、战略目标、风控质量等六大要素,评选出2018年中国数字金融风云榜30强,同时发布了8个子榜单
2018年中国数字金融风云榜30强榜单有四大特征:平台型企业位于榜首;多集中在融资借贷、信用卡、消费金融领域;传统金融机构反击;资管领域企业相对稀少
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数字经济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2018年,新型数字金融服务在中国迎来了蓬勃发展,数字金融与科技服务完美结合,传统与新型金融体均在加大数字化实现的力度。
它们有的通过技术改造,或收购技术企业,将自身金融机构进行全面数字化;有的本身即是科技公司,运用强大的触达能力积累海量的数据信息,再去服务实体与金融。
转型与蜕变,这些新型数字金融机构在快速发展之中,最终会通向何方?新的变革给金融机构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怎样颠覆性的结果?
为了记录中国数字经济正在发生的时代裂变,《投资者报》在2019年新年隆重推出2018数字金融年度风云榜,以展现赛道转换升级中领先新型数字金融机构的强者风范。
此次评选历经两个月,《投资者报》编辑部根据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增速、估值水平、市场潜力、人才储备、战略目标、风控质量等六大要素,评选出2018年中国数字金融风云榜30强。同时发布了8个子榜单,分别为2018年数字金融领军人物10强、2018数字金融创新奖、2018数字金融应用奖、2018数字金融风险管理奖、2018数字金融用户服务奖、2018数字金融普惠奖、2018数字金融战略突破奖以及2018数字金融品牌价值奖。
从科技金融到数字金融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领域发展一日千里,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从五年前的互联网金融到2018年的科技金融,再到下半年的数字金融,新的发展趋势成为新时尚。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当下金融行业正在经历着互联网金融强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得艰难,热度也在降低,低迷的现状让金融行业的再度进化变得异常迫切。但是传统的金融供给模式带来的用户需求难以满足,用户诉求被忽视的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金融业必然需要做出新的变革来应对。于是,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开始向科技金融进化,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去类金融转型金融科技。
在领先者看来,真正的金融行业变革,应该是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流程与环节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不再是金融的变种,而是变成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数字金融的未来应该是金融机构开放核心能力,赋能实体企业新的阶段。
2018年年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机构纷纷“去金融化”,专注于科技赋能金融,从而引领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方向。
2018年9月份,京东金融宣布更名京东数科,未来不做金融,此举被业内视为京东金融数字科技战略的充分释放。
度小满金融CEO朱光曾也明确表态,度小满金融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
蚂蚁金服则已经在租赁、出行、缴费、政务、医疗等城市服务领域推进着新的科技输出战略。
我们看到科技金融正在突破狭隘的金融领域,与更多行业结合,重新赋能众多底层行业。当金融行业的作用不再仅局限于金融本身,而是具备更加丰厚的内涵和意义时,科技金融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2018年,传统金融机构更加主动拥抱科技金融,而不是被动接受,甚至开始引领这个领域。
传统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开设智能化的“无人网点”,开启了科技转型之路;保险机构瞄准了产业链条上的痛点,一方面利用新技术赋能营销、承保、保单服务、理赔流程;另一方面增加了保险产险,让落户场景成为可能。
譬如浦发银行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通过将银行“市场预测、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能力进行封装,深入融合开放银行服务,最终开放给零售平台和流量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慧、周到的金融服务。
这意味着今后的银行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场所,用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在哪里。相信几年后会有大量的银行转成开放银行的服务方式,把金融机构的核心服务能力嵌入到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里。目前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都推出了API银行。
直到下半年,九部委共同编制的《“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落地,数字金融被正式提及,再加上阿里巴巴、京东在各个场合都在力推数字金融概念,数字金融成为继科技金融后的一个新词汇。
但不管是科技金融,还是数字金融,两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强调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力,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
数字金融30强“四大特征”
《投资者报》编辑部根据企业的申报以及公开资料,评选的2018年中国数字金融风云榜30强名单有四大特征:
1. 平台型稳居榜首。譬如蚂蚁金服、京东数字科技、度小满金融、苏宁金融等公司依托各自母公司强大的场景引流以及迭代的科学技术,引领整个科技金融起到风向标作用。
在小微企业以及个人金融消费方面,蚂蚁金服有一套独特的风控体系。蚂蚁金服2017年税前利润大幅增长86%至55.6亿元,其个人信贷业务花呗贡献34亿利润,不良贷款率不足1%,可见科技金融强大的盈利和风控能力。
京东数字科技在金融科技上则开发了一个全方位的开放平台模式,从底层技术能力的开放,到业务平台的开放,再到场景共建,以及客户开放。今年年初,京东数字科技推出了业内首个贯穿零售信贷业务全流程的产品“北斗七星”,可以为中小银行解决获客难、审批效率低、资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到2018年11月,已经与超过100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资管科技上,2018年9月推出了固定收益基本面量化分析系统,面向固定收益市场。在数字城市方面,今年11月打造了一套能让多方共同服务于智能城市建设的操作系统。在数字农业方面,京东农牧自主研发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L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
定位金融科技公司的度小满金融,则重点布局了消费金融、资管理财、支付及金融科技四大业务线,并构筑了资管理财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科技两大开放生态。以百度搜索生态为例,每天有3500万次理财相关信息搜索,度小满金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风险偏好评估、智能组合、智能定投、智能资产管理,可以精准挖掘用户需求,打造新中产阶级的智能财富管理平台。
苏宁金融近年来一手紧抓规模发展,一手狠抓金融科技,持续聚焦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风控、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AI和金融云六大金融科技,坚持用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全面助推智慧零售发展。
