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笔记本电脑市场江湖恩仇录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笔记本电脑,市场
  • 发布时间:2011-01-20 16:39
  Intel Vs.AMD,酷睿i与Vision的平台战争

  Intel打出智能牌,电脑都要智能的

  “今后的笔记本电脑将会迈入智能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智能的处理器”,在年初的IDF大会上,Intel借助新酷睿i移动处理器推出之机,提出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口号—智能。

  基于Ar r an dal e核心的新一代酷睿i处理器(酷睿i3系列除外)将被赋予名为“Tu r b o b o o s t”(中文名睿频加速)的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处理器将可以根据任务负荷量来自动开启/关闭各个核心的工作状态,还可以在任务负荷量大时自动对处理器进行超频。当然,睿频作为一项很“人性化”的技术,其优势在于处理器可以根据实际任务量选择对1个、2个或四个核心进行超频,以满足在多任务或单任务状态下性能与节能的双向需求。当然,这一切都是无需人为干预的,而这也正是Intel提出智能处理器的最大底气和缘由所在。

  在I n t e l看来,新酷睿i处理器已经足够好,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不需要去了解酷睿i处理器的具体参数以及电脑何时需要更强劲的性能,而只需要明白这是一颗“智能”的处理器,可以自动帮你完成负责的计算任务即可。

  很明显,在继当年成功推出“多媒体”处理器概念之后,Intel这次似乎打算复制这一推广模式,以“智能”的概念去打动普通消费者的心,并显示出了将“智能”作为处理器性能衡量标准之一的决心。Intel的战略,显然是想让消费者认为,凡是装备了酷睿i系列CPU的笔记本电脑,都有着卓越的性能,都是智能的。

  AMD有3A,游戏性能我更强面对来势汹汹且“智能”的新酷睿i处理器,AMD在做什么?

  诚然,要在同等级处理器的性能上进行比拼,AMD看来是处于劣势,但是,AMD的长处则在于性价比和3A平台的高度整合性,别忘了,AMD可是业界第一个全芯片方案的提供者,因此AMD完全拥有跟Intel叫板的资格。

  为了应对新酷睿i的智能攻势,AMD很聪明地采取了扬长避短的路线。打出了性价比、3A平台整合以及应用至上这三张牌,而将这三者整合为一体的,正是AMD自2009年末开始推广而在2010年继续进化升级的VISION平台。

  顾名思义,V I S IO N始终让人感觉与“视觉”分不开,事实上,显卡的性能也一直都是AMD用以抗衡Intel的主要武器。

  AMD将新的技术平台命名为VISION,多少也有以己之长来克制Intel的味道在其中。按照AMD的理解,VISION不会代表任何一个单一的配件,它代表的是整机的性能和平衡性。

  精确的定位,是VISION的一大特点。无论是入门级的VISION,中端的VisionPremium,或者是高端的VISION Ultimate以及顶级发烧版的VISION Black,分别搭配不同等级的AMD芯片,足以满足绝大多数高中低端用户的需求,而且还有着AMD平台一贯的性价比。

  虽然面对着凶猛Core i7/i5的智能与性能攻势,但AMD有着自己的应对之道—用VISION来划分人群。更何况,除了性价比之外,AMD在图形解决方案上一直都相比Intel有着额外的优势—“3A平台的集显都可以玩游戏,Intel的集显却显得很勉强”。

  相比更优秀的显卡性能与性价比优势,让AMD在中低端市场上与Intel有了一拼之力,虽然智能性不是强项,但AMD的图形性能更高!3A整合平台能带来更出色的性价比!如果要花4000元买一个可以玩3D游戏的笔记本或买一个不能玩3D游戏的笔记本,你会选谁?

