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课在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加上体育课活动程度较大,学生受到伤害的事故发生概率较高。针对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建立其预防制度不仅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体育课安排的科学有效性,同时也为小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
引言:小学体育课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彼此之间建立来良好的同学关系,但是受到学生对建立事故预防制度体系建设缺乏重视程度的影响,伤害预防工作流程安排缺乏合理性,过于随意化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预防制度体系建设分析而展开。
一、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素质教育
体育课中学生出现事故会对学校和家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不少学校和教师会对安全事故发生产生恐惧性,因此会采取一系列消极方式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比如降低体育活动的难度甚至是将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直接去掉,不仅如此,有些学校出现严重忽视体育排课的现象,将体育课的时间抽出来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习任务。上述行为和方式虽然可以有效降低体育课过程中学生出现事故的概率,但是却在较大范围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的角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专注力的吸收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出现忽视理论知识教育重要性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师组织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影响学生对安全意识内容的吸收程度。
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理论性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邀请同学通过展示的方式进行实体授课,教师随意和同学就学习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向进行展示同学做出假性敲打动作,观察该名同学的反应,然后请其余同学回答展示同学在受到外来伤害情况下采取的下意识动作是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安全系数。在保证学生注意力足够集中的情况下,向同学们讲解正确的正当防卫动作,并邀请全班同学共同进行动作演习,提高肌肉记忆。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来综合了解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识程度也能保证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理论课的测试结果以平时成绩的方式按照30%的比例计入到体育期末考试的总体成绩之中去。
二、提前做足准备,尽量排除安全隐患
体育课中出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学生进行活动的场地和使用的工具等安全标准系数不达标。从降低安全事故出现频率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通过提前检查的方式保证学生活动场地和活动设备的安全性。在冬季,普遍情况下学生的肌肉和关节活动较为僵硬,导致学生在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肌肉抽搐甚至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
例如每一节体育课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到运动场对场地是否平整,设备安装是否牢固以及场地和设备的布置距离是否安全合理等多种因素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的摆放位置不合理,如障碍跑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障碍物的距离过于接近,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如果对障碍物的摆放位置没有及时反应,容易产生事故危害现象,教师需要按照合理规定重新摆放障碍物的位置。检查入场学的生随身携带物品,如果发现学生携带小刀,剪刀或者是水果刀等容易伤害到其他学生的尖锐物件,教师需要将其没收,当学生放假回家时再返还给学生。并对携带有害物件的学生提出警告,如果某学生连续三次出现携带不良物品上体育课的现象,教师需要切实根据物件对人身会造成的伤害程度采取禁止该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惩罚措施。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准备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将身体器官以及系统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按照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体检的检查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有所了解,并提高对个别学生进行保护的重视程度,如果学生确实存在不适宜进行大幅度剧烈活动的现象,教师应该为该名学生采取具有特殊性的体育锻炼,尤其是针对严重疾病如脑源性疾病等,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频率,保证对学生真实的身体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
三、加强体育课的活动组织力,保证学生规则性
体育活动往往对学生动作的规范性有较高要求,如果学生动作存在偏差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体育成绩的不理想,同时也可能导致 学生的重心不稳产生意外事故,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帮助学生规范体育动作的重视程度
例如,学生在正式进入体育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要求学生站队并报数以此来核对班级人数,并重申活动规则,包括同学之间不可相互推撞,不可打架斗殴,如果发现有学生违背规定,对该名学生采取扣除学分的方式进行惩罚。当学生投球时,教师需要多次强调正确动作,即握球的时候五指都需要张开并且两个拇指呈现“一”字形,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对动作定型,然后保证将错误的动作纠正过来之后,引导学生投球并进行多次练习。为了防止学生投球过程出现砸到脚或者是手滑砸到周围同学的现象,教师将同学进行分组,保证每一名同学投球时垫子旁边都有两名同学进行保护,而保护的同学需要注意自身和投球人的距离。
总结:体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受到学校教师对安全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学生本身缺乏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经常出现安全事故。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意识以及加强对场地检查的角度出发,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轩. 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预防制度体系建设[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 000(009):37-38.
[2]张喜转. 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 000(009):40-41.
[3]刘庭英. 小学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28):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