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干部档案专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曾都区人社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卫计局等档案管理部门,对全区2442 卷干部档案进行了专项审查,在档案专审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进一步从多部门齐抓干部档案材料管理与审核、加快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及对策。

  一、档案专审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作为组织考察、了解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开展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是整治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确保档案真实准确、完整,作为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基于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干部档案专项审查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分散,标准不统一。干部人事档案是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基本信息、成长经历、工作经历、思想政治表现、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内容,是考察、反映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历史、全面、真实性的重要载体。从全区情况来看,曾都区共有人社、组织、卫计、教育四个部门管理人事档案,组织部门管理副科级以上干部档案、乡镇政府公务员档案、区委口(如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干部档、公检法系统干部档案,人社部门管理除副科级以外区直其他部门(不含教育、卫计部门、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部门负责管理本系统干部档案、卫计部门负责管理本系统内的干部档案,由于是多部门管理,每个部门仅仅只是对自己管理的干部档案负责,就存在多部门管理,管理分散,标准不统一,不严格的问题,尤其是教育和卫计部门由于是本部门管理本系统干部档案,存在管理松散,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的问题,缺乏应有的监督和管理。

  2、管理人员良莠不齐,专业水平不高。人事档案审核管理工作要求专业化程度高,但是从全区各镇(办事处、管委会)、区直各部门具体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兼职多、专职少,忙于日常事务而对人事档案管理较为松懈,从这次专审情况来看,区直各部门均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均是办公室或政工人事科的同志兼顾此项工作;同时由于职务晋升、科室调整、工作调动等原因从,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流动性大,工作不连续,缺少完整性,在专审中,人社部门督促其他区直部门补齐相关资料时,就出现已经调走或者不从事的人员不管不问,不想负责,正在从事的人员不清不楚,难以负责的问题;其次,档案集中管理部门(如组织、人社)等,组织集中培训次数少,检查督促少,导致各单位具体从事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档案规范化管理程度低。

  3、档案资料缺失严重,三龄两历难认定。一是出生年月难认定,有的档案材料中出现农历和公历两种填法,有的因历史原因或某种目的,随意将年龄填大填小,还有的在关键资料上随意涂改;二是参加工作时间难认定,有的因为缺失组织、人社部门招工、录干关键资料,有的是过去因组织的原因填写错误,有的将过去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填写为正式参加工作时间;三是党龄难以认定,主要是入党志愿书缺失;四是工作经历和职务难认定。各单位干部档案中反映工作经历和任职经历的材料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有的任职经历材料不齐全,有的工人转干、或者转干后提拔任职的,无转干材料,有的职务任免无任何档案材料。

  二、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和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专审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

1、明确审核工作职责,严把“责任关”。一是做好培训工作。要求全区管档单位选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熟悉、作风严谨、责任心强的干部参与干部档案审核认定工作,并进行统一培训,严格管理,明确档案审核各项工作职责。二是做好初审工作。对负责初审工作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在对干部人事档案逐页、逐项审核时要注重档案中“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的逐一采集、登记、汇总,并形成自己的初步意见。三是做好复核工作。在形成初步认定意见的基础上,复核人员要严格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对初步认定信息逐一进行复查核对,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同时,形成客观的认定意见,使各环节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核实核准每一份档案。

  2、始终秉持认定原则,严把“真实关”。一是认定有据原则。认定严格依照文件精神,遵循文件要求,坚决杜绝靠主观臆断认定、歪曲事实认定等情况,做到尊重事实,坚持原则。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对存在疑义的认定结果积极查找早期材料,反复核对,多方查询,严格核实,以事实为依据,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三是尊重历史原则。在审核“三龄两历一身份”基本信息时,充分依据干部人事档案的早期和原始记载,不盲目、不随意、不武断,不以一张表格定结论,确保认定结果客观、真实。

  3、聚焦问题集体研判,严把“准确关”。一是认真比对,严谨核查。坚持“谁审查,谁负责”,通过交叉互审等方式审查材料有无不实,涂改等情况。二是多次复核,分类登记。对档案中“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不一致或存在相关问题的档案,统一汇总,在交叉互审的基础上,安排经验丰富的审核人员复核把关,对复核结果规范登记。三是依据文件,谨慎认定。严格依据有关文件政策规定,对于信息有出入暂时无法认定的档案,作为特殊档案,经领导小组上会后再予以认定。

  4、确保公正接受检验,严把“质量关”。一是在“出生日期” 认定环节,查阅档案中最早期的材料综合分析认定干部的出生日期。详细登记出生日期相差半年以上的情况。二是在“参加工作时间”认定环节,仔细查阅招工、转正定级、应征入伍、工龄认定等相关材料,比对履历表、工资审批表等,准确认定参加工作时间。三是在“入党时间”认定环节,严格以《入党志愿书》中的记载作为认定依据,并注意区分不同时期对入党时间的认定时间点。四是在“学历学位”认定环节,严格以档案中的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和学历学位证明等材料作为认定依据。五是在“工作经历”认定环节,重点审阅履历、考核、入伍、招工等材料,前后比对判断,确保认定准确无误。六是在“干部身份”的认定环节,认真核实档案中报到证、录用表、公务员登记表等关键认证材料,逐一登记,保证干部身份认定科学、规范、有据。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EB/OL].2016-01-12

  [2]盛若蔚,江琳.给干部档案“大体检”[N].人民日报, 2015-04-21(17)

  [3]曹安愉.浅淅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02(27):23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