  Intel以酷睿i3发力中低端主流市场

  虽然以酷睿i7/i5为代表的智能处理器让Intel风光无限,但是面对既有的成本,智能处理器酷睿i7/i5完全无法下潜到低端市场。而AMD凭借不同层次的Vision平台,搭配速龙、羿龙等双核/三核处理器以及Mobility RadeonHD 5000系列显卡,迅速完成了对中高低三个市场的布局。面对Vision的包夹攻势,Intel如何确保自己在中低端这个最大的市场上的份额呢?答案是酷睿i3。

  不具备“睿频”技术,也就不能称为“智能电脑”,酷睿i3移动处理器的问世,带着这样一个先天的不足。不过,具有酷睿i系列血统的i3,最大优点就是足够便宜且性能不差,哪怕配备了独立显卡,价格也能和VISION有得一拼。Intel的目的很简单,AMD所拥有的就是性价比优势与图形性能优势,那么,在最低价位的集成显卡笔记本市场上,酷睿i3仍然整合了图形处理器,单芯片的简单架构,能做到很低的成本。AMD VISION的双芯片方案,这时候就显得后劲不足了。

  而在独显这部分市场上,不管酷睿 i3配备了什么样的显卡,在价格上,相比同等显卡水准的AMD VISION平台也不会相差太大。当酷睿i3大量面世之后,Intel也完成了对AMD VISION的反包围—高端选i7、中端选i5、低端选i3。AMD引以为豪的性价比优势,难道就这样丧失了吗?

  AMD借力突围,价格仍会决定市场

  酷睿i3一度让AMD一筹莫展,但随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与Intel达成和解协议的传出,AMD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力点。

  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Intel在这场持久的反垄断官司接近尾声之时终于承诺不会以各种“手段”来禁止下游笔记本电脑厂商使用AMD平台的产品。而这条解禁令的出现给了AMD极大的鼓舞,当AMD重新祭出性价比的大旗时,在2010年下半年,各大厂商基于AMDVision平台的机型可谓层出不穷。华硕、宏碁、戴尔、联想等国际厂商都推出多款基于AMD VISION平台的机型,一时间甚至出现了处处开花的局面。

  显然,AMD仍然恪守着价格决定市场的理念,以VISION概念简化消费者选择机型的麻烦,而自己平台整合性带来的价格优势继续吸引着下游笔记本电脑向自己靠拢。尤其是在Intel松口之后,笔记本电脑厂商少了些许后顾之忧,面对AMD 3A整合平台的性价比优势,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的性价比优势,自然不可能不动心,于是下半年出现AMD平台机型的热潮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年中AMD发布新VISION时众大牌厂商齐聚高调支持到下半年众厂商的集体发力,AMD借着自身整合平台的价格优势与下游厂商的破冰支持,即使面对Intel酷睿i处理器的高中低三线包围,仍稳妥地在这块市场上抢占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将I/A这对冤家之间的争斗继续向未来延伸。

  移动互联 Vs.传统本本,平板、上网本与笔记本电脑的三方博弈

  2 010年的1月,乔布斯在抛弃了Ma cWo r l d 之后单独组织了一场精彩的发布会,而这场发布会的主角就是乔布斯最新鼓捣出来的新玩具—iPad。

  苹果自己都承认,iPad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它让整个2010年的移动互联市场都为之疯狂。而iPad的流行,让上网本(超便携电脑)的地位显得十分尴尬。在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一直强调性能、轻薄的互联网体验的时候,iPad用更低的价格,更高的便携性,却仍然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上网本作为以上网为唯一诉求的笔记本电脑,更是面临着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以xPad为典型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对传统上网本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狭路相逢,谁获胜?

  性能PK

  以上网为主要应用,到底需要多少的性能?

  上网本大都采用的Intel Atom的CPU。其相对羸弱的性能就可以看出上网不需要多少性能,况且Atom在上网的时候,还在支撑Windows的运行。

  移动互联网设备的特点,就是为上网应用专门开发的系统,例如Android以及iOS。这类便携设备专用的操作系统,相比Windows能大大节省系统的资源,也就是说,更低的性能的CPU就可以提供流畅的上网体验。

  价格PK

  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在4000元以上,上网本则在2000~3000元左右。而作为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代表,智能手机和iPad则在3000元左右。价格方面,似乎智能手机和iPad的优势不大,但消费者普遍不这么看。

  “如果你们认为iPad要卖1000美元,你们就错了,因为它只需要499美元。”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说。