2. 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融资、消费分期、支付等领域。
——融资领域有陆金所、360金融、点融、拍拍贷、微贷网、融360等公司表现抢眼。
这些跑出的30强选手,其数字科技的应用可以覆盖到产品所涉及的获客、营销、审核、风控等各个环节,从而使金融产品形成一个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在运营方面,金融行业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决策和处理能力,在审批、监控、运维等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极大地简化工作流程,以节省人力资源。
例如依靠平安资源孵化出来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据报道,刚获得一轮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对应的估值为380亿元。
2018年年底上市的360金融,把自己定位为“致力于成为连接借款用户与金融合作伙伴的科技平台”,自主研发了包括Argus智能风控引擎、宇宙魔方(Cosmic Cube)风险定价引擎,以及Cloud Bank系统在内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风控全流程技术体系,而360小微贷通过这一技术体系,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率、等待时间更短的服务。其中,360小微贷利用Argus智能风控引擎可达到最快3秒钟反馈风控决策,最快5分钟处理完毕。
——支付领域上榜最多,包括中国银联、平安壹账通、拉卡拉;消费分期领域有51信用卡、Wecash等公司榜上有名。
以51信用卡为例,通过信用卡管理平台所累积的高价值用户基础以及个人信用数据,逐步开发了一个动态及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信贷撮合服务的一站式个人财务服务,具备动态升级的服务模式和能力,围绕C端用户的需求升级,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内容。同时,也以C端用户撬动B端用户,创造了B2B2C的新型服务模式。
拉卡拉金融则一直致力于大数据风控的研究与创新。其自主研发了鹰眼风控平台、天穹反欺诈平台及鹊桥智能获客平台,已建立起完善的线上全流程信贷风控能力,并在多年信贷业务实践中进行了成功应用和反复验证,可用秒级速度完成对用户的风险画像和风险评估,不仅有效服务于自身业务运营,而且已具备科技输出能力。
3. 传统机构纷纷出击,加大科技金融的研发和投入,而且部分机构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譬如保险领域的众安保险,被誉为互联网保险第一股,推出了很多爆款产品,在场景化推进方面做了很多突破,如今纷纷输出保险科技。
银行也纷纷成立科技子公司,招商银行甚至将科技变革作为未来三到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注意到招商银行推出智能投顾服务,以“人+机器”模式定义理财服务,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投顾市场领先者。此外,在贷款、普惠金服、网点智能化、智能风口、精准营销等方面,招商银行都在全力推进科技赋能。
在信用卡领域,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将数字化思维融入经营管理全流程,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努力打造“体验最优智慧信用卡”为目标,在营销获客、客户服务、智能风控三方面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探索。
诸如微众银行、百信银行等互联网银行更是骨子里的基因,通过科技来改变银行服务。作为民营银行、科技银行,微众银行、百信银行不设物理网点,因此科技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譬如微众银行2018年全面升级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定位于作为“分布式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在开发完善各类金融科技技术的基础上,不仅将这些技术用于自身的业务和产品,而是积极向国内外合作伙伴输出,通过开源代码、免费软件、开放接口等不同形式的合作,连接多方,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共享、透明、智能、共赢的分布式商业生态圈。而百信银行更是直接打出“开放银行”的口号,结合百度公司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O+O”(线上+线下)模式的智能普惠银行。
券商方面,则是有富途证券和老虎证券两家互联网券商进入30强,目前两家券商都提交赴美上市的申请,他们在专注用户体验、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极致交易解决方案和创新服务。
4. 资产管理领域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只有宜信财富一家上榜。宜信财富旗下的宜人贷成为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此外公司进军股权、母基金等更大的财富管理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本轮金融企业的去伪存真,大量非法的P2P企业倒闭,剩余的优质企业迎来发展良机。蚂蚁金服、微众银行、51信用卡等优质的科技金融企业一方面具备强大的风控能力,有效降低资产不良率,另外,同时具备较好的获客能力,资金端成本低。这两年的优势构建了科技金融企业较宽的“护城河”,未来龙头企业有望强者恒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金融科技仍需严格监管
盛行一时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如今遭遇强监管,这让曾经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人们开始思考金融科技的发展如何避免再度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则表态,无论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无论自称是数字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还是Techfin,都不应影响对其金融活动本质的判定。金融活动必须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管。“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
从过去对第三方支付、现金贷、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ICO清理整治的实践看,快速识别、及时应对和严格监管的业态和领域都避免了相关风险的集聚和蔓延,这一思路也应该成为未来进行风险防范及化解的主基调。
另一方面,尽管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之下,金融科技进行了更加彻底的去金融化,但金融的影子依然存在却让金融科技始终都有再度陷入互联网金融类似陷阱的可能性。
想要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金融科技必须在新技术的风口下再度变革发展。真正让金融科技告别互联网金融以概念为主打的发展模式,找到金融科技本身具备的普惠意义,才是它避免陷入互联网金融陷阱的关键所在。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在进行类似的尝试,通过彻底去金融化,他们开始回归到最本质的技术层面,并且开始转向那些他们真正擅长的、而非仅仅只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获取用户。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用户主要是C端用户,他们更看重的是高收益,所以一旦遭遇监管,用户量会急剧减少。对于以流量为安身立命根本的金融科技来讲,也在面临客户群体下降的情况,但同C端用户相比,B端用户的需求包括底层行业需要科技赋能等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满足这些用户的需要才是下一个发展风口。(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报》记者 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