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展馆应采取非对称竞争的策略
- 来源:中外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展览馆,乐观,防控效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1-28 21:16
全国农业展览馆((简称“农展馆”)副馆长王一民表示,新冠疫情发生初期,针对全国会展业全面按下“暂停键”的严峻形势,农展馆3月份就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展览业务影响及对策”课题研究,当时的研究成果比较乐观,认为6月底展览活动将得以恢复,因此农展馆也积极与部分主办单位进行了复展商洽。但6月份北京的突发疫情致使展览复工复产进一步推迟。“總体来看,从9月份农展馆复展后举办的展览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我们的研究预期。”王一民表示,一方面,市场竞争力强的场馆原有合作展会积极抢占黄金档期;另一方面,符合农展馆支持发展的展览项目也踊跃落户农展馆,从而形成了农展馆9、10月份档期紧张、展会密集的发展态势。
资源向防控效果明显的地区集中
王一民认为,受新冠疫情影响,会展行业在发展方式、区域布局、办展模式等方面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单就会展资源分布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实体空间上的资源分布;二是虚拟空间上的资源分布。
从实体空间资源分布来看,目前会展资源主要向疫情防控效果明显的地区集中。由于会展活动人员密集性高、跨区域流动性大,展会主办方更倾向于选择疫情防控压力小的地区。同时,会展资源的地域分布还受到当地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着力点、侧重点的影响,这也将成为会展业资源布局调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全国农业展览馆自9月起已成功承接世纪家博会、北京国际环卫与市政设施及清洗设备展览会、北京设计博览会、北京房车旅游文化博览会等多场大规模展会活动。从展会举办的实际效果看,农展馆疫情防控措施科学有效、周密细致,受到了主办方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认可。
从虚拟空间资源分布来看,疫情对线下展会的影响倒逼会展业创新会展模式,线上会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更多展会在线上举办,部分在线下举办的展会也开辟了线上会展平台。4月13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积极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推进展会业态创新,积极引导、动员和扶持企业举办线上展会。随着5G、VR、AR、M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会展模式及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为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洽谈”“云签约”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农展馆举办的北京国际环卫与市政设施及清洗设备展览会、北京设计博览会均采取“线上+线下”新模式,为展商、观众带来新收益、新体验。可以预见,“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展模式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王一民认为,在防疫新常态下,会展城市要增强对会展资源的吸引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又要为展会主办方提供尽可能周到的便利条件。其次是要给予会展业复工复产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针对上半年会展业遭受的巨大损失,会展城市可以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会展企业在后疫情时期开展业务。最后是要完善和提升会展城市配套服务体系,在交通、物流、酒店、餐饮、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升支撑能力,满足会展业发展的软、硬件需求。
场馆方和主办方是利益共同体
王一民指出,场馆方和主办方是会展业中的利益共同体。疫情给场馆方和主办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新常态下场馆方和主办方必须立足于双方共同的利益共赢,同心聚力,共克时艰。
一是要满足当前疫情防控需要。场馆是线下会展活动落地的关键一环,场馆方应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必要的固定防疫设施,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和主办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要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场馆服务。场馆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创新服务业态,开辟服务平台,尽可能满足主办方对“一站式”和“一键式”服务的需求。
三是要建设并维护好主办方“朋友圈”。场馆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主办方座谈会,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解客户需求、增加双方交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王一民认为,大馆、名馆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也必然吸引更多优质的会展资源,形成“虹吸效应”。对于小城市和中小展馆,可以采取非对称竞争的策略,发展“小、专、全”的会展项目。“小”即规模,结合自身接待能力,重点吸引与场馆规模相当的会展活动落户;“专”是特色,就是要选取和培育特色产业、优势行业会展项目;“全”指形式,就是积极发展会议、展览、演艺、会奖等多种形式的会展项目。
会展业发展态势健康可持续
王一民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展馆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展览结构。对于人员密集的销售类展会,采取限制措施;对于人流适中、风险可控的展会,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档期;对于农展馆重点支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优质展会,给予优先安排。
二是提升展览服务水平。在常规展览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完善了主办人员登记验证系统、观众预约参观系统,采取人脸识别、行程追踪等技术手段,为展会防疫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利用疫情窗口期,对馆内硬件设施、馆区环境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造了更好的办展条件;继续推进展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预约定馆、网上报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等功能,逐步建立健全智能化展馆管理系统。
三是拓展经营领域。在原有自办展的基础上,今年新创办了2020品牌农产品(上海)展览会,将于10月底在上海举办;总结优质农产品展览展示经验,改短期展为长期展,设立地理标志农产品馆,打造国家农产品品牌展示高地;加大会议承接力度,提升会议在展会经营中的比重,实现展与会并行发展。
王一民认为,在当前疫情防控条件下,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态势一定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前景仍然可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最早走出疫情影响的全球重要经济体,且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回旋空间大,这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有会展人应树立信心,积极应对,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走出一条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