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哲学之道

  1911 年初的京都一隅,一位名叫西田几多郎的中学教师散步在渠边小道上。在他的身旁,静静流淌着琵琶湖的疏水,远处的寺庙覆盖着一片白皑皑的积雪,钟鸣声响起,一簇积雪颤巍巍地从树枝上掉落,融进了脚边的泥土里,一片宁静祥和。

  当时,四十出头的西田刚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善的研究》,该作品虽遭到了不少非议,但先生仍是心怀豁达。正在他思索之时,迎面走来一位翩翩的年轻人,见到他异常欣喜,疾步行至身边与他打趣地畅聊起来。西田和这位名叫田边元的年轻人都没有想到,这条渠边小道,会因为两人时常在此地的漫步畅谈,从而被冠以“哲学之道”的名号。

  这条看似普通的哲学之道,从南端冷泉路若王子桥,向北延伸至今出川路银阁寺桥,全长1.5 千米。这原本是为了管理琵琶湖疏水水渠而开的小路。建路之初,能够享用琵琶湖的湖水是京都府的夙愿。经历了门禁之变(1864 年),又伴随明治维新,京都府知事北垣国道为振兴京都产业,决策开辟渠道,将琵琶湖的近水引入,以供饮水、灌溉、水运等。而西田几多郎和田边元等一众哲学家们常在此踱步沉思的行为,使这条小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因此人们开始称呼其“文人之道”“思索之道”“哲学小路”, 但本地人似乎更习惯叫它“疏水路”。在1969年的疏水线路保护运动中,小路才正式更名为“哲学之道”,被列为“日本百大道路” 之一。

  1921 年,画家桥本关雪与其妻赠予的300 棵樱树,种植于道路两侧。如今,春季樱花盛开,来此散步的人也愈多。漫步在石板路上,正午柔和的日光穿过樱树,在泥土地上投射出枝条形状的斑驳。踱步在这样的道路上,看着迎面走来身穿和服、洋装的男男女女,能切身感受到大正年间古典与现代、自然与建筑、和服与西服,各种思潮碰撞的时代氛围。

  沿着约5 米宽的疏水渠行走至中段,便能发现小路旁的石碑,刻着西田留下的诗歌。后至大丰桥,小路的石板由两行变为一行,左侧的小路也被树林所替代。比起前半段路的浪漫,也许是因为庄严的寺庙立于末段,这里的风景多了几分寂寥。桥的左侧是大丰神社,正月来此祈愿的人络绎不绝。与其他神社不同的是,这里装点的神兽不只是狛犬石像,还有狛鼠、狛猴、狛鸢,以及“神使”狛蛇石像,是新年祈福消灾的好去处。另外“京都三阁” 之一的银阁寺也位于此段。

  银阁寺后便隐约出现了不少民房,但此时,石板路突然断了踪迹,一时间踌躇不前,不知该去往哪个方向,直到脑海里浮现出西田诗歌:人为人,吾为吾,一言蔽之,人行他道,吾行吾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