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策略探析

  • 来源:对外传播
  • 关键字:葡萄牙,独立,成功典范
  • 发布时间:2019-07-25 07:27

  葡萄牙语在世界诸多语言体系中独具特色,母语使用者达两亿多人,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排第七位。目前,世界上有八个葡语系国家,从区位上看,有五个在非洲,分处非洲的不同区域。其中,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位于南非,佛得角和几内亚比绍位于西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中非。这些国家是促进中非友好交往、推动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除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共性之外,非洲葡语国家在媒体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国别差异。因此,开展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需要在了解这些国家的媒体发展情况、与中国媒体开展的合作以及合作诉求的基礎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思路和制定传播策略,对其展开精准化传播,有效提升传播效果。

  一、非洲葡语国家媒体发展情况

  20世纪70年代,葡属非洲殖民地国家相继从葡萄牙的统治中独立,自此,非洲葡语国家的媒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媒体发展格局。

  在安哥拉独立之前,葡萄牙殖民政府于1973年在安哥拉成立了当地的葡萄牙广播电视台。1975年获得独立之后,安哥拉政府将电视台进行了国有化,命名为安哥拉人民电视台,日后被称作安哥拉国家电视台(TPA)。目前,安哥拉已经形成了包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以及通讯社的媒体格局。其中,广播在所有媒体形式中最为发达,全国18个省份均设置了广播站,拥有10多家制作中心。在数字化阶段,安哥拉把广电信号的扩展作为发展重点。2007年,安哥拉的一些广播电台就开始尝试网上传播的形式。2010年起,安哥拉国家电台开始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信息、娱乐以及广播连续剧等内容。近年来,安哥拉已经成为非洲大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典范。

  莫桑比克于1975年独立之后,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FRELIMO)控制了媒体,广泛传播新政权的思想,并取消了该国的私有媒体。1990年宪法和1991年新闻法的颁布,为莫桑比克独立新闻的扩散创造了条件。正是1990年以后,莫桑比克才开始出现私营信息媒体机构。目前,莫桑比克已经形成了公共、私营与合作媒体三种形式并存的媒体发展格局。其中,公共国有机构由政府控制,如莫桑比克电视台、莫桑比克电台、莫桑比克通讯社以及社会传播学院等。2007年,莫桑比克国家通信研究所提出了“数字地面广播监管”和“实施数字广播”的提案,并于近年来加大与各国媒体的数字化合作力度,以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

  佛得角在1975年独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只允许公共媒体机构运营。直到1990年政策开放以后,才出现了新的私营公司和个体。目前,佛得角已经形成了信息服务与媒体服务、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相互融合的媒体发展格局。该国共有十家国有电台、一家区域电台、13家社区电台,一家国有电视台、一家私营电视台,以及一个以公共信号传播的数字平台。此外,该国还有巴西纪录电视网(Record TV)和葡萄牙广播电视台在佛得角的落地频道。在媒体数字化发展方面,虽然佛得角于1997年开始接入互联网,但是目前该国的应用程序和线上销售网站的数量依旧很少。截至2018年,佛得角数字地面电视覆盖率达到75%。

  几内亚比绍于1974年独立至今,受技术手段缺乏和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媒体产业发展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一直以来都处于学习阶段。目前,几内亚比绍基本形成了覆盖报纸、广播、电视的媒体发展格局,该国共有七家私营电台、一家公共电台、35家社区电台、一家公共电视台、四家社区电视台、四家私营报纸和一家公共报纸。在媒体数字化和网络发展方面,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和设备资源,几内亚比绍的网络质量相对较低。但是,近年来该国的新媒体仍有所发展,民众已经从完全依靠报纸、广播和电视渠道获取信息,转为登录一些国际网站获取信息,这在过去是几乎不可能的。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于1975年独立之后,才相继出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印刷媒体和视听媒体。广播在该国的传播覆盖范围最广,目前有一家国有电台、一家区域电台、四家社区电台和两家私营电台共计八家电台。其中,国家电台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最主要的媒体之一,设有信息、教育、娱乐、文化等多种节目类型进行24小时全天播放,传播范围延及加蓬、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等一些沿海国家,调频FM99.3和FM95.4还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传播。此外,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该国包括国有报纸在内的几乎所有纸媒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

