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十岁女孩缪可馨坠楼身亡的新闻刺痛了很多人的心——那个年幼的生命再也不会绽放了。
据媒体报道,6月4日,江苏省常州市小学生缪可馨,从教室跑出后翻越栏杆坠楼身亡。八天后,当地联合调查组称,未发现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但其家属爆料称,当时刚上完作文课,她的作文被老师评价要“传递正能量”。
我不想纠结课堂中发生的情况与其跳楼是否有因果关系,也不想探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让人心痛的是事发后家长们齐刷刷点赞支持老师,还有那篇有导火索嫌疑的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后感》被删改成一片红彤彤的痕迹。细看那篇仅有三四百字的作文,被删改掉的有一百多字。
也是最近,“钟美美”火了——这个操着东北口音的小男孩,背起女式手提袋,拿着试卷扇风,时而愤怒拍桌子,时而“咆哮训话”,模仿老师模样令网友直呼“影帝”,甚至可以“秒”掉很多科班出身的小鲜肉。
然而,这些视频很快下架了,当地教育局回应:学校与“钟美美”接触,希望从正面引导,让其拍一些正能量作品。所幸其班主任田老师回应此事时,透着对孩子的理解和欣赏:“确实跟他谈了一下,怕他沉迷于拍视频,影响了学习。并非强制性的约谈,也没有让他下架视频。”田老师还表示,这些视频挺好玩的,孩子有表演天赋。
希望这样的田老师多一些。其实,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为了迎合所谓的标准而戴上面具。如果将他们的想象力、正义感、三观都抹杀掉,这样的教育未免残酷和可怕。往小处说,难道希望孩子们都长成一个样,甚至长成那些跟风点赞的家长?往大处说,下一代的创造力被磨平,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不是好事。
客观说,一位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时,“一言堂”式教育模式难以避免,但对学生们的个性与天赋多一些尊重和肯定,不视个性化为离经叛道的洪水猛兽,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尽情地舒展,恐怕同样是教育应有的面孔之一。
所谓教育,不就是要尊重人性、激发禀赋,在成就更美好自己的同时造福社会吗?缪可馨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某种角度上看如同教育包容度的试金石。
期末将至,孩子在家背考试资料,抱怨有关“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一节得分点涉及太广,嘟哝着:“我有啥理想直接写不成吗?”我这个做母亲的立即“上线”,喊道:“不行!少一条都要扣分,老师说最好连标点都背下来!”话音刚落,我都觉得自己可笑……
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
【原载《工人日报》】
庞慧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