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食品监管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基层食品监管,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 发布时间:2022-03-19 11:00

  摘 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基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类型,针对当前基层食品监管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问题,提出规范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改进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建立食品快速检测定量方法体系等应对策略,希望为基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提供参考。

  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源于食用产品自身的毒素、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加工过程工业中间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风险因素时刻威胁着食品安全。因此,有必要构建高效率、高灵敏度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食品生产链每一个环节中的潜在有害因素进行精准评估。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食品安全大量筛查、低成本评估的需求。但是,当前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基于此,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着手,探究食用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对策非常必要。

  1 基层食品监管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类型

  在基层食品(含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特指利用理化试验法、感官检测法、生物实验法,对监督指向的食用相关产品进行卫生学检测,并在短期内寻找、追踪、定位潜在公共卫生危害因素、风险因子的一种技术手段。当前应用频率较高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酶抑制检测技术、免疫分析检测技术、试纸检测法等。其中酶抑制检测技术是基于酶催化昆虫传导介质水解促使酶催化产物、显色剂发生反应的检测法;免疫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生物反应进行断法,试纸检测法主要是根据国家标准方法GB/T 5009.199下的显色剂,以及对农药、重金属高敏感试纸对食品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1]。

  2 基层食品监管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问题

  2.1 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不规范

  当前基层食品(含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领域快速检测农药残留仍然停留于发展阶段,实践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在实践过程中易忽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针对性、适应性差别,如酶抑制法与试纸检测法等,导致检测流程缺乏针对性、规范性,间接干扰了检测结果准确性[2]。

  2.2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平台稍显滞后

  纸基分析平台是基层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的主要平台,兼具可降解、廉价、无毒、无额外动力和可塑性强的优良特点,但是现有纸基分析平台稍显滞后。例如,无法分析监管进口食品,无法准确评估食品生产链各环节风险因子等。

  2.3 食品快速检测定量方法体系缺失

  传统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法多为定性方法,如显色反应法、试纸条法等,需要检测者凭借专业知识、个人经验判读,人为误差较大,影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对基层食品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基层食品监管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对策

  3.1 规范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

  根据食品(含食用农产品)有关快速检测技术针对性、适应性的差别,相关主体应聚焦不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原理与特征,依托专业经验,进行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的规范设置。例如,对于时间投入低、操作便捷、检测效率高的酶抑制法,相关主体可以根据GB/T 5009.199、NY/T 448相关要求,根据最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特征,进行酶抑制法操作流程的规划。在酶抑制法应用于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时,根据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正常功能的特点,可以配置酶液、提取液、显色剂、底物,并将提取液加入蔬菜样品,振荡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同时配置对照溶液,将配置完毕的对照溶液加入酶液、显色剂、底物。同时将含有对照溶液的比色皿放入BIII博纳八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第一通道。配置样品溶液,将配置完毕的样品提取液内先后加入酶液、显色剂、底物,并在BIII博纳八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第一通道内放入盛有样品溶液的比色皿。在同一时刻开启BIII博纳八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并启动对照键、测试键,判定结果。一般在酶抑制率超出50.0%时,表明蔬菜中存在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超标,需进行再次检验。

  对于成本低、检测快速的试纸检测法,可以选择由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高敏的胆碱酯酶制作而成的农药残留速测卡。通过除泥、洗脱、恒温预反应、对折速测卡、对比样品卡和空白对照卡等步骤完成粗筛;通过除泥、切碎、取样、提取、恒温预反应、对折速测卡和对比等几个过程,完成整体测定。一般在样本速测卡呈现浅蓝色或不变色,表明测试样农药残留量较大,样本速测卡、空白对照卡均为天蓝色时,表明样本农药残留量在标准值以下。

  此外,在流程规范设置的基础上,相关主体应注意每一环节操作细节的把控。例如,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为避免检测结果差异,从业者应选择清洁后的卫生器具,贯彻适量均等原则,多点混取、多次浸提处理后样本,并在取样后及时密封避光保存样本[3]。同时加强仪器维护,对仪器进行预热,促使仪器设备自始至终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在操作时,相关主体应避免用手接触比色皿表面,而是利用比色皿光面、毛面关系,准确定位光路,在恒温下培养30 min,并确保光面外部清洁、透光性佳。

