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中职,信息化,教学改革
  • 发布时间:2019-09-14 16:02

  摘 要:当前,在提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中,信息化已成为一个核心要素。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也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面对信息化浪潮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许多职业院校都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就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 信息化 教学改革

  笔者学院针对自身情况,从顶层设计、环境建设、团队建设、资源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始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一、多方参与,架构顶层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决定了项目的整体架构和最终结果(图1)。包括目标确立、整体推进、发展方向、成果成效等等。是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项目的顶层设计如果不合理,那么这个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因此,为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用户权限混乱,功能部件无法有效衔接等问题,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启动开始,学院成立了专业的专家团队,联合行业企业专家、信息化专家,吸纳计算机老师、网络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信息化教学改革委员会,明确决策、咨询、监督、建设、技术和实践等工作职责。信息化团队工作内容及职责如图2所示。

  二、规划先行,建设环境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深入应用,信息化环境建设已从部门独立建设发展到从信息化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建设的阶段。信息化环境建设总体架构的设计是一个集信息组织、整理、展示的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需要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建立起现在和未来的联系,从而保证环境建设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能全面覆盖,并对未来业务需求和发展的快速反应提供有力支撑。

  为克服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资金、设备、环境建设的短板,广西交通技师学院遵循统筹规划、有限目标、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持续改进、长久发展的原则。除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外,在技术上,学院还从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上寻找突破口,依托合作企业,创新对接市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功能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1.基础环境建设——将校园网、数据中心、数字安防等作为信息化资源支撑

  (1)互联网接入。2016-2017年学院接入中国电信互联网光纤200M静态专线宽带;2018-2019年接入200M静态专线宽带和3条300M动态光纤。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随着应用建设的逐步深入,已经建成的和将要建成的各种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特别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存在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用户必须记忆不同的密码和身份。因此,为更方便地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2018年,学院建成以目录服务和认证服务为基础的统一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将组织信息、用户信息统一存储,进行分级授权和集中身份认证,规范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方式。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实现全部应用的单点登录。为信息化教学的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应用环境。

  (3)硬件投入保障。2016-2018年,学院分别投入222万、188.8万和220万元,先后购置了模块化核心交换机、刀片服务器,利用VMware虚拟化技术搭建了数据中心、加强网络安全设备、网络存储设备、安防设备、无线网络等投入,极大地提升了学院信息化基础环境条件。

  其中,模块化核心交换机,可按实际需求增减功能模块,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实际网络需求,改善了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提升了稳定、可靠、安全的高性能核心网络数据交换能力,为实现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

  2.教学资源环境营造——以信息化手段整合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关键业务,促进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战略实现

  经连续几年的投入,目前,笔者学院共有多媒体教室112间,配套一体机112台,投影仪20台,多媒体培训室4个,多媒体电脑室12间,计算机700套,能保障正常教学与对外培训工作开展。

  此外,为推广信息化教学方式与方法,学院下大力气加强各专业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先后购置与开发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仿真教学软件、汽车营销4S工作站管理、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平台、瑞友天翼应用虚拟化系统、启迪教务管理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等20套应用与管理软件。

  三、多管齐下,打造团队

  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現代化的大环境下,为促使教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学院制定了信息化团队建设的目标:更新教职员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信息技术环境下工作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意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设备使用等能力的学习活动。具体内容体系涉及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理论、信息化技能,以及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业务的能力,跟踪评估、改善提高等一系列工作。为此,学院通过“送培、内训、竞赛、老带新、公开课、推广应用”等手段,集中力量突破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难点,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盲点,着力打造一支“上得了信息化讲堂、做得了信息化资源”的信息化师资队伍,如图3所示。

  四、合作共赢,开发资源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上,学院的开发原则是:一个体系,两条线索,多维开发,直观呈现。同时,采取两大举措加大开发力度,一是对内挖掘教师潜能,开展资源收集与整理的基础性工作;二是对外寻求合作共赢,利用行业企业技术优势为学院包装提炼对口资源。即在学院资源库这一架构体系下,从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两条线索出发,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发有针对性的应用平台。同时,通过各种项目和课题支持,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将开发出来的多维教学资源,共享到应用平台,教师上课时,根据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系统,即可实现随时随地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4所示。

  五、合理規划,完善评价

  针对“互联网+教育”时代,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学院从评价体系建设、评价模式改革、评价工具支撑三方面入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改革。同时,为保证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效果,学院将重点关注涉及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数据,做好数据比对工作,及时调整改革过程中的偏差,确保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

  1.构建结构严谨,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

  学院遵循人社部对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的质量贯标要求,引入源自于企业的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开展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质量评价体系框架下,学院从评教与评学两个维度出发,建立起一系列质量控制文件,并将规范的过程和行为要求通过平台进行跟踪记录,定期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在每年的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程序进行教学质量的改进与监控。此举极大提升了评价的时效性、客观性与准确性,如图5所示。

  2.做实指标细化,结果量化的评价模式

  在新一轮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学院评价模式改革综合考虑评价时间、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遵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模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融合的方式,全过程量化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如图6所示。

  3.创新易于操作,综合考量的评价工具

  借助启迪教务系统,超星学习通等平台系统的强大数据统计功能,搭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支撑平台,设置教学质量评价模块,同时,引入移动终端应用,简化评价操作过程,使生评、师评、互评甚至家长和企业评价等各类型评价都能随时、随地、随内容进行随机任意设置。

  六、持续改进,成效彰显

  通过这几年持续不断地坚守信息化教学改革,目前,学院的信息化教学成果已彰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4个国家示范专业、8个重点专业已初步建立起了各自的教学资源库;二是平台数据为学院领导决策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三是硬件配套齐全,无线网络全覆盖的优质信息化环境极大提升了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管理效率;四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师生沟通交互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程度提升,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得到加强,信息化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当然,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在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教学资源建设尚未覆盖所有专业,并且后续更新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问题;师资团队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全面铺开,可持续学习问题;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平台不断升级和优化问题;信息化教学研究如何深入问题等都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广西交通技师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