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幽长心如洗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哲学,文化,创造
  • 发布时间:2019-03-17 22:13

  张学智:郭齐勇教授的新著《中国人的智慧》是一本启发人哲思的书。他曾主编过教材《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各派的哲学家都下过功夫。

  郭齐勇教授立意很高。他指出,坊间现在有些人鼓捣一些小聪明,把权术计谋、厚黑学这些糟粕当作中国思想的精华,这本书就是要打破这一点。他认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堂堂正正的大智大慧,这些智慧可以为世界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这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学术流派和著作,对其中所包含的智慧进行阐述。他选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涉及先秦子学、魏晋玄学、佛教禅宗和宋明理学,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墨子、孙子、孟子、庄子、惠施、公孙龙、荀子、商鞅、韩非、王弼、嵇康、惠能、朱子、王阳明,以及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典籍《周易》、《礼记》等。借这些人物和书籍,向大家介绍其中丰富的人生、管理、生态、伦理智慧。在选材上不面面俱到,而是选取最具代表性、最有原创性的思想家。

  唐文明:乍看之下,或许我们会以为这本书对于肇发于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儒道释三家,都是客观的叙述,并没有将自己的评判呈现出来。细看之下,其实不然。比如关于法家的智慧,郭老师在叙述完之后又提供了司马迁、王充、诸葛亮、王安石等人的评价,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来自历史的评价:“从以上历史学家与思想家的批评可知,法家只讲功利,鼓吹暴力专制,严刑峻法,刻薄少恩,以赏罚二柄驱使人民,不讲道德价值与终极信念,虽可以行于一时,然不可以长久,非长治久安之正道。”这其实也是郭老师自己的价值意识的呈现,为了与叙述的客观性不相妨碍而以这种方式表达。

  白奚:前辈学术大家,比方说钱穆先生、梁漱溟先生,曾写过关于中国文化的普及性读物,但这些书毕竟年代久远。当代学者的著作大都专业性太强,深入有余而浅出不足,并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坊间大量售卖的有关中国哲学的一般读物,多是对某一家某一派或某位古代思想家的一般性介绍,缺少对中国哲学进行全方位把握的作品。此类普及读物,其作者的门槛都比较低,大多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往往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代经典或思想做随意的发挥。他们的话题也往往集中在孔子、老子、《周易》等少数热门人物和热门话题上,在专业上并不严谨。

  我年幼时喜欢读一些科普读物,很是引人入胜,后来才知道这些科普读物的作者大多是一些大科学家,也只有大科学家才有能力写出这种深入浅出的,既准确又引人入胜的,优秀的科普读物。同样的道理,中国哲学的普及读物也应该由学术大家来写。郭齐勇教授的新作《中国人的智慧》,从各个方面看都符合上述标准,适合初学者、非专业的爱好者阅读,也值得哲学专业的学生和年轻学者参考,以后我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向爱好者们推荐。

  景海峰:西方人很早就写了有关自己文化智慧的书,有很好的总结和宣示,像阿德勒、罗素等人的著作影响就很大,也早已流行。而中国现代受反传统风潮的影响,反省的多、批判的多、自贬的多,从正面来认真思考、深入挖掘、加以总结,又有一定分量的著作却很少。尽管也有一些对中国智慧描述表达的文字不时出现,像当代新儒家的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等,但比起批判者的音量来,分贝要小得多,社会的流行度也远远不够。而系统性的著作,仅有韦政通先生和张岱年先生领衔编的几种,大多数正面肯定与总结的文字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陆续出现的。

  郭齐勇先生的这本书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他是在充分吸收了各种谈论中国智慧的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化做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尤其是用了几十年的心力来体味中国精神和先哲智慧,将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做了深入挖掘之后,才写成的。而从正面来书写、全面的肯定和描述中国智慧,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总结性的著作,是中国文化走向复兴、中国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新的时期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它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肖永明:《中国人的智慧》一书的主旨就是走进具有原创性的古代大哲的心灵世界,学习、理解作为我国文化基因、历史上主要学术流派儒、道、墨、兵、法、名诸家的重要代表的主要思想与方法,认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正是将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生命,并用以指导他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智慧。作者有着中国哲学的深厚学养和智慧,又能用平实有力、生动活泼的语言娓娓道来,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情怀,亲大众、接地气,能满足有志于了解中国智慧的管理者、执政者、教育工作者等广大读者的需求。