  3.2 改进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平台

  根据当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存在的多重多靶点微量快速分析不足现状,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将手持食品安全检测仪、食品安全多功能一体机、手持式智能采样仪、食品安全检测箱以及农药残留速测仪进行有机集成,在满足短时间内食品安全信息筛查需求的同时,对水果、蔬菜、肉类主要产品的农药残留、食品源微生物、兽药残留等安全控制指标进行24 h检测、追溯。同时经无线网络将检测、追溯结果向平台实时传输,在平台内构建大数据多维运算模型,完成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视化监测。例如,根据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多目标物同时检测要求,可以集成免疫检测、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吡虫啉、毒死蜱、啶虫脒等农业用药快速检测平台的优化,搭建以试纸条为载体的图像识别多通道。在基于试纸条的图像识别通道运行过程中,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系统,经微信小程序拍摄试纸条图片并上传到后台,在后台分析后直接获得可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结果,满足全部胶体金试纸条半定量、定性快速判读需要。

  在引入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上,可根据微型全分析理念,在1个微芯片上集成食品样选择、制备、分离、反应、进样和检测等工序,经微通道形成的基本结构控制化学或生物反应,满足食品快速、便捷检测需求。例如,密度超过5 g/cm3的金属元素称之为重金属,在城市工业飞速发展过程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可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特点对人体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而常见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用质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耗费时间较长。基于此,根据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需求,可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加入到经纤维解离机处理后的纤维素浆液内,对标准纸基进行改性修饰后,直接沉积重金属离子检测试剂。进而应用待检测食品样,通过纸纤维空间网及反应沉淀不易移动的特性,促使反应产物以信息图案的形式输出,配合编码设备可以自动读取文字结果。

  除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源致病菌、重金属等安全检测指标外,食物过敏也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领域。而以往针对单一一种分析靶标的ELISA检测方法无法满足成分复杂的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要求,且因过敏原内同源性蛋白的存在,极易出现交叉反应,进而引发假阳性结果。基于此,可以根据多组联合快速可靠检测思维,引入多重致敏原检测手段。例如,基于xMAP微球的多重检测法,通过微球表面偶联抗体,经夹心法对多种食物过敏原进行定量检测。在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的同时,生成可用于过敏原种类识别的抗原谱。

  3.3 建立食品快速检测定量方法体系

  为保障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快检结果准确度,可以在现行食用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定性方法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快速检测定量方法体系。例如,酶联免疫法、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光度比色等[4]。进而贯彻有效监管、优化配置、适度超前方针,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定量方法体系覆盖项目、品种的拓展,形成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便携化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定量+定性体系。

  根据国家现行评价规范《关于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的通知》,并结合现有条件,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为引擎,以基层检测机构为技术支撑,各地区组织上报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定量测试方案,由各乡镇、县城组织技术从业者参与定量测试的三级联动闭环评价,实现快捷定量评价,高效监督管理[5]。①基层食用产品检测机构应承担快速检测产品盲样评价方案制定,细化技术指导,完善盲样均匀、平稳复测内容,把控评测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标尺。②以基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中心,面向再用、拟采购快速检测食品,进行量化评价。并将技术指标、一般指标两个方面的量化评价结果填写在表格中。③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抽查上报初次评定快速检测食品,委托专业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结构,对检测时间、检测限、线性范围等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快速检测食用产品复测合格指标数据参考目录,并发布到统一平台中,供基层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机构量化评价参考,确保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量化评价的准确性、稳定性。

  4 结语

  在市场监管、农业部门等基层食安监管领域,快速检测技术是实验室传统检测技术的重要补充,也是加强食安监管公信力建设的重点,包括酶联免疫法、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光度比色、显色反应法和试纸条法等多种方法。针对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用产品监督管制领域应用中存在的流程不规范、平台稍显滞后、定量方法体系缺失等问题,相关部门、企业应根据现行标准,进行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的规范设置,并升级食用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平台,构建定量+定性食用产品快速检测方法体系,充分发挥快速检测技术优势,助力基层食品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7):120-121.

  [2]闫雪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2):163-164.

  [3]杭颖,张一青.苏州市食品快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食品与发酵科技,2021,57(5):119-121.

  [4]岳清洪,黄瑛,黄璐瑶,成桂红,钟红霞,杜钢,余晓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8):6356-6361.

  [5]李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8):212-21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