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学感觉”,发展着“数学思维”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数学感觉,数学思维,发展
  • 发布时间:2021-11-14 21:19

  前一段时间,非常有幸的能参加悦远教育组织的一个研讨会活动,在会上,曹培英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他是在对苏明强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评课中,“为什么连动物都知道的道理,我们要花40分钟来探究呢?”(已知一个三角形,小狗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骨头放在另一个顶点上,小狗会选择哪条路?)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懵,小狗肯定会选择更近的路,自然得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后来在吴正宪老师《比的意义》课后讲解时,吴老师提到了“数学感觉”这个词,紧接着第二天又听到了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算是慢慢理解了这个意思。其实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可以随着孩子们的“数学感觉”来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

  之前,我曾经上过一节《圆的认识》公开课,自认为设计的还行,但是听完强震球老师的这节《圆的认识》后,深深地感觉到无限的差距。我记得我在处理画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自己制作了一个微课,微课中,展示了如何用茶杯,圆柱体等这些生活用品来画圆。但是这是有局限性的,接着介绍如何绳子画圆(用钉子固定一端,另一端用笔)。最后出示用专用画图工具圆规画圆。再来让孩子们动手画,最后让孩子们说说画圆要注意些什么。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我感觉当孩子们拿到圆规时,一定会赶紧画圆,这样他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画圆经验了,可以简洁快速解决画圆部分,所以我选择了这样设计。强老师他却是这样处理的,设计了两次画圆,第一次没有说什么,让孩子们试着用圆规画圆。肯定是有些孩子画出来了,有些是没有画出来的,画完后相互交流经验,互相欣赏,再问孩子们画圆要注意些什么?再出示微课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看完后再让孩子们画一次。两种设计看似差不多的效果,但仔细想想,强老师还是更尊重学生,跟随学生的“数学感觉”很重要,因为有些孩子们肯定会觉得这么简单的图形应该很容易画吧,但是没有想到这种“数学感觉”又有失误,自己先动手画时,会发现画圆其实并没那么简单,需要固定圆规两端的距离才能画出圆。然而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们产生了一个新的 “数学感觉”,那就是对圆的特性(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然后他又还增加了一个效果非常好的“师生大战”,就是准备两根绳子(一个有弹性,一个没有弹性),一端绑着磁铁,一端绑着粉笔,请两位学生和他一起比赛画圆,这个设计效果是很震撼的,又再一次的加深孩子们的“数学感觉”。

  还有一个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圆,我就直接问“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呢?”。而强老师却是这样问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清清楚楚带着直径、半径的圆?”这样的问题更加有深度了(不仅仅是圆,孩子们还要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圆里的哪些是半径、直径。),又大大地发散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当然我感觉强老师这里还是有个小小的遗憾,当时有一个孩子说到钟面,半径是时针、分针,我就在想如果此时要是再用课件展示出来的就perfect。后面没想到回到学校又听了小梁(梁仁青老师)执教一节《圆的认识》里就圆了我这个想法。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处理圆的本质特征环节时候,我的设计就是很老套的是让孩子们分小组探究,再小组汇报,引导得出结论。强老师的设计特别新颖,环环紧扣的,特别好。他就是呈现自行车轮胎,发问“一根钢丝是3分米,你会选轮胎钢丝吗?(课件出示2分米、3分米、5分米、6分米。)”,孩子们就随着自己的“数学感觉”,有选3分米和6分米的,先讲解选择3分米,自然而然就得到所有半径都相等。按道理说应该要画一画量一量,发现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可强老师没这么干,那怎么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如果半径长长短短,那就会和刚才和老师PK的那两个学生一样,不成圆了。” 之前的“师生大战”强老师奠定了基础。又接着问“那就把3分米的钢丝装上去,还能装吗?还能吗?”自然而然圆里面装无数条半径。这里吧,我感觉这里还有些不够严谨,毕竟钢丝还是有粗细的,只有数学的线是无粗细的,才能得出无数吧。强老师又紧接着直径,回到刚刚有孩子选择6分米的原因,有孩子就是这样说的,把它切一半,也是随着“数学感觉”得出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直径也有无数条。设计看似随意,但是是真正的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他就此结束了,但我想如果再用这个自行车轮胎的半径2,3,4,5,6分米,还是可以得出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当然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当我们想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往往还是心有余力不足。

  最美好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我不清楚,但美好的课堂,孩子们应该是自由,开放而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孩子们能自然表现就是最美好的。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是跟随着孩子们的“数学感觉”,来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