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桃花源”

  故事从2010年说起, 一日我与安丰小学吴小健老师结伴同行。晚上我靠在床头翻看了几页闲书, 感觉疲惫便酣然入睡。小健兄仍在灯下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遨游在纸与墨的世界里。蒙眬中我听到他大声朗读的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整个身心陶然沉醉在文字之中。

  时光如水, 岁月如歌。小健兄灯下诵读的情景一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上。

  在小健兄的鼓励与熏陶下, 我开启自己特殊的功课———诵读周课。坚持每周诵读一定篇目的经典诗文, 适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随后的日子里, 我先后背诵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前后赤壁赋》《与朱元思书》《三峡》等经典篇目, 反复诵读, 温故知新。

  诵读陶渊明《桃花源记》, 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诵读经历与渔人寻访桃花源的历程惊人相似。我就如同那个后知后觉的渔人, 本是漫无目的地驾着小船溯源而上, 误打误撞, 遇见了自己心仪的精神家园。

  至今未曾有机会一睹岳阳楼芳容, 但诵读《岳阳楼记》的快乐远远超过了游览本身, 透过范仲淹的文字我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岳阳楼有了美好的憧憬与期待, 对先贤范仲淹“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人生信念由衷地钦佩。

  诵读《前后赤壁赋》, 对苏轼的诗情与胸襟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处于逆境之中的苏东坡没有沉沦, 而是积极乐观, 豁达开朗, 以自己的人生智慧化解人生旅途中遭遇的坎坷与挫折。用心享受生活, 不要辜负了“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的好时光。“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霜露即降, 木叶尽脱, 天气初肃, 令人感伤。可是在苏轼看来, 眼前的风景别有一番风趣。苏子“履巉岩, 披蒙茸, 踞虎豹, 登虬龙……”, 他手脚并用, 勇攀险峰, 饶有兴致, 生动展现了他逆境中积极进取、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

  诵读《醉翁亭记》最为欣喜, 之前看到春意萌发, 芳草鲜美, 只是感到莫名的触动与震撼, 而今我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春游时, 看见了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莺飞, 情不自禁诵读起欧阳文忠公“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的名句, 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诵” 也。

  在诵读渐入佳境后, 仿佛渔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家门口森林公园散步时, 我边走边诵, 会把声音、气息与脚步调适到最佳状态。于我而言, 诵读就是练心的过程, 就是修炼的过程, 就是迎着阳光快乐地走路。

  (作者单位: 江苏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

  实习编辑梁心竹

  责任编辑李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