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复杂变局中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逆周期调节
  • 发布时间:2019-05-12 17:46

  【摘 要】 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全球经济增势减弱,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鉴此,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运行的“变”与“不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政策协调和配合,努力变经济下行压力为加快改革开放的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结构调整;逆周期调节;高质量发展

  Absrtact: In 2018, Chinas economy maintained a generally stable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rend. Meanwhile, the economic operation was changed steadily with changes and worries, and it faced a complicated situation rarely seen in recent years. In 2019,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still face many challenges: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will be weakened and the uncertainty is increased; the domestic economy faces downward pressure and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are still prominent.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correctly master the “change” and “steadiness” of economic operation, adhere to the general tone of making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 strengthen the counter-cyclical adjustment of macro policies, unswervingly deepe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continue to fight the three major tough battles, strengthen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make efforts to change th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economy into the driving force for accelerat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cro Economy; Structural Adjustment; Counter-cyclical Adjustmen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一、2018年中國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国内结构调整和去杠杆的阵痛效应显现,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齐心协力,主动作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了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宏观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均实现年初预期目标,核心指标之间匹配度提高。经济增速稳中趋缓。全年经济增长6.6%,实现6.5%左右的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城镇就业保持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全年都保持在5%左右。价格涨幅低于预期。全年CPI比上年上涨2.1%,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物贸易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30万亿元,保持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18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高43.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占比提高。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第二产业高23.6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和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3.9%和32.9%,比上年分别提高1.2和0.2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0.1%、23%和18.7%,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快速发展。

  (三)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初显成效。宏观杠杆率企稳态势逐步确立。2018年M2/GDP为202.9%,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规范金融秩序力度加大,影子银行规模继续萎缩,金融乱象治理成效显现。脱贫攻坚持续推进。2018年,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280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预计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多万人。污染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下降9.3%。2018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去产能持续推进。2018年共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仍保持在近年来的高位。商品房库存继续下降。201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1%。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使企业成本下降。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减少0.2元。补短板力度加大。2018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社会领域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3%、15.4%和11.9%,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7.1、9.5和6个百分点。

  (五)人民生活持续得到改善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69,比上年缩小0.02。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至28.4%。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服务消费占比提高,在国民核算的居民消费中占比为49.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在内外环境复杂变化、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二、正确认识经济运行的“变”与“不变”

  2018年二季度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国内经济调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正确认识经济运行的“变”与“不变”,把握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是分析研判经济走势的重要前提。

  (一)中国经济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

  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内结构调整和去杠杆的阵痛效应显现,需求端部分指标回落幅度较大并逐步向供给端传导,内外压力交互作用,使市场预期走弱。这些变化,使中国经济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

  一是需求侧部分指标回落幅度较大。从投资看,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点,投资增速已低于GDP增速。特别是随着去杠杆控债务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回落,虽然2018年下半年新开工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但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3.8%,增速回落15.2个百分点。从消费看,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居民家庭债务负担上升、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意愿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11月、12月当月仅分别增长8.1%和8.2%。从出口看,虽然全年按美元计价外贸出口增长9.9%,但进入第四季度,随着“抢出口”和人民币贬值效应减弱,外贸出口增速大幅回调,11月当月同比增长仅为5.4%,12月同比下降4.4%,11月、12月环比增速分别下降10.2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呈现较大的边际变化。

  二是需求侧走弱逐步向供给侧传导。从工业生产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放缓,全年实际增长6.2%,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11月、12月同比增长5.4%、5.7%,比全年增速分别低0.8和0.5个百分点。需求端走弱还使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3%,比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特别是下半年呈现逐月回落态势,11月当月增速由正转负,同比下降1.8%,12月同比下降1.9%。随着企业利润下降,资产负债表可能出现逆向调整,企业扩大生产、新增产能的投资意愿将受到影响。

  三是内外压力交互作用,使市场预期走弱。国内股市持续低迷,汇市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房市出现调整,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下降,土地流拍增多。企业避险情绪上升,投资意愿下降。出于对中美贸易战前景不确定的担心,部分外向型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防控金融风险压力增大,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尚未解除,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易发高发,房地产贷款风险或明显上升,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难度增大。

  (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没有变

  认识中国经济形势,需要准确把握内外环境的“变”与“不变”,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要看到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是结构调整和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经历的阵痛,有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主动调整的结果。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高品质的产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和迅猛发展的服务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蕴藏着发展的回旋空间。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增势强劲,生产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更进一步看,中国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没有变,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更没有变。

  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和改变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外发展大势看,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会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果说,过去我们所处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主要来自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今后内外环境变化将赋予战略机遇期新的条件和内涵,也将伴随更多挑战。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中国发展的困难和机会也相伴相生。克服了危即是机,战胜了困难就是机会。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抓住和用好发展战略机遇期,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就可以变压力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三、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

  2019年,全球经济增势减弱,外部不确定性增多,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全球经济增势减弱,不确定性增多

