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21-08-04 18:49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课堂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有何等意义?我们能够做的和应该要做的是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对于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数学课堂带给学生的不应仅是书本上枯燥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精神,以及思维的开拓、胆量的提高、甚至于隐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我们只要能在一节课中澄清一个小小的知识问题,树立一个小小的好观念,使学生对事物有一点点清楚的认知,对人生有一点点小小的感悟,我们的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落实,教师在每一节课的上课之前,备课之时就必须要好好的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教什么?

  从大的方面来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把小学数学的知识版块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每个版块知识在小学阶段自有自己的习得目标要求。比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强调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等;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强调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借助几何直观与推理描述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之路、借助几何直观及推理帮助预测结果和记忆结果等;在“统计与概率”中,强调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以及利用数据预测结果或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而利用规律改变结果;在“综合与实践”这一版块中强调,“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学习,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这类课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小的方面来说具体到一节课“教什么?”比如说“数的认识”体系中《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一亿有多大》这些课按知识目标来说不外乎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计数单位”的认识、增强“十进制”的认识、进一步扩充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理解中国人计数的位值制原理)、增强“数感”等。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要教?我们说更深层次的还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数学思维的提升甚至可以隐含有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比如上述内容的学习(比较大小)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用到数轴(数线),在数轴(数线)上给出一个确定的数值,问某数在此数的左还是右?非常形象直观!这就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还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思维。

  比如在计数器上的某个位值上不断的添加计数珠子个数,加到一定程度时数值就会向前进一位(千到万、十万到百万),这不正是暗含了哲学道理“量变引起质变”吗?这不也正是中国人说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吗?又如“图形与几何”的版块学习什么知识呢?纵观国内的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内容涉及到的无非是以下几种几何类型:一是直观几何,如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二是度量几何,如求长度、面积、体积,角的度量等;三是演绎几何,如小学数学中涉及到的线段、射线、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简单的性质等;四是运动几何,如平移、对称、旋转变换等;五是解析几何,如坐标思想的运用(确定位置等)。

  小学里最主要的是直观几何与度量几何,其余内容涉及不深(各部分也有联系转化)。教师要明白的是几何学上的许多基本定义和公理描述的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不需要也很难严格证明的,比如平面的定义,比如平行公理等。因此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中涉及到的几何概念,大多只是要求学生在充分的体验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其实这一版块内容除了理解概念、掌握本质,会计量(周长、面积、体积等等)、会运用(简单的性质运用)之外,版块内容的学习还有更高的含义:要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能力、推理能力等等。凡此种种,不一一而举了!

  第二:为什么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比如说在“图形与几何”版块知识的教学中,一线教师的困惑在于许多不深的内容在小学里要讲清楚非常地困难,而且不知道许多内容该讲到怎样的程度,比如射线、线段、平面、体积的概念等。所以新课改之初,许多小学老师对空间与图形的体系编排、内容设置是颇有微词的。其实,射线、线段、平面、体积等的概念都是一种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描述性概念,要严格定义是非常困难的。那小学里为什么要教呢?实际上,几何的学习不仅在于它广泛的实际运用及对数学思维训练所起的作用,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于新课改所崇尚的三维目标的一种有力承载和阐述。小学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充满着观察、实践、思考、想象、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活动充满着挑战性和趣味性,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在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将获得发展。又比如说《平均数》的学习。在老教材中教师也教过,学生也学过。现在放到“概率与统计”这一版块中来,为什么教呢?还能像以前那样一加一除了事吗?深入的探究一下我们能够知道现在为什么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的教,因为简单的一加一除就一定会淡化或忽略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如果教师还像以前那样简单的处理教材,就说明教师对于教材中的“移多补少”没有本质的认识!说明教师对于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上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的教学应该注重的是“对于实验所取得的数据的整理、分析”的过程。而且在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够预测或是判断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规律:如在“移多补少”的直观演示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体验一定能知道或理解“平均数”会比最大数小而又比最小数大的道理。

  第三:怎么教?

  我们说数学课程要承担培养学生能针对问题情景,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直观、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合理的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透彻的领悟教材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思路、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熟练的驾驭数学课堂是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教师即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把握住数学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所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