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界的“莎士比亚”
- 来源:艺术启蒙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作家,科幻小说,“莎士比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27 20:57
超能力、外星人、穿越时空、生化武器……有人说,是科技的进步催生了这些科幻主题,但英国作家赫伯特·威尔斯表示不服:“你们今天看到的许多科幻主题,都是我一个世纪前亲手创造的。”本期我们就从一部经典科幻小说《世界大战》开始,认识这位被誉为科幻界的“莎士比亚”、“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宝藏作家。
飞船比自行车有意思
十九世纪下半叶,在那个电影摄影机刚刚问世、自行车即将投入量产的时代,二十多岁的威尔斯已经在构思一部有关太空飞船和外星人的小说了。
1898年,他终于写完了《世界大战》。故事讲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后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灾难。小说中神秘的火星人和被埋藏在地下的巨型武器让人类吃尽了苦头——那些武器由火星人操控,拥有探测人类生命体征的能力。一旦发现人类的踪迹,火星人就会释放出可怕的射线,将道路与建筑摧毁殆尽,目的是抓住人类并提取人体内的血液来培植一种用于改造地球生态的鲜红色藤蔓。人类不得不与火星人宣战,却被打得节节败退……
2005年,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把《世界大战》搬上了大银幕,观众们无不被紧张刺激的视觉效果所震撼。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百多年前,威尔斯的想象力根本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这部作品当时被改编为有声小说在广播电台播放,由于部分细节描述过于逼真,导致许多市民都把它当成了新闻事件,甚至造成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社会恐慌。
尽管“外星人”的写作题材并非威尔斯首创,但他成功地用现代人的视角审视了这一题材。在《世界大战》问世之前,其他科幻作家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一直把外星人塑造成没有感情的、野蛮的杀戮机器。而威尔斯笔下的外星人有组织、有纪律,有自己的沟通交流方式,有他们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地球人建立了文明社会,外星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文明,只不过地球人与外星人之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解与矛盾。如今你看到的许多科幻作品,比如《E.T.外星人》《三体》《异形》《阿凡达》,几乎都延续了威尔斯的“世界观”。
未来的人类会因为外星人而灭亡吗?威尔斯认为,即使再厉害的外星人,也一定有其弱点。《世界大战》最终迎来了反转式大结局,外星人被一件出人意料的地球武器给打败了。具体是什么武器先留个悬念,大家快去阅读原著吧!
奇妙的人生履历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到1866年,也就是威尔斯出生的那一年。威尔斯出生于英国伦敦郊区的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不景气的五金店,而母亲则在有钱人家做仆人。中学时,威尔斯被迫辍学,到布店当学徒、给药剂师当助手、去小学教孩子识字,做了不少跟写作毫不相关的工作。
然而,那时的威尔斯还不知道他会当上作家,心想能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十八岁时,威尔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助学金,有资格进入堪津顿科学师范学校念书。千万不要小瞧这所学校,它是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先后培养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一所星光熠熠的历史名校。威尔斯在这所学校的生物课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托马斯·赫胥黎——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类起源问题的生物学家。
在校期间,威尔斯广泛涉猎了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等学科知识。那时他受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但他无心从政,寄希望于用科学写作“改造”社会环境。
被抛弃的“四维时空”
威尔斯最开始发表的文章多半是基于科学设想的散文或短篇小说,连载于《全国观察家》杂志。后来,他把自己关于宇宙维度的思考写成了论文《宇宙刚性》,并拜访了出版商,希望能在科技刊物上正式发表。没想到,出版商看过论文后直接回绝了他,理由竟是“看不懂”。
威尔斯只好向出版商解释这篇论文的内容——宇宙是一个“四维时空”,不仅有三维空间,还有另一个维度便是时间。出版商听后更是一头雾水,毕竟威尔斯的理论太过超前了。就这样,威尔斯以科学家身份“出道”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现在当我们听到四维时空这个词时,已经不会觉得那么陌生了。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解释过四维时空的概念: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时空的关系,是在三维空间中长、宽、高三条轴的基础上,多加了一条时间轴。
有趣的是,在威尔斯创作《宇宙刚性》十几年之后,爱因斯坦才发表了相对论学说,随即在科学界引起了爆炸式的轰动。当然,爱因斯坦并没有抄袭威尔斯,这次的巧合只是应了那句老话:英雄所见略同!
很遗憾,威尔斯没能当上科学家。他转战科幻领域后,希望能获得读者群体的支持,并认同他对科学世界的理解。在《世界大战》诞生之前,威尔斯还写过不少科幻作品,其中的中篇小说《时间机器》和他那篇“失败”的论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威尔斯究竟会怎样演绎充满未知的四维时空?敬请期待下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