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变化 及其原因分析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总需求
  • 发布时间:2019-05-12 17:52

  【摘 要】2018年,中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共振下行,从效益指标看,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下降是企业利润增速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企业管理费用等支出刚性上涨进一步侵蚀企业利润。私营企业自2017年以来扩张负债并同时增持低收益率流动资产也对利润增长产生影响。2017年年中至今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行,造成中国商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是近两年中国工业需求边际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下一阶段,应把工业体系动态平衡、协同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目标,通过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效稳定总需求,研究解决企业“费用侵蚀利润”问题。

  【关键词】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总需求

  Absrtact: In 2018, the profit growth rat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economic types in China fell resonantly. Judging from the benefit indicators, the decline in the growth rate of main business income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n the profit growth rate of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the rigid rise in expenditures such as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es further eroded profits of enterprises.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expanded their liabilities and increased their holdings of low-yield current assets since 2017, which also had an impact on profit growth. Since the mid-2017,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major economies in the world has declined, resulting in a sharp drop in the growth rate of Chinas commodity exports, which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the marginal changes in Chinas industrial demand in the past two years. In the next stage, the dynamic balanc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should be taken as the important objectiv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conomic system. The overall demand should be effectively stabilized through counter-cyclical adjustment efforts. The problem of “cost erodes profits” of enterprises should be studied and solved.

  Key words: Industrial Enterprise; Profit Growth; Aggregate Demand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因此,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企业效益指标。企业利润指标综合了价和量的信息,也能够比增加值指标更加敏锐地反映经济走势,从2018年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入手分析,有助于更好认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是共振下行而非结构下行

  (一)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步下行

  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速于6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点17.2%,此后逐月下行,至12月末达到10.3%,增速与上年同期21.9%的水平相比下降了11.6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来看,2018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效益指标基本呈现出同步变化趋势,三类企业利润总额月度累计增速都在4月至6月达到年内高点后开始下行。截至2018年12月末,三类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分别为12.6%、11.9%、1.9%,与2017年同期相比分别变化了-32.5、0.2、-13.9个百分点。因此,当前企业利润增速下行是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共同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下降幅度并不低于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从中期来看,剔除每年年末至来年年初由季节性因素造成的短期波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升转降的拐点出现于2017年年中,目前工业企业整体利润增速仍高于2015年,接近2014年年中水平(图1)。

  当前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与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水平差异主要与所处行业周期特征不同有关。拉长到更长周期来看,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基本呈现共振变化,国有控股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差异主要在于其利润增速变化的振幅更大。2013-2018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5.3%、8.5%、8.7%,从整个周期来看,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效益增长不低于国有企业(图1)。

  (二)工业行业利润增速普遍趋降,上下游行业利润增速差异快速收敛

  2018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当中仅有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烟草制品、纺织、纺织服装服饰、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11个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速高于上年同期。这11个行业2017年平均利润增速为3.7%,低于规上工业整体18.2个百分点;11个行业2018年利润增速均值达到10.9%,也仅是回归到规上工业平均水平。横向比较,上游行业利润增速虽整体仍高于下游行业,但2018年以来其利润增速下降幅度也较大,上下游行业利润增速差异正快速收敛,工业行业利润增速标准差由2017年的52.6%大幅下降至2018年的13.8%(图2)。

  为便于图示,图中略去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辅助活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四个低端值行业。

  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因素分析

  (一)收入增速下降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

  形成工业企业利润的分项经济指标当中,收入和成本是总额最大的两项。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万亿元,增长量比2017年减少了3.6万亿元;主营业务成本增长6.5万亿元,增长量比2017年减少了3.1万亿元;主营业务产生的净收入增量比2017年减少了5343.7亿元。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212.8亿元,增长量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6857.7亿元。因此,2018年工业企业净收入增长下降能够解释利润增量下降的77.9%。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收入比为83.9,相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因此,工业企业净收入增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需求收缩而非成本冲击造成的(表1)。

  分经济类型看,2018年国有控股企业、私营工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9.2%、8.4%、5.4%,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8、0.4、4.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量比2017年减少了1.1万亿、0.9萬亿、1.2万亿元,扣去成本后的净收入增量分别比2017年减少了2370.4亿、790.1亿、1962.1亿元,分别解释了各自2018年利润增长量下降的76.6%、116.5%、87.1%。私营工业企业面临的需求冲击尤为突出(表1)。

  (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刚性上涨显著侵蚀企业利润

  从费用来看,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速分别为10.3%、10%、0.6%,仅财务费用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了5.9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速比2017年分别提高0.9、1.7个百分点(表2)。在2012-2015年的上一轮工业经济下行周期中,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增速是与收入增速同步下行的。但是在2017年上半年开始的本轮工业经济下行周期中,工业企业成本增速与收入增速同步下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速并未降低,甚至有所上升。截至2018年12月,规上工业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相对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3%、4.5%,均为近年来的峰值水平(图3)。

  从绝对量来看,管理费用侵蚀企业利润的问题尤其突出。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增长2879.4亿、4195.1亿元,比2017年费用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55.7亿、704.8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逆势上涨分别可以解释2018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量下降的2.3%、10.3%。分经济类型看,2018年国有控股企业、私营工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费用分别比上年同期多增长104.8亿、163.8亿、184.7亿元,可以分别解释2018年前11个月各自利润增量下降的3.4%、24.1%、8.2%(表1)。

