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组”,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互助,养老,农村,难题
  • 发布时间:2011-01-18 12:52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远在城市的儿女又无法照料。相比城市,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经济状况更差,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方式更是难以实现。

  他们的养老难题如何解决?目前有的地方出现的“互助养老组”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4个空巢老人,拼家过日子

  “阿拉(方言‘我们’)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去世。”说这话时,今年86岁的夏友声眼眶湿润了。

  夏友声口中的“阿拉”,是指他和84岁的周忠南、82岁的胡仁浩、74岁的夏友发,4位丧偶老人组成的特殊家庭。这个“家庭”其实上是一种老人们自发形成的“互助养老组”,他们都是丧偶后觉得生活孤独、不便,本着作伴、互助的目的走到一起的。记者来到位于宁波市镇海区的四老住处,实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

  虽然平均年龄81岁,四老的身体却很硬朗。每天早晨6点,他们到附近公园锻炼身体,然后一起去买菜。早晨7点多,4位老人吃完早饭,在家打打麻将。10点多,准备午饭。菜谱是提前商量好的,菜也已经准备好。夏友发和胡仁浩洗菜、准备餐具,周忠南负责掌勺,夏友声年龄最长,让他休息。

  11点钟左右,青豆炒辣椒、清蒸带鱼、水煮花生、咸肉蒸蛋,外加一个冬瓜汤上桌了。周忠南老人倒上王老吉,其余三老倒上当地的大梁山啤酒,四个杯子碰到一起……他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一边聊着家常话,有说有笑。

  “买菜买米换煤气,什么东西缺了,谁赶上谁就付钱,晚上一起结账分摊。”夏友声老人说,他们从来没有因为钱等问题,起过争执,四人比亲兄弟还亲,拼家在一起日子过得很开心。

  “互助养老,比住敬老院还好”

  离4位老人住处不远就有石塘下村云龙福利院,费用为每月650元左右。四老觉得,他们自己互助养老,比起去养老院更好。几个老年人相互照应,年轻的照顾年老的,互帮互助不用交钱,没有经济压力,子女也不会有想法,自己住得舒心,自由自在。

  据四老介绍,附近的很多老人很羡慕他们的这个“互助养老组织”,有个别也想加入。他们4人习惯了,没有吸纳新成员。不过等到有人去世,他们也可以吸收年纪较轻、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加入,年轻的照顾年老的,年老的可以多负担日常开支,一直新老交替下去。

  “他们其实就是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很符合我们区各行政村老人的年龄结构特征。”宁波市镇海区老龄委副主任盛梅芳说。他们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村落,彼此熟识,有很深厚的感情基础,共同生活、互帮互助,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不过,政府以引导为主,不会用行政力量去推行这种模式,因为这样的“特殊家庭”是以情感为纽带的。

  当然,政府可以对这样的“互助养老组”提供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比如周忠南老人享受农村低保,属于镇海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政府每月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上门服务,可以请居家养老服务员上门为其清扫、保洁。现在周忠南与其他3位老人生活在一起,家政服务人员相当于一次为4个人提供了服务,政府的服务成本也会更低,服务更高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