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不可以静制动
四十多岁的卢师傅最近非常郁闷,他在一家国企里干了二十多年,岗位竟然说砍就被砍了,让他措手不及。原来,卢师傅是企业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半年前,公司引进了一批先进机械,原先由工人从事的生产工作全部改为机械化生产。此举不仅为企业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生产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大提高。但是,对卢师傅这样一进厂就在一个岗位工作的老工人来说,失去了这个岗位,他们必然面临着重新择业却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尴尬。
事实上,很多像卢师傅这样的流水线工人正在被机械化生产所替代。英国广播公司(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一种职业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技能;從事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工作无需过脑;工作空间狭小,不闻天下事,这样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最大。过去,人们习惯于在一家企业里从事一项工作直到退休;现在,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已经成了常态,“树欲静而风不止”,想要捧稳饭碗,唯一的选择就是终身学习,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做别人不可替代的工作。
当然,员工要想职涯路越走越宽,除了个人努力之外,企业也要做出积极的应对和改变,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员工活力的同时,让员工有机会掌握更多的技能,避免其一旦现有岗位不复存在,就感到惘然无措、无以应对。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造成人员技能单一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静态化,许多员工从入职到退休,只在一个岗位、一个工种上工作,从没有挪过窝,这种“从一而终”的用人方式,既僵化了员工的思想,也局限了员工的能力拓展,一旦因企业经营形势变化、生产方式调整、技术工艺进步而淘汰了原有岗位,这些员工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既影响企业的持续有效发展,也影响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甚至造成社会负面影响。企业要使人力资源管理这盘棋活起来,就必须在动态化管理上多下功夫,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换能调,薪酬能高能低,职位能升能降。
人员能进能出
动态化管理,就是要做到人员能进能出。
企业的经营模式、生产规模、组织结构、产品开发等,总是根据宏观政策、社会经济环境、经营效益、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对员工的数量、专业类型、业务技能结构等需求也处于变化之中。如果员工总是能进不能出,能增不能减,势必会造成关键人才进不来,没有用武之地的一般人才出不去,甚至产生大量冗员,人浮于事,拖累企业的发展。当然,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相对较少,在国有企业表现得相对明显一些。因此,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人员使用规划与计划,特别是对那些专门人才、紧缺人才,更应该制订详细的引进和培养计划,适时调整用工总量。增加员工时要提前进行市场调研,加强入职前的培训,保证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
对于引进的各类人员,要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试用期、合同期等相关制度;试用期满,经过严格考核,胜任者留用,不胜任者淘汰;对于合同期满的员工,根据法律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退流转,真正让企业的大门敞开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不仅如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项目用工、业务外包等多样化形式,人随项目和业务走,项目完工、业务结束,人员自然解散,以此减少固定用工,增强人力资源动态管理的回旋余地。例如笔者结识的一名财务管理人员,为相关单位提供代账服务。她不是任何一家单位的员工,只是与相关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履行相应的财务服务职责,服务单位为其支付报酬。如此,她的专业才能得到最大发挥,获得了相应的收入,单位也不必专门设立财务岗位,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树立“不求所有、只为所用”的理念,慎重招聘和专门培养那些实际工作量不是很饱满的专门人才、特殊人才,防止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和过高的人力资源成本。
当然,员工也具有随时跳槽的权力,企业要适应员工“跳来跳去”的现实,做好应对之策,保证生产经营不因关键岗位、特殊人才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岗位能换能调
动态化管理,就是要做到岗位能换能调。
前文提到的卢师傅,其尴尬处境主要是岗位终身制所致。试想,如果这位师傅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多经历几个岗位,多学习和适应几个工种,能够做到精一会二懂三,那么,在遭遇岗位撤销的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观察发现,一些企业在员工使用上画“岗”为牢、画“专业”为牢、画“身份”为牢的现象并非个别。比如:管理人员不能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操作人员不能干科研岗位的事情,一线员工不能干二线人员的活,等等,严重制约了员工业务技能的拓展。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岗位一个人,一旦岗位缺员,想及时调剂人员顶岗都非常困难。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坚持岗位动态调整,填平各岗位、各专业、各工种、各身份之间的鸿沟,架起相互流动的桥梁,做到横向贯通、纵向畅通。搞技术的可以去当操作工,管理人员也可以去当工人,从而让员工在多岗位学习历练中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有效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岗位的变化。不仅如此,即使不变换岗位、不调整工种、不改换工作部门,也可以实行ABC岗分工,让员工在干好一岗的同时,兼顾二岗、三岗的工作,从而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适应岗位需要的机动变化能力。
常言道:“技多不压身”。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除了主动进行岗位动态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相关机制,鼓励员工通过自学的方式,达到一人多证、一专多能,增强员工的岗位竞争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贡献才智。
唐宗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