  (三)私营企业逆势加杠杆并增持流动资产制约利润增长

  2017年以来,在经济去杠杆和工业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私营工业企业负债却不断逆势扩张。2017年12月末,私营工业企业负债合计12.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增速高于国有控股企业3.1个百分点。2018年,私营工业企业月末负债同比增速进一步提高到8%以上,而国有控股企业月末负债同比增速则不断下降。截至2018年12月末,私营工业企业负债总额同比增长7.4%,增速是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3%)的5.7倍(图4)。

  2017年以来私营工业企业由负债推动的资产扩张主要用于增持流动资产,低收益的流动资产在总资产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压低了总资产收益率,对企业效益产生了不利影响。2012-2016年,私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月末同比增速始终高于流动资产,资产扩张以实体投资为主要形式。但自2017年起,私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增速进一步走低的同时,流动资产增速不降反增。2018年末,私营工业企业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达到128%,比2016年末上升25.5个百分点(图5)。

  三、需求紧缩压制未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一)出口是最近一轮总需求边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总需求收缩是2017年年中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构成,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增长疲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从中期指标相关性来看,决定工业企业收入边际变化最主要的需求侧因素还是出口。

  从中期数据来看,2012年起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就开始逐年下降。2014-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增速分别从13.2%、19.1%下降到10.2%、5.7%,年均分别下降0.8、3.3个百分点。但在2016年年初至2017年年中,规上工业企业收入增速却出现一波上行。这期间,需求侧显著改善的仅有商品出口增速。

  2017年6月,中国出口商品总值(人民币计价)累计增速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点14.2%,此后持续下行至2018年6月的4.7%,一年时间内增速降低了三分之二。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幅度与此前三年相当,投资增速变化甚至还强于此前三年。以上对比表明,2017年年中以来引起中国需求侧边际变化的主要转折因素是商品出口(图6)。

  (二)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行是中国外需下滑的主要因素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使中国外需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但从数据来看,2016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出口增速“先增后降”的变化主要是由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景气变化推动的。经合组织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国家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速于2016年3季度达到近期低点1.6%,此后逐季上升,至2017年3季度达到近期高点2.9%,随后开始不断下降,2018年3季度降至2.2%。同期,中国商品出口增速的两个拐点分别出现于2016年1季度、2017年2季度,与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速拐点基本一致(图7)。

  2018年3季度,由于“抢单效益”等因素,中国商品出口增速出現短暂回暖,但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景气走势来看,2019年中国外需环境不容乐观。七国集团成员国除美国外,均已在2017年年中度过本轮经济景气高点,2018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表3)。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自2018年5月后快速下降,2018年12月份已降至三年以来的最低点(图8)。

  四、主要启示

  (一)正确认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不同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运营特征差异,着力促进产业体系动态平衡、协同发展

  从利润增长相关性来看,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之间、不同产业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生关系,各类企业、各个产业效益共同决定于经济运行基本面。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任何类型企业、产业出现短板,对其他企业、产业发展有害无益,要把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平衡性、协同性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目标。产业的平衡协同发展应是在经济周期运行过程中动态实现的,当一类产业在既有体制和市场格局下难以自我调整、长期陷于低迷时,就要通过一定政策工具和体制调整改进产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走出困境、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与竞争中性原则并不违背,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更加有效实施需求平稳管理,为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短期宏观管理与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是相互支撑而非对立关系,如果需求持续低迷,企业收入和利润无法合理增长,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转型升级也将缺乏支撑。总需求持续收缩是造成最近一轮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及时有效稳定总需求。当前,宏观调节的传统政策工具和政策传导机制面临不少制约,导致政策效果递减,如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边际收益下降、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制约消费能力增长等。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创新提高调节政策的质量和效率,如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以促进人口生育率提高、人力资本提升为目标,增加相关领域财政投入和服务有效供给,以扩大国内需求、增强中长期增长潜力。

  (三)高度重视企业“费用侵蚀利润”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避免相关费用不合理上涨

  企业“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从工业企业相关指标来看,过去两年“降成本”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各类型企业成本增速都有一定幅度下降。但在工业企业“降成本”的同时,企业管理费用等支出却在逆周期刚性增长,对企业利润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企业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造成企业管理费用刚性增长的原因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采取措施调整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否则,“费用侵蚀利润”将极大削弱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加强对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趋势评估监测,以底线思维和战略机遇期思维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近年来中国需求结构逐步实现调整,内需比重上升,但出口对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边际拉动作用仍然至关重要。而且从中期来看,出口景气对制造业产能、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由此通过带动消费和投资还可以间接拉动总需求。2017年以来,中国总需求的边际变化主要受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景气波动带动的出口增速变化影响。当前,除美国以外,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处于衰退周期;而从经济基本面和宏观金融数据反映的预期来看,美国不仅难以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器,反而很可能是这一轮全球周期最后、最大的风险点。美国经济衰退到来后,中国外需环境将面临进一步压力,但同时在中美贸易谈判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我们也有望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我们要抓紧变局到来前的时间窗口,研究制定各领域应对预案,以在变局到来后能够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贾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