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精神,坚持,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18 18:57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从哪里来?就从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来,就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来,就从优化营商环境中来。
“要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这次座谈会,给很多企业家吃了“定心丸”。
此前,李克强总理也在7月13日主持召開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基本民生,有效防范风险,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连续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释放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积极信号,也充分表明中央对企业家精神的高度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需要并且确实出现了大批企业和企业家。到去年底,中国有1.23亿户市场主体。
可以说,总数过亿的企业家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忽略的庞大群体。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也是从自发到自觉的变化。从单个的企业、零星的产业,到集群式发展、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中国企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荆棘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这样的家国情怀,也几乎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宿命”。
他们不仅有“吃螃蟹”的胆识,也有不断蝶变的创造力。如今,企业家群体正在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他们身上,也体现出为国担当、勇于创新、诚信守法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也必将成为新时代弥足珍贵的创造性力量。在此次疫情中,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重,持续创新生产、经营和管理,善待员工,企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当然,“企业家精神”也不会凭空而来。在政府仍具有强大资源调动能力的语境下,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仍值得深长思之。
一者,政府应该保持足够的谦抑,守住政商的边界,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应对办法,不搞“一刀切”,让政府的归政府,让市场的归市场。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以拉动经济为名,粗暴干预市场,在缺乏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匆匆上马项目,结果导致出现烂尾;还有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则以刺激为名,发展远超市场需求的产业。凡此种种,以往已经有过不少教训。
再者,政府谦抑,并不意味着可以袖手,“放”之后,还要“管”、“服”。为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不仅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听证,也要多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政府要主动上门联系企业,倾听企业的心声,为企业排忧解难。资金、税收、市场、人才等,很多要素均非企业自力能够解决的,需要地方和部门的协调,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也能够释放更多的善意。事实上,“保市场主体”本身就是“六保”之一。
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很多行业、企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产业链中断,资金链中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伸出手来帮一把,切实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
座谈会上提到的相关政策,也非常给力:要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共渡难关。要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
此外,企业活力的释放,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也离不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可以说,改革开放是经济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不仅要用改革的办法更大释放消费潜力,也要用改革的办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相关产业;不仅要做“减法”,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也要做“加法”,政府要制定好并执行好相关规则;不仅要激发内需潜力,也要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从哪里来?就从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来,就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来,就从优化营商环境中来。
胡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