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习惯,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4 15:56
摘 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在这里教育家说的肯定是好习惯,优良习惯传统。那么,培养学生的习惯的主要阵地就是在学校,初级中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数学这门学科又是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很多父母都是全力支持孩子接受学习教育,从初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基本只要孩子愿意读书,读到多高,学费多贵,家长都会倾其所能去支持。但是在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同时显现了出来,那就是人们说的“唯分数论”,这种只看重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影响,初中生正是身心发展还不健全的时刻,思想、意识、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必须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鼓励让学生在接近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德育教育容融合到具体学科之中,从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以期为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引 言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九年时间当中的中间一个阶段,初中的学习生活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高中的学习起到了更好的铺垫作用,这个铺垫作用主要就体现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其知识的衔接也呈现螺旋式状态,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解决出实际问题。但是传统的数学教育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记笔记、背公式,机械式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自发能动性和学习的热情。这就对当代数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探索数学教育地理念和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加主动、更加容易、更加清楚的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一、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多种教学方式混杂。根据多方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学数学的教学课程情况非常复杂,但较为肯定的是,老师地教学方法较之前单一的讲授法有了更大的丰富和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的应用和普及,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已经在课堂上开始采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多媒体互联网本身地的信息无限性,这就使得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课也能做到很多方面的延伸,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比之前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很多。
(2)教师教学经验匮乏,专业性不强。现在很多老师由于年龄限制、学历限制和身体限制、经验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教学经验不够,面对数学课的认知程度不深,专业性不强的一个现象,他们不能把生活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中学生的数学课,数学老师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更应该明白,要时刻把“通俗易懂”的理念放在心头,做好生活化教育,提高教师教学经验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建议教师自己能够虚心、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针对自己的专业不断强化起好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
三、初中数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1)目标制定生活化,我们国家新课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教学目标也变成了现在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同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脉络。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定立好教学目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趣味性源于生活,一堂课下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比如在教授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首先需要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整体的空间感知,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回家收集素材,发现身边的三角形,并且将一些没用的废旧纸张拿到课堂上来制作三角形,通过对比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发现全等三角形的特征,以及证明全等三角形所需要满足的要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就能感受到三角形带给数学的魅力,不断深化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对三角形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做好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情境导入将直接引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脉络。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这个环节,从这个环节把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设置的情景一定要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设立相对简单,相对贴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情境导入,不断渗透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主要内容贯穿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打破局限,贯穿整个教学生活。如今,生活化教育虽然在各个学校的大力推行下都已提上了日程,并且普及开来,但是生活化教育可能做的还是不够全面,再加上每个学校、每个教育决策的具体执行者不同,对于生活化教育的理解可能会略有不同,他们可能只会在情景导入中体现出生活化教育的方法,不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现生活化教育。在这里要想做到数学教育生活化,就必须打破这个局限,把生活化教育贯穿到初中数学的全过程,同时贯穿于实践课、习题课等多个方面。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生活化教育带来的氛围,并在良好的生活化教育下全面学习,不断进步,培养健全良好的人格。
(4)结合实际,做到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教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执行措施,需要因生活环境、教学条件不同,结合具体情况而议,例如在乡村的中小学,就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乡村中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学生实践模式,便于乡村中学里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在城市的生活环境中,对初中生的数学生活化教育可能会随着硬件设施的极大改善,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比如,结合课外班、少年宫等载体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精准的生活化教育。
四、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生活化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格和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生活化教育工作使学生更加快速的成长,快速的融入社会。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不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看待问题的方法导向,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分析、判断、选择的价值标准,达到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主动自我践行目的的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生活化已经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可,但是它的践行工作在实际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至于不能很好的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之中,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针对现行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争取早日把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完美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为祖国青年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陶西平. 教育评价词典[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Z].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刘铭. 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