  由此可见,与中国一样,非洲葡语国家也面临着新媒体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媒体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这为中国媒体与非洲葡语国家媒体展开合作以及推进对其传播提供了契机。

  二、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的媒体合作

  一直以来,中国都致力于与非洲葡语国家在各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在媒体领域的合作尤为活跃,这为新时期中国开展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的合作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与非洲葡语国家共享新闻信息。例如,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哥拉通讯社就与中国的新华社开始互相提供新闻消息,后来这种新闻信息交换越来越密切。近年来,安哥拉社会传播机构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提高服务质量、传媒技术和信息化、内容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这些大多与中国的投资相关。

  2.为非洲葡语国家援助媒体采访设备。例如,2015年中国政府向佛得角提供了价值昂贵的设备,供社会传播领域以及佛得角有新闻专业的大学使用。这次援助包括数码相机、采访机、电脑、外置硬盘、打印机、不间断电源设备、扫描仪和复印机等,填补了当地社会传播机构的设备空缺。

  3.为非洲葡语国家媒体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例如,近年来中国政府为非洲葡语国家媒体人员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培训,已经连续举办多届有来自佛得角、安哥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非洲葡语国家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参加的研修班,帮助其近距离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媒体运作情况。

  4.为非洲葡语国家援建媒体传播项目。例如,四达时代公司在莫桑比克信号的搭建与分发、媒体的数字化整转方面的运营作出了很大贡献,通过对一些地区提供卫星电视信号,造福了莫桑比克500多个村落,使得农村家庭和偏远地区也能收看到卫星电视,更好地推动了当地的数字化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政府往往是同时与各个非洲葡语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在与几内亚比绍的合作中,中国政府不仅为该国国家电视台提供了摄像机、后期队伍以及人员培训,而且还在考虑资助其建设一个能够容纳下几内亚比绍几乎所有公有社会传播机构的项目大楼。同时,随着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双方的了解以及认知也在不断更新。在媒体领域,非洲葡语国家不断涌现出新的合作诉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希望看到更多中国节目在非洲葡语国家的母语传播。通过对非洲葡语国家媒体人士的访谈得知,虽然目前在安哥拉等国家可以搜索到中国的电视频道,但是这些频道上的节目内容大部分使用中文传播,当地民众无法准确理解节目所要传达的信息。对此,非洲葡语国家在加强当地的中文教学以及推动节目以其母语传播方面的诉求较为强烈。

  其次,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丰富和拓展其媒体形态。尽管非洲葡语国家均已接入互联网,且其传统媒体上的节目大多实现了在数字平台的播出,但从媒体形态上来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一些非洲葡语国家实质上仍处于传统媒体时代。相对于推进媒体融合的层面而言,这些国家更为迫切的需求是丰富媒体形态,在条件允许的范畴内逐渐加入新媒体的元素。

  再次,希望借鉴中国的做法来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挑战。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非洲葡语国家的媒体也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但是媒体融合在当地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在这方面,中国拥有现代化的技术、媒介和设备,这些都是非洲葡语国家在非洲媒体产业中达到更高水准所必不可少的。非洲葡语国家希望借助与中国的合作,顺利推进数字化内容生产和媒体融合。

  三、中国对非洲葡语国家传播策略建议

  結合非洲葡语国家的媒体发展状况及其与中国开展合作的诉求,中国政府及媒体需要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和非洲葡语国家的媒体合作,探索有效的传播策略,切实提升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效果。本文认为,中国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策略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着手:

  1.举办培训班,为中国与非洲葡语国家媒体领域拓展合作搭建平台。

  为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于2003年10月成立中葡经贸合作论坛。自论坛建立以来,已有7000多名葡语国家政府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到中国内地和中国澳门特区参与人力资源合作活动。借助中葡经贸合作论坛契机,结合中国广播电视对外合作的发展需要和“走出去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中国媒体可以面向非洲葡语国家主流媒体举办影视创作、影视技术、影视节目营销和推广等相关主题的研修项目。在培训学员的选取上,要尽可能涵盖管理、专业技术领域的不同级别、不同年龄,真正做到多渠道、宽领域、高平台促进中葡媒体领域的务实合作。

  2.援助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对非洲葡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国政府及媒体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非洲葡语国家提供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支持,缓解了非洲葡语国家媒体设备稀缺的局面,并获得了非洲葡语国家媒体的认可。在当前非洲葡语国家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媒体要进一步扩大对其援助的力度,在这方面,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在未来三年,为25个非洲国家的一万多个村落接入数字电视信号,向20万个非洲家庭捐赠机顶盒,①帮助非洲国家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转。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数字电视发展水平,助力非洲葡语国家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整体进程。此外,在援助中还要加强调研、研发、实施、使用及维护等工作,做到援助接地气,符实情,讲效果。

  3.考虑对象国媒体的特点和诉求,科学设置议题,丰富表达形式。

  目前,非洲葡语国家媒体仍处于欠发展状态,广播、电视依然是主流媒体,并受到西方媒体舆论的影响,一直以来缺乏独立的媒体理念与完善的运作体系。我国媒体向非洲葡语国家提供的内容产品,应根据对象国媒体机构的管理特点和合作诉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并使用当地民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鉴于目前非洲葡语国家对中国内容产品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美食、体育及文化旅游等“软性”题材的内容。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应多提供一些其感兴趣的内容,如消除贫困、经济发展、中国旅游和美食等,表达形式要生动鲜活、贴近实际。

  4.加强对非洲葡语国家媒体人才培养,了解对方需求,提升传播效果。

  为更好地挖掘非洲葡语国家新闻资源,提升中国媒体在非洲的新闻首发率、国内新闻的落地率,中国媒体机构加强了面向非洲葡语国家的站点建设和人员派驻工作。然而,和西方媒体相比,这些站点在规模和覆盖率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媒体应考虑非洲葡语国家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实行人才本土化策略。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懂当地语言、通地域文化”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工作,更好、更快地了解当地民众的收听收视需求;另一方面要大胆启用当地优秀的本土人才,填平语言、文化鸿沟,以更快融入非洲葡语国家的媒体市场,增进传播内容的贴近性和吸引力。②

  5.利用移动社交网络和数字化平台,吸引更多非洲葡语国家年轻受众。

  近年来,随着非洲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在部分非洲国家,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民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体。伴随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中国媒体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在线、手机移动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手机小屏直播等多种方式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方式,为当地不同层面的受众群体和平台提供适合的媒体产品,进而吸引更多的非洲葡语国家受众,更大范围提升传播影响力。

  6.举办影视节、国际赛事和大型活动等,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安哥拉外交部新闻办公室处长奥弗希娜·伽马·埃尔瓦斯说:“符号是高度浓缩的文化表征,京剧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对于国际交流来说,文化共性的沟通与融合尤为重要。我们希望欣赏到更多、更加优秀的京剧作品。”在充分考虑不同文化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建议举办影视节、国际赛事和大型活动等,展现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形式,同时融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国人精彩生活的现代元素,推动这些文艺精品和优秀成果“走出去”,努力进入非洲葡语国家主流媒体市场、影响主流人群,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注释」

  ①《中国干了这件大事,帮助20万户非洲人民看世界!》,http://www.sohu.com/ a/219696859_157514,2018-01-29。

  ②龙小农:《中国媒体布局非洲的原则与策略》,《对外传播》2014年第1期。

尚秋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