  郭先生在书中总结了中国哲学智慧的六大特点:一,存有的连续与生机的自然;二,整体和谐与天人合一;三,自强不息与创造革新;四,德性修养与内在超越;五,具体理性与象数思维;六,经世致用与知行合一。这些中国哲学的智慧,不是讲堂教授的知识游戏,而是具体人的活生生的人格生命,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智慧,也是在中国历史和社会中历练出来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智慧。这些智慧值得珍视,它们仍能为全世界的现代人提供借鉴。

  唐文明:历史意识是现代人文科学的最基本的意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体现得也非常充分。虽然不同于更为学术版的《中国哲学史》,其中必然会对思想的历史变迁着更多的笔墨,但郭老师在看起来各自独立的章节里还是呈现了明确的历史意识。比如说,在谈到孔子的智慧时,最后一节特别叙述了孔子思想对汉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其用意则在说明:“儒学落实在政治制度、社会风尚、教育宗旨以及私人修养之中,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结晶,是朝野多数人的信念信仰或所谓安身立命之道,乃至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又比如,在谈到朱子的智慧时专门辟一节论“朱熹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的地位”,在谈到阳明的智慧时则专门辟一节论“阳明学的现代意义”。

  景海峰:本书的内容有历史线索,但不是流水账,不是编年史,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重点、有详有略,有的展开较为充分,有的则高度概括,甚至一笔带过。所以,这本书的结构和资料与《中国哲学史》有些相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史。从材料来讲,虽然涉及诸子百家,先秦以后的主要思想线索也都有,作者的立场也并不是“独尊儒术”;但全书又明显地偏重儒家,对儒家的思想资源挖掘得最深,阐释得也最为精彩,像《周易》、《大学》、《中庸》,特别是讲“礼乐”的一章,都讲很深刻,充分说明了儒家对中国智慧的根本性贡献,中国智慧的本源是在儒家“六经”。

  张学智:中国哲学智慧呈现出整体和谐与天人合一的特点。特别是天人合一在中国思想里有不同的合,有的认为天即自然,人和自然处在一个统一体当中,自然是人生活的环境,人活动的背景,人的物质资料的来源,所以,人应当和他所处的自然环境融合为一。另一种合是说天的道理就是人的道理,天的生生不息就是人的良知、仁爱的形上根据,比如“天地之大德曰生”,儒家的一个根本的解释就是人的善性以及善性的表现都是来自天的,比如良知即是天道的表现。

  中国哲学智慧是内在超越,而这个特点是西方一神教所缺乏的。中国对超越事物的信仰、对超越事物的追求体现在学问中,所以,中国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严格说来,中国哲学不是宗教,但它包含着明显的宗教因素,这个宗教因素就是对超越事物的追求,还有对超越事物的追求中所体现的精诚的心态。中国学问的特点是内在超越,它是和西方不同的。中国学术界有关于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争论,大家都提到,外在超越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西方文化中宗教的渗透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宗教的特点是提倡人的修为最后是皈依,它的形式是信仰。中国的特点是学习、体会、提升、超越,它强调的是自己的提升、自己的超越,而不是对彼岸世界的绝对者的信仰。所以,中国哲学是非常强調自立的,非常强调教育和学习。

  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一种具体理性和象数思维。具体理性意思是说,它不长于抽象概念,不长于对抽象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概念的推演,它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中国人是天然的实在论者,强调事物的实在性,用概念去把握外在事物的规则。但是在中国思想里,真、善、美是统一的,真给人的是一种法则、规律,而法则规律可以通过人的创造性思维,如比类、联通、体证、象征等,把它转化为伦理法则,在实践伦理法则当中,得到的慰藉感、崇高感,使人具有了美的品质。郭教授认为,中国思维和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在逻辑学、知识理论方面有长处,中国思维的特点可以说是言、象、意的综合。比如说《周易》,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从《周易》得到的最大特点就是象数思维。象数思维主张取象,主张比类,主张触类旁通,主张各种不同东西的整体综合。

  张学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