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道德,法治,课堂
  • 发布时间:2021-03-15 11:28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直是初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极为薄弱,在学习中往往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如何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实施,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要求,在教学中要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这一政策的落实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到了影响。

  1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现状影响因素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之所以导致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点,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教学是以教为主,学为辅,主要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面的讲解,这就使得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而学生成为了配合教师的,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当前多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受到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第二点,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根据实际的调查显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叫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点,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记忆性为主体的科目,但是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而不是简单的硬背,这样根本起不到教学的目的,还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呆板无力。第三点,教师权威性的树立。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所说的、所讲的都是对的,教师是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这就导致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完全按照教师的思想进行前进,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对策

  2.1 改善教学活动设计

  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必须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只要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改善,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那么必然难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改善。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要考虑到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位置,尽可能的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而且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要使得自身的语言具有一个较高的趣味性和魅力性,通过语言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名言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借助这些名言警句来丰富自身的语言,让自身语言充满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是小笑话,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得自身的语言拥有一个较高的趣味性。还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提问时也要注重自身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可以借助语气词如“呢”“嗯”等,来表达自己的疑问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进行提问,而不是一直平淡的进行叙述。在就是对学生回答问题以后进行鼓励时,教师也要多准备几套话术进行表扬:“这位同学你回答的可真全面,老师都没有你想的周到;这位同学你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可真别致。”不要千篇一律的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诉说对与错,要具有丰富的情感,通过这些带有情感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

  2.2 完善课堂导入环节

  其次,完善课堂导入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完善,课堂导入环节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下所分散的注意力能否快速的集中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一旦,课堂导入环节质量较低,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势必难以得到有效的集中,更不用谈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两者之间是因与果的关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完善。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当前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传统文化”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叫学生进行欣赏和观看,陕西的皮影戏、东北的秧歌等,这些表演艺术视频的观看,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氛围保持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除了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意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和问题来进行导入。还是以“传统文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简单讲解一些体现传统文化的故事。如:“小明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从小将他拉扯大,因此小明在长大以后对于父亲特别孝顺,几乎是有求必应,而在他成为一个有钱的商人以后,其父亲几乎每天都找小明要钱,从一开始的1000到如今的10000,越要越多,而小明的生意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手中已经没有了多余的钱财,但是其面对父亲的要求还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最终小明的公司破产,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小明跳楼自杀。”在讲解完该故事以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故事中的小明对其父亲的孝敬体现了我国优秀的孝道文化,但最终也因为这种文化而走向了死亡,那么我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是好的呢?还是坏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通过学习来探索这一问题”通过这种故事+问题的话术引导,来完善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次,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只有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拥有一个较为高昂的学习兴趣,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反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主体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的利用初中生心智尚未得到成熟,对于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已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例如,在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律维护公民的肖像权”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笔者提出了问题:“有的新闻媒体人员在对一些违法人员进行曝光时,并没有对其打马赛克,这种行为不是也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吗?”

  笔者面对同学的这一问题,很高兴,并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之后,笔者将同学们简单的分成了几个小组,叫学生自己小组内部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并说明理由。学生在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时,相比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拥有一个更高的兴趣,而且分组讨论学习也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热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借助多媒体来展示我国的法律规定:“新闻摄影以及反映社会上不良行为的拍照,并不构成侵犯肖像权。”这种教学方式相比教师简单的、一味地进行口头讲解,更能够让学生理解肖像权的法律含义,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2.4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发挥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课程,其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终也将被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或者是从自身的生活中感受到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在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在周围一起对附近的工厂单位进行参观,调查了解工厂在对工业中的“三废”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并向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作用,“假设现在你是工厂的厂长,对于工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有什么用的建议,如何将工业三废利用起来。”叫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整理和思考,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叫学生大胆的阐述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到的有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小区内的清洁打扫,植树种林等,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魅力所在,以便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能够更为投入,更为专注。

  2.5 创设情境

  除了上述的几种对策以外,创设情景,开展情境式教学,也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初中生虽然相对来说年龄较小,但是对于一些是非观念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养成,对一些问题具有自身的看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创设辩论会的情境,来开展教学。

  例如,在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正方和反方,之后抛出辩题:“发展先进文化是不是只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扬就可以?”叫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辩论,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理由,让一些平时在学习中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辩论中,主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总结,引出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这种辩论赛的方式,实现情境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

  2.6 通过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所谓的通过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在于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学习。

  例如,在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依法治国”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拟定一个大致的提纲,并在黑板上向学生进行展示,之后,叫学生根据这个大致的提纲,对里面的内容进行补充,给予学生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在时间到以后,让学生上台来表达自己是如何进行补充的,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学习真正的交还给学生,给予学生一个展示和表现自己的平台。

  3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导致学生主体作用难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索,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解决,提供了一系列的对策,以供广大的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和借鉴行,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水城慧德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