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国际化,职业,国家
  • 发布时间:2019-09-14 15:57

  摘 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的提出,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进一步探讨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高等职业教育 国际化 机遇和挑战

  课 题: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成长机理及其生成路径研究”(项目编号:VE1053,项目負责人:刘颖)研究成果。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在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一节中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2016年,《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一文提出“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从国家宏观文件来看,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提高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选取了世界上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的37个国家,对他们的职业教育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排名。结果显示,中国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排名为第26名,位于世界中等水平。因此,增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我国仍需向发达国家学习,以期与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化最高水平接轨。

  从国内现状看,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在北京发布,覆盖全国1338所高职院校。报告公布了“2017年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50强院校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和行动,也引导着高职院校更多关注国际交流与合作。50强院校分布见表1。

  纵观国内外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在国家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高等职业院校间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增加。但从“2017年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的整体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高职院校普遍重视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有34所院校上榜,而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意识比较欠缺。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比较严峻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人才培养设计不合理

  在高职院校中,观念上更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忽视对国际人才的培养。从“2017年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名单来看,存在着只有少数带动多数院校加强对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普及度仍为欠缺。众多高职院校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普通本科学校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国际人才的培养较为困难,对国家政策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的落实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另一方面,众多高职院校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也不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要求,缺乏系统思维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复合型。近几年,高职院校一直在追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成熟的经验,还应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在实处的学校却寥寥无几。

  2.高职院校间教学资源的区域差异较大、师资欠缺

  《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首次评选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报告显示东部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较为雄厚,而中西部地区的“双师型”师资比例、科研仪器设备以及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等,尤其西部地区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都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因此,高职院校间教学资源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国内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师资水平的国际化。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从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极少,高学历、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偏少;在对外交流上,高职院校能与世界知名高校直接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少,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弱,教师与国外高校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不多。

  3.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较少,未能与国际职业教育水平相接轨

  一方面,在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最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显示,本科中外合作的办学机构远远高于高职院校。相比之下,我国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都不够完善,提供给职业院校国际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就高职院校自身来说,学校缺乏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相关企业的深度沟通,且参加国际会议论坛、世界技能大赛和国际项目合作的机会较少,以致难以培养出更多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因此怎样推动中国高职教育走向国际舞台引人深思。

  三、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对策与建议

  1.高职院校在观念上提高国际化意识,实施国际人才培养的课程和计划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层推进,人才是关键。我国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拥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的国际化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提高国际化意识。

  其次,需要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在培养目标上,及时对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尽快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以培养出更多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高职院校需要看到自身的短板,将专业技术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组合和重构,以达到合理的课程设置,从而推动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教学改革。

  2. 统筹区域教学资源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化意识的一流师资队伍

  一方面,在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家首先需要对中西部地区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如投放的资金、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等。同时,东部地区也要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搭建教学资源互补交流平台,利用慕课、微课等新型多媒体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建设具有国际化意识的一流师资,与国外合作院校进行教师交流,开展联合教学;并从海外聘请和引进高端人才进校工作,聘请具有国际影响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与专业建设,一同促进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同时,实施海外研修项目,增加教师海外留学培训的机会,从整体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

  3.高职院校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加强互动,优化国际化教育资源。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制订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计划,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快与具有国际影响力强的相关企业的深度沟通,增加本校学生出国交流项目的机会,以提高自身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意识。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国际交流项目的投入,完善对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相关制度。

  我国从2006年至2010年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17年王纾学者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来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教育期望、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教育公平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上的分数均高于其他高职院校。相关数据参考表2。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国际化人才,除自身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外,国家级示范院校也要引领和带动地方院校更多关注国际交流与合作,一同推进“一带一路”教育的共同繁荣,以培养出更多高职院校中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秀延,张志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中国培训,2017(6).

  [2]方华,唐小波.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展望——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3]王紓.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J].大学,2017(10).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李梓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