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培训三要素解读《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提升,经济转型,培训
  • 发布时间:2019-08-09 22:34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9年至2021年,要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在下一步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落实《方案》的关键在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确保培训质量。由于教育培训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培训学员和培训影响三个因素,因此培训质量的监管应该从培训的三要素入手,通过对培训全过程的控制,实现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

  新时期“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方案》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结合当前就业和经济发展形势,确定培训重点人群是企业职工,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以及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并且兼顾其他各类劳动者。《方案》提出对职工等三类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首先明确的是要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2018年《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就是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培训,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从2018年起到2020年底,力争培训50万以上企业新型学徒,2021年起,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培训学徒50万人左右。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徒培训以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培养对象,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

  一、培训教师是主体

  培训教师是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培训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职业培训的重要前提。

  针对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的教师自身的特点,应采取下列措施加强职业培训师资建设。

  1.不断加强师资培训

  由于职业培训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应反映该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趋势。因此,对于职业技能培训重点项目,更应组织相应的师资培训,以“提升关键能力,解决突出问题”,并建立教师经验交流平台。例如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的国家职业培训包教学能力提升班、高质量学徒制培训国际研討会等,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如技工教育网(http://jg.class.com.cn/cms)等。

  2.适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由于职业培训的目的是使被培训者基本掌握某个领域或行业内的完成特定工作的技能和工作方法,因此应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探索建立合理的培训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参考国际劳工组织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体系,其包括12项评价指标:接受过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岗前培训、职业能力训练;培训与产业的联系紧密;政策层面有意义的参与;具有企业家精神;具备性别包容性;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方法;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教学创新;核心技能;社会对话;维护劳动者权益;知识共享。其中特别是,培训教师要注意培训内容应与产业紧密联系;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教师应采取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方法;当培训对象是职工时,应注重维护劳动者权益。

  3.培训师资人才自主选聘,保障合理待遇

  为了调动其积极性,培训教师的待遇应该得到合理保障。这一点在《方案》有所体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可按规定自主招聘企业技能人才任教。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职业院校在内部分配时,应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二、培训学员是中心

  学员是培训的受众和中心,培训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员的技能提升上。在这方面,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与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也存在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在,培训学员范围广泛、水平不同,必须根据培训对象开展不同培训;培训学员往往是已经工作或者需要就业的人员,更需要经济保障或培训补贴;培训后的结果不只体现为学习成绩,更需要专门的技能评价,并应能直接促进其职业发展。

  根据以上三方面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保障。

  1.合理区分培训对象进行培训

  《方案》将培训对象为三大类,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应针对不同的群体组织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企业职工,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普遍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支持帮助困难企业开展转岗转业培训。对于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对于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

  2.对学员给予补贴,解除其后顾之忧

  《方案》中对学员的补贴可以总结为三方面特点。实现培训资源公平性,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体现培训社会包容性,对弱势群体,培训期间通过就业补助资金同时给予生活费补贴。注重培训激励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

  3.优化学员评价机制,提升培训后发展空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应按照《方案》要求,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动态调整职业资格目录,动态发布新职业信息,加快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修订。推动工程领域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支持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提升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三、培训教材是实质

  培训教材是培训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员的全部信息,教材中既包括了培训的内容,也规范了培训的形式。培训教材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要素,是培训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培训水平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培训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障,当前培训市场教材使用混乱,严重影响培训质量。《方案》也提出,要加快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规范管理,提高教材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规范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针对三大重点群体构建培训教材体系

  首先,在培训教材体系上,包括企业技能提升和转岗专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技能扶贫工作三大体系。相应的培训教材也包括: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就业技能培训教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教材、创业培训教材、技能扶贫图书。在教材开发上,注重发挥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发定制化教材。第二,在教材内容上,《方案》要求,在所有培训体系中都要加强职业技能、通用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三方面培训。其中,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应为所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公共必修课,学习8~16课时。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等内容融入其中,贯穿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第三,在教材专业方面,《方案》也给出了具体的指导,突出三围绕,一是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二是围绕促进创业开展创业指导培训;三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新产业培训;加大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

  2.通过教材规范培训过程管理

  《方案》专门指出,职业技能培训应“职业培训包”等先进培训方式。职业培训包是集培养目标、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大纲等于一体的职业培训资源总和,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性技术文件。培训包教程严格对应职业培训包课程规范要求,遵循职业培训教学规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实际需要編写。并且,培训包教程同时配套数字课程资源,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的有机衔接。因此,开发和使用规范教材对于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职业培训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进职业培训与就业需求的有效衔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以教材推动培训制度落地实施

  《方案》指出,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三年培训100万新型学徒。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地实施,在不同的企业实现同样高质量的培训呢?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教材就是专门为配合学徒制培训编写的,契合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训特点的一套规范化教材,可以说是学徒制培训的落地抓手。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教材由三类教材组成,包括通用素质类、专业基础类和操作技能类,并配套开发数字课程和教学资源。人社部职业能力司组织统一制订新型学徒制培训指导计划(试行)和各教材培训大纲。

  (作者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职业培训教材出版分社副主任)

  宋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