  “花3000元只能买最低端的笔记本电脑,或者一般的上网本,而3000多元就能买到高端的智能手机和更有品味的iPad,我肯定倾向于后者。”一位网友感叹。

  便携性PK

  便携性作为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最大优势,就是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来上网消遣,这是传统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难以做到的。便携性是以小体积、轻重量、高续航时间来支撑的,传统笔记本电脑较大的体积和几个小时的续航时间,在利用零碎时间上有着先天的不足。

  上海的一位大学生说:“我喜欢玩PSP,是因为它可以随时随地玩游戏,我喜欢智能手机,是因为它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看微博,哪怕在地铁上的5分钟都不会放过。”

  微博等互联网新概念的流行,让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上网的需求扩展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不仅仅局限寝室的桌面上。

  以iPad等平板所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以强大的攻势,渗透到了消费者的心中。打发碎片时间,这一个新的概念,正和目前的互联网时尚所结合,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应。传统笔记本电脑,想渗透到消费者的碎片时间中,只靠上网本还是远远不够。无论是价格、性能或是便携性,上网本都有着先天的不足,它作为曾经的新兴事物,被更新兴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取代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新兴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取代上网本,也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苹果Vs.众厂商,苹果入侵势不可挡?

  Back to the Mac战略2010年,有无数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发布,但真正能让业界动容的却为数不多,苹果第二代MacBook Air的发布算是一个。

  iP a d和iPh o n e的流行,让各大品牌都感受到了苹果的“威胁”。正如大家所担心的,苹果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开始发力了。2010年10月底,乔布斯的“Back to the Mac”新战略,让新款MacBook Air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回顾往年,苹果的MacBook品牌在笔记本电脑里一直走高端路线,高昂的价格注定只能是少数人拥有。所以,在市场份额最大的主流笔记本市场,苹果始终难以撼动其他品牌的地位。而如今一旦苹果决定杀入主流价位笔记本电脑市场之时,凭借多年累积下来的声誉与苹果从来都不缺乏的创新精神,势必会对当前的主流市场带来不小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动摇现有笔记本电脑市场格局的基本格调。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MacBook,似乎并非遥遥无期。

  笔记本电脑品牌反击

  当第二代MacBook Air宣布999美元起的价格时,很多品牌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单看产品,主流的性能,超薄唯美的外观,都能让其成为一个不错的产品,再加上超长的续航时间和相对低廉的售价,让很多品牌的万元级轻薄旗舰笔记本都为之汗颜。这款产品,再配合iPad,打乱了很多传统笔记本品牌的三层市场定位:最低端笔记本和上网本的份额很可能被iPad蚕食,中高端笔记本则被MacBookAir严重威胁。在苹果的立体产品攻势下,笔记本电脑产品似乎只剩下5000元级价位可以固守了,而这个价位的产品又是竞争激烈却利润微薄的部分。

  所以,传统的笔记本品牌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思路,惠普、华硕、戴尔都在第一时间宣布了自己的平板电脑发展计划,希望能反击苹果。2 0 1 0 年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平板电脑峰会,就说明了众厂商对反击计划的重视程度。而三星等传统笔记本电脑厂商更率先推出了Galaxy Tab等类iPad产品,意欲以此在新的平板战场上抗衡苹果。

  苹果不紧不慢的产品更新状态,说明了苹果产品的良好销量。不断开设的Apple Store,甚至撼动了传统笔记本品牌引以为豪的渠道优势。

  苹果布局可谓用心良苦:以iOS和AppStore为主导,配合iPad、iPhone以及MacBook,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移动生态圈。现在苹果又以新MacBookAir为先锋,向主流笔记本市场发起进攻。单一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在这样的立体攻势下,生存空间会不会越来越狭窄?其余厂商该如何抵御苹果帝国的进攻?我们在2011年拭目以待。

