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的名义结盟

  改月考试卷的时候, 我发现小林的成绩不太正常, 作弊的痕迹非常明显。平时只能考三四十分的他, 成绩一下子飙到了80 多分,后面难度比较大的题几乎都答对了。我有些震惊, 因为“零作弊” 是我班的一条重要班规。一直以来, 学生当中极少出现作弊的现象。

  我决定找小林问个究竟。结果, 他很大方地承认了: “老师,对不起! 前面几题是我自己做的,后面的语法填空题和改错题, 是抄来的。” “哪里抄的? 是用手机作弊的吗?” 当我想要了解更多细节时, 小林的神情明显有些慌: “不是, 是我偷看同学的。老师, 我错了, 我真的错了! 我下次一定不会再作弊了! 这次……这次您就不要再追究了, 好吗? 我一定会改, 请您相信我! 这次无论您怎么惩罚我都可以, 我都接受。” 小林的语气急切而又诚恳, 眼里还闪着泪花。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 不再追究下去。

  但没想到, 小林前脚刚走, 班长小严和英语科代表小帆, 就火急火燎地来到了办公室: “老师, 小林作弊的事我们有责任。是我们主动给小林传纸条的, 如果要罚, 我们俩应该负主要责任。” 我见过学生间争功邀赏的, 却没见过这么积极地承担作弊责任的, 果真是“兄弟情深” 啊! 我心里很是不悦, 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我在班里三令五申强调考试不准作弊。难道你们都忘了? 带头顶风作案啊, 竟然是我最信任的班长和科代表! 这是一件多么恶劣的作弊事件!” 小严和小帆低着头, 大气不敢出。我强忍着内心随时要喷发的怒火, 冷冷地说: “说吧, 给我一个理由。”

  从班长接下来的叙述中, 我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 小林在上午的综合科考试当中, 因为看错时间, 导致答题卡没来得及涂就上交了。综合科一直是小林得意的强项, 丢了这科的分, 这次月考总成绩可想而知。一时无法接受失误的小林, 考完试回到宿舍, 就一直躲在厕所里痛哭, 午饭也没有吃。身为兄弟的小严和小帆看到小林这样, 心里难受, 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便萌生了帮兄弟一把的念头。于是, 就有了下午英语考试中偷偷传递纸条这一幕。

  小严和小帆再一次诚恳地道歉, 说他们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并且保证绝对不再犯相同的错。但此时的我, 却不禁陷入深思: 既然事出有因, 这件事该怎么处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罚是一定要罚的, 班干部带头违规, 必须严惩。但是如果为了遏止不良风气, 直截了当地把这次作弊事件公之于众, 让班里其他同学从中吸取教训, 彻底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真的是最佳的做法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会使三个男孩的自尊和颜面受到伤害, 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是难以估计甚至无法弥补的。

  换个角度来看, 小严和小帆虽然违规, 但他们重情重义、想要替兄弟分担痛苦的动机却是好的。把同学的情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富有义气, 血气方刚, 不计后果, 这不就是热血青春该有的样子吗?

  但, 青春期的他们往往不辨是非,鲁莽草率, 稍有不慎, 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身为老师, 我一定要给他们善意的提醒。

  于是, 我让小严和小帆先回教室。

  经过一个晚上的深思熟虑, 在确定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 第二天, 我跟他们仨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我告诉小林, 考场上临时出现失误或突发事件, 有时是在所难免的。成绩固然重要, 但这毕竟是平常的月考, 不是一错就很难翻盘的高考。因此, 犯了错要学会及时收拾好自己的情绪, 勇敢去面对和承担, 做到有效止损。只有从每一次失误中吸取教训, 才能真正成长。

  至于小严和小帆, 我肯定了他们对同学情谊的重视和珍惜, 但也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他们的做法。因为助人为乐应有助人为乐的原则,帮助他人不能全凭自己的一腔热血, 或只顾眼前的利益, 一定要考虑周全, 想清楚什么样的帮助才是真正有益的帮助。

  与此同时, 我让三人捋清楚这次作弊可能产生的后果。假如他们被监考老师抓了个现形, 等待他们的将是全校通报批评和严重的警告处分。这样的结果, 与他们互相帮助的初衷完全相悖, 即便义气冲天的他们愿意承担, 但真的值得吗?

  三位男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随后, 我公布了对他们的惩罚。

  鉴于这次作弊处于私密状态———监考老师和其他同学并没有发现, 他们的不良行为也并未引发考场秩序的混乱, 产生消极的连锁反应, 只有我这个阅卷人和三位当事人知情。故采取私下处理的方式:

  一、三位同学参与作弊的两道题成绩记零。答题卡交由我封存。

  二、三人构成互帮小组, 各自明确好自己的任务, 每周向我反馈一次互帮的进度和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小林综合科比较好, 是化学科代表, 负责辅导小严的有机化学; 小严监督懒于识记的小林, 督促他背诵语文名家名段和古诗词;小帆帮小林加强英语语法专项训练, 而小林则帮小帆弥补物理中力学相关的知识漏洞。

  三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望着他们意气风发地离开办公室, 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为了让这情深义重的三兄弟真正互相帮助, 我连夜研究了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 并征求了各科任老师的意见, 才给他们下达了任务。

  惩罚从来不是目的。我相信,经历这件事后, 这三位少年会以 “青春” 的名义结盟, 在通往高考成功的路上互帮互助, 收获愈发深厚的友情, 并实现自我蜕变。

  (作者单位: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宪梓中学)

  责任编辑晁芳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