  全球经济增势减弱。在贸易摩擦负面影响增大以及对经济前景担忧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复苏动能减弱,全球经济在达到本轮复苏顶部后逐步回调。201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测,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3.5%,比2018年10月的预测值调低0.2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18年的2.3%下降到2019年的2%。其中,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势头渐弱,随着减税政策效应衰减和联邦基金利率超过中性利率水平,2019年增长率将由上年的2.9%下降到2.5%。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增长率将从2018年的1.8%下降到2019年的1.6%。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预计2019年增长1.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9年的总体增长率预计将由2018年的4.6%小幅降至4.5%。如果全球流动性继续收紧,利率中枢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兴经济体汇率风险将持续上升,经济运行出现波动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出现震荡。受美国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影响,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下降的趋势可能逆转,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脆弱性逐步增大。全球主要国家股市的估值均攀升至历史相对高位,2019年高位震荡的可能性明显上升,不排除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风险。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快重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处于大变革之中并呈现加速态势。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协定,签订新的美墨加自贸协定,并使用关税、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四面出击,现行多边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严峻挑战。在世贸组织规则改革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意欲围绕技术转让、政府补贴、国有企业、市场经济认定条件等议题制定标准,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三是全球供应链配置面临调整。过去一个时期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向亚太地区集中的态势可能发生调整,部分制造业有可能向东南亚、南亚转移,甚至有可能向发达国家回流。

  (二)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增长将稳中趋缓。受居民部门高杠杆对消费挤出作用制约,加之房地产和汽车等消费需求受到基数和政策调控影响,市场扩张放慢,虽然通讯设备、智能化产品、个性化产品、网络消费等消费扩张将对冲部分下行压力,但消费增长仍将小幅回调,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服务消费在国民核算的居民消费中占比已接近一半,随着该比重继续提高,服务消费将成为消费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调。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回落和政策调控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明显回落;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和投资能力减弱,制造业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调;在政策支持和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明显反弹,但难以对冲房地产开发和制造业投资下行,预计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调至4.5%左右。出口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受到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摩擦和去年高基数的影响,出口增速将明显回调,增长区间受中美经贸谈判和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大,预计在3%-5%之间。综合判断,全年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经济增长6.3%左右。

  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是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仍然艰巨。上游煤炭、钢铁行业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但部分落后产能没有出清,特别是“僵尸企业”出清仍面临债务处置、人员安置等约束条件。而随着上游产品价格回升,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加之市场需求变化,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增多。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显现。随着市场需求结构升级,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任务更加紧迫。中美贸易摩擦向科技领域延伸,也使企业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凸显。三是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去杠杆、控债务、严监管、强环保等举措,对习惯于原有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的企业冲击较大,加之这些政策调整具有不对称效应,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市场主体预期走弱,企业投资意愿和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四是经济循环不畅。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后,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配置不合理,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市场配置资源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总体上看,中国既面临外部需求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传导、全球供应链调整加大产业外移压力等不利影响,又将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挑战。我们既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有效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又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保持经济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既有总量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既有周期性变化也有趋势性变化。对于总量性、周期性因素,主要應采取稳定总需求的办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由过去扩大投资为主转向减税降费为主,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特别是较大幅度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增值税税率以及下调养老保险费率;更大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对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政府投入要更大程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适时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使货币供应增速恢复到名义GDP增速水平;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

  发挥好结构性政策和社会政策的作用,努力实现最大政策效果。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规范政府行为,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方保护,优化和完善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强化政策协调,优化政策组合。出台新的政策举措,要避免各部门政策不配套、一刀切和叠加效应,避免目标太多,造成新的预期不稳。合理界定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边界,鼓励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进行探索和实践,避免顶层设计过多过细,约束基层创新的空间和活力,给基层探索创新以更大的空间。

  五、变压力为加快改革开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变压力为动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使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工业品价格明显回升,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明显改善。从近些年全要素生产率止跌回升态势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既有需求侧走弱和部分指标回落幅度较大的问题,也有供给侧产能过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和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但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强化需求侧刺激,短期可能起作用,但难以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在稳定总需求的情况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重在推动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加快出清,将沉淀的资源解放出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重在激发企业家能动性,让企业家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提升产业链水平,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在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这八个字,强调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的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调的是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强调的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深度市场化,让市场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挥作用。

  (二)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9年是三大攻坚战实现攻坚目标的关键一年,攻坚的难度更大,必须按照既定部署,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去杠杆为重点,加大不良债务处置力度,有效处置风险点,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加大“三区三州”( “三区”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如期实现目标任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聚焦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等重点战役,加大投入力度。环境治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久久为功,避免政策“一刀切”和处置措施方式简单化。

  (三)加快重点领域改革

  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机制,加快“僵尸企业”出清;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释放乡村发展活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进一步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制度,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强民营企业信心和投资热情。要鼓励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进行探索和实践,避免顶层设计过多过细,约束基层创新的空间和活力。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新要求,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落实已经承诺的金融业开放和制造业取消股比限制的举措。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外商在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更好外部环境。

  (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科技攻关模式,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强化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最大程度地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创新产品的迭代,发展智能制造,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的创新策源能力,推动这些地区成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王一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