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机遇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企业
  • 发布时间:2011-01-21 09:37
  过去10年,全球IT产业处于互联网时代。在这10年中,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产生了规模和体量在全球名列前茅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一直被《商业周刊》所指出的3C (Copycats 抄袭成风,SuperCompetitive 过度竞争,Copyright Issue 版权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导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尽管具有国际互联网公司的规模和体量,却缺少全球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依旧是一些在中国市场有竞争力的区域互联网公司,没有赢得全球化的口碑和荣誉。

  从哪里开始

  今天,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日趋成熟,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做出走出去的尝试,如进行海外投资并购,直接进军海外市场等,以此来寻找商机。但应该如何选择好国际化的第一站,却值得细细思量。

  过去,联想等中国IT企业国际化的最初路径是“举高低打”的“北上路线”———进军北美、欧洲等发达市场创品牌,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创收益。但以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能力,短期内这些企业显然无法在欧美成熟的市场建立品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也许你可以把货卖进美国的连锁超市,却难以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像优视公司(UC)CEO俞永福所指出的:“欧美的互联网市场都是成熟市场,在当地已经有了规模庞大、技术领先、资金充足的互联网巨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国际化之战就像阵地战,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中兴等企业先进军新兴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知名调研公司Infonetics发布的全球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排名,这两家中国公司都已经在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杀入全球五强,分别排名全球第二和第五。特别是对华为来说,其来自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到其全球总销售额的七成,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公司。

  华为与中兴先进入新兴国家市场,再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路线,显然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贡献了一个新的思路。

  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机遇

  相比我国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我国年轻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脚步迈得快得多。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浏览器企业,坐拥上亿中国用户的UC 进行国际化时,也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线路。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过去30 年,IT产业存在一个规律,就是每过10年,产业便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第一个10年是IBM代表的硬件王朝,第二个10年是微软代表的软件王朝,刚刚过去的10年,是PC互联网获得巨大发展的10年。而下一个10年,显然将属于移动互联网。在过去10年里,全球PC 互联网的中心在美国,而下一个10年,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将会在哪里?中国凭借手机用户庞大的市场优势、终端制造能力强劲的先发优势以及IT人才众多的技术优势,站到了全球前沿的位置。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仅2009年,我国手机企业共生产手机接近6.2 亿部,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49.9%;与此同时,中国的手机网民人数在2010 年8 月突破了2.7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到38%。这样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像移动QQ、UC 浏览器这样全球为数不多的用户数过亿的手机应用。中国移动互联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与其在10年后再国际化,不如现在就到海外站稳脚跟。”俞永福表示。正是在这一策略的驱使下,UC从2010年开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这一战略首先瞄准的是全球人口较多的国家。UC目前已分别进入了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地区拥有非常好的用户基础,拥有大量的手机用户,而手机用户正是潜在的手机上网用户。比如说,印度尼西亚拥有2.4 亿人口,其中80%的人拥有手机,是亚洲第四大通信市场。因此,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处于爆发前夜。摩根斯坦利2010年发布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道显示,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的3G用户总数将达到发达国家3G用户数的6倍,达到10.9亿。

  互联网的全球化竞争法则

  无论是传统互联网企业还是移动互联网企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国际化之路必然要面对残酷的全球化竞争。路线、市场、渠道,这是UC国际化一年之后,俞永福给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海外所总结的竞争要素。

  选择了正确的国际化路线,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便是具体进入哪个市场。比如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上,俞永福表示,评估竞争优势主要要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使用人群、终端环境、经营环境。因此,UC先期选择的海外市场,如印尼、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除了人口众多,手机用户、潜在用户数量庞大之外,当地的市场环境也能有效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例如,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岛国,光缆等固网铺设不便,使得手机成为当地用户主要甚至是唯一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因此,当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他们需要高效、便捷、经济的手机上网服务,来满足他们对手机上网的需求。同时,他们的终端环境与国内类似,诺基亚是当地的第一大终端制造商。

  因此,印尼移动通信协会主席Merza Fachys对UC 进军印度尼西亚市场表示了欢迎。他表示:“印度尼西亚用户对手机上网的需求正日益高涨,而UC的产品和本地化的服务能力,无疑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要。相信UC的到来,不仅能为印度尼西亚市场带来良性竞争,更能使本地用户的手机上网体验得到历史性的提升。”

  选择市场之后,下一步的考虑便是以何种手段落地。在迈出国际化步伐一年之后,俞永福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供应商大都是外国公司,当地运营商选择产品与合作伙伴的标准很单一,就是产品的体验、性能指标能否领先竞争对手。显然,产品和技术是打开国外市场渠道的基础。目前,UC拥有英语、印度尼西亚语、俄语、越南语、西班牙语等多个版本的海外语言产品,在欧美和亚太各地都部署了服务器,为当地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手机上网服务。如在印度尼西亚,UC 发布的印度尼西亚语版本UC浏览器就提供了印度尼西亚语菜单、印度尼西亚键盘的快捷键解决方案、本地网站导航等本地化服务。正是这些,令UC 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为当地用户提供当地网站、当地游戏、当地增值服务等深入的本地化服务,才得以快速与印度尼西亚排名前三的运营商Telkomsel、Indosat 和XL 都达成了合作,并迅速扩大了其在当地的市场份额。目前,在海外市场UC已经获得了超过3000万次下载,拥有超过1000万个用户。

  全球化的勇气

  “只有在中国,企业才会说自己要国际化,因为我们几乎都在本地发展,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壁垒。国外公司则一开始就拥有国际视角,他们在哪儿都能做生意。”俞永福说,“我们需要勇气去打破自己设立的壁垒。”

  中国不仅拥有全球用户最多、市值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又拥有全球用户最多的手机浏览器、手机即时通信软件、手机搜索引擎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厂商,显然,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不仅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领先机遇,更具有横跨消费电子、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领域的跨产业拉动力,存在充分的产业链协同优势。要成就中国的全球互联网企业,就需要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积极投入到全球化的竞争生态体系当中去,为全球的用户提供上网服务,同时与全球的竞争对手进行包括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全方位的竞争。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UC的例子证明,相对传统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所需要的,也许只是更多走出去的自信和勇气。

  更多内容袁详见http://blog.cio360.net/b/5_210263_42079.html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