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吸四千萬遊客乃雙面刃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社会关注,反对,旅游
  • 发布时间:2019-07-25 07:48

  一年一度的復活節假期,正是出遊賞花時節。而今年,我們選擇了日本東京五日之旅,期間,所見所聞令我們大感收獲,除了賞櫻花大飽眼福,我們還獲安排二天住在冰天雪地的溫泉酒店,緃使日式食物不是那麼可口,但一路上所到景點,不是賞花就是賞雪,泡溫泉、大啖當季水果,而且最大的惊喜,是所到之處,不論市區、效外、景點、酒店都給人井然有序的舒適感,閙市區、購物街、百貨公司並不見人潮湧動,反而帶給遊人怡然自得之感,這和本澳各區酒店景點人頭攢動的景象完全是差天共地,旅遊體驗高下立見,看來本澳這座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真的要放下身段向小日本取經了。

  近日讀報章得知,一份澳門旅遊承載能力及旅遊學院所製作的相關研究報告引起了社會關注,尤以報告提到本澳最佳旅客接待能力上限為每年4010萬人次,及不應超過每天11萬旅客人次。對此研究結果,旅遊業界代表認同並指承載力仍有上升空間。

  不久前社會上有提出學習旅遊之都威尼斯實行徵收旅客稅,以控制旅客數量,旅遊界人士擔心對本澳造成負面印象而反對,理由是,一來不想因收稅赶客,二來特區財政豐盈,區區入城稅,貢献可忽略不計。有說法指,年年四千萬旅客為賭城帶來財源滾滾,反而向旅客索取入城稅,何以體現城市之友善?有說法指,在澳門徵收旅客稅不見其利,反而先見其害。旅遊局官員公開稱對是否徵收旅客入城稅持開放態度,但相信旅遊部門會平衡各種利弊訂定旅遊政策,而綜合來自坊間的反對聲音,可見此招未必行得通。

  雖說,長期以來本澳承受內地黃金周的爆炸力已成常態,市民無奈接受這種現實,每每一聽聞當局的旅遊發展報告,一聽聞千萬旅客入境,社會上例必激起波波漣漪,反對內地遊客的聲浪必掀起,仿佛陷入了一個個羊群心理輿論怪圈,不能自持。但與此同時,卻完全忽視越來越多有高質素旅遊體驗的內地居民,經歷過了假期人多、價格又貴的澳門之旅,早已心生抗拒……這也是為什麼本澳和香港居民熱衷赴日、韓、台、星馬泰等地旅行的原因之所在,越來越多內地居民會和港澳居民一樣轉往上述旅遊目的地追求更高質的旅遊體驗,而非再貪戀港澳遊的新鮮感,而持續愛澳門遊。

  澳門要發展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除了吸引人氣很重要,還要有高質的旅遊服務,我們在日本數天的衣食住行,親身體會到日本式的接待,是實實在在的,樸實無華的,食的食材,看的風景,買的手信,都是新鮮的當季的,就連呼吸的都是當地一手的空氣,真正是食得安心,用得開心,出行在外,最重要的安全安心,全都在這里了。反而回到澳門自已的家園,除了擔心工作收入,出行交通,食物安全,還要想想是否和太多遊客爭路,這些都是很多澳門人真實的生活軌跡,這就是政府官員早些年抛出的宜居宜遊的城市發展方向嗎?換位思考,連城中的主人都不喜歡的城市,又何以讓遊客得到賓至如歸的旅遊體驗呢?

  不要忘了,近年來內地城市的高速發展和新一代居民的成長,香港、澳門已被邊緣化,其實這是一個被關注和討論已久的話題。雖說還有人以不同的理由,自我陶醉在港澳的“優越地位”。但在筆者看來,這種說辭對個人發展,對社會發展並無裨益。當新一代內地居民漸漸習慣了高標準的旅遊體驗服務,日漸對全球各地的旅遊目的地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可能遊澳門已不再是他們的“菜”。要令內地居民持續來澳消費,首要提供令他們滿意的服務,就得將水準、要求提升,甚至和周邊旅遊國家城市看齊。

  俗語道,有要求才會有推動力,有進步。世界變化太快,內地創新科技的發展,早已把港澳拋得遠遠,在內地不論大小城市都已實現“網上化”:交生活費用、叫外賣、坐車、購物等等,一個應用程式解決天下事,聽起來匪夷所思,反觀澳門,仍爭扎在如何破解城市空間、經濟過於單一化的迷思之下,任何事物的發展皆有雙面性,四千萬遊客之說,其實也只是一堆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而已,對澳門旅遊業發展不具負面、正面之意義,更不必有面臨大敵之感。故未來旅遊業如何走,向何處走,應走“質”還是走“量”,都值得當局思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