  厂商 Vs.消费者,从3·15看服务

  焦点事件回放

  2010年3月5日,170余名消费者以惠普笔记本电脑产品过热、花屏、闪屏等质量问题为由,委托律师向国家质检总局集体投诉,希望惠普能召回问题笔记本电脑;3月14日晚间,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播出报道《惠普“质量门”升级客服录音被曝光》,报道了中国消费者集体投诉惠普一事;“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天,惠普笔记本电脑的质量问题在3·15晚会上被批露并且广为人知。

  不健康的市场因素

  消费者对性能的诉求越来越高,笔记本电脑作为游戏工具变得再正常不过。性能上的需求,导致了技术上的激进,过快的追求性能提升,已经成为了笔记本电脑上游芯片厂商的现状。另外,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诉求,也愈演愈烈。技术的激进发展,加上严格的成本控制,势必会降低原材料和笔记本电脑成品的可靠性。经过数年的使用后,由设计失误、原材料缺陷导致的产品设计缺陷,就会慢慢暴露出来。通常情况下,电子产品有质量问题很正常,但这是针对单个产品而言的。对于一个批次的产品,甚至一个型号、一个系列的所有产品,都有质量问题,就比较少见了。这类质量问题,往往就是因为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设计缺陷,通过产品出厂前的测试,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但近年来频发的电子产品设计缺陷却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设计缺陷的把控越来越困难。

  来自哈尔滨的赵士权先生说:“使用了半年后,开始发烫,风扇的声音跟发动机加速似的嗡嗡的,没多久就坏了。去售后,发现惠普的售后服务实在太差了,收费高,有问题也没耐心解答。就是一付爱修不修的态度,修好了还是坏。”

  还原和改进,售后服务的局限性

  笔记本电脑的售后,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售后一样,遵循着一个规则,就是售后的成本绝对不能高于利润的总量。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产品的故障率如果高于一个临界值,那么厂家推出一款产品就会亏损。

  对于存在设计缺陷的产品,如果售后以更正缺陷的方式来做“改进式”维修,势必会提高售后系统的成本。所以,“还原式”维修成为了高故障率产品拖过保修期的常见方式,过了保修期后,“改进式”维修也不可能推行,因为这相当于官方间接承认了设计缺陷。所以,价格高昂却不能根治问题的“还原式”维修,又让很多过保后的付费消费者愤怒,这就是此次事件,从产品质量问题演变成矛盾的原因。

  理性看未来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好现象,理性的消费可以促进高质量产品的发展,一味的降低售价和提高性能的产品,势必会被消费者提防。市场的需求转变,会间接提高未来产品的质量。人们不再那么相信广告,要选购笔记本电脑,必须提前学习大量的额外知识,成为“专家”后才敢购买,这又令人无奈,这是行业不健康发展的一个表现。

  作为厂商,积极主动的提高质量,把高可靠性放在第一位,才是正确引导消费观念的做法;在服务上,要以不让用户操心为准则,快速高效的有机制的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消费者,不盲目崇拜品牌,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尽量购买高品质的产品,鼓励高质产品。这些都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写在最后

  回顾2010年,笔记本电脑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性价比,是购买笔记本电脑前永恒的话题;质量和售后,又是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后都会担心的问题。如何在高速增长中,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消费者和厂商都能获得利益,确实令人深思。在经历惠普3.15事件之后,笔记本电脑行业的质量与售后是否能真正得到众厂商的高度重视,暂时还只能打上一个问号。

  不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笔记本电脑市场上一线厂商之间你争我夺的良性竞争局面,以及众多具有代表意义的机型,如代表顶尖设计的MacBook Air、华硕NX90、EeePC VX6等精品。可以说这一场江湖大混战只是拉开了一个初始的帷幕,围绕酷睿i和AMD VISION平台展开的移动战争必将延续到2011年甚至更深远的未来。而在2010年初露头角的xPad也可谓是风生水起,在iPad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后续厂商如何跟进、何时跟进以及何时爆发井喷的问题或许将在2011年得到答案,而Android又能否对iOS带来实质上的威胁呢?我们在看到笔记本电脑市场今年的龙争虎斗局面之后,来年的一大看点将会聚焦在平板这一新兴领域上,是苹果力战众人,还是众人围攻苹果,来年再见分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