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之春的视觉惊奇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幸福,视觉,惊奇
  • 发布时间:2022-05-20 16:26

  青春!青涩年华,人生之春。世间的美好总是稍纵即逝,青春更如此,照片却帮助我们留住了岁月长河中曾经的精妙时光。多年以后,每每翻阅这些视觉片段,我们仍能唤起自己心中已经封存多年的记忆回响,它们或激昂、或羞涩、或热血、或遗憾、或幸福、或失落,个中味道,余韵无穷。

  《青春的味道》呈现了北京摄影师任曙林1980年代历时10年拍摄的“八十年代中学生”主题影像记录。这些影像迸发出浓厚的时代气质,撞开了尘封的记忆之门背后的青春味道。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白球鞋、花袖套、泳池边翘起的脚丫和教室里清澈的目光带你回到那个久违的、令人如痴如醉的青春年代。

  1839年,“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甫一诞生即被用作拍摄肖像,摄影师们致力于将人物相貌尽可能清晰、生动地记录下来。当时的摄影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手段,以其能够将事物精准地还原和记录而备受追捧。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完善,摄影的表现手法越发纷繁多样。人们不禁追问:摄影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它究竟是如机械设备运作般客观准确,还是像人心与情感那样主观灵动?

  本期杂志中,大家熟知的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梅生用他20余年创作的风光作品——《山川典草木生》来亲身阐释摄影到底是美丽的记录,还是艺术家情感的升华。梅生在自然中感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逐步建立概念、寻找方法、形成体系。他努力探索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法,他让心灵与自然交汇,在他的作品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呈现虚实相间的微妙意境。

  身份认同理论说,人们可以通过比较与他人的异同来构建对自我的身份认同。一个人的身份标签是不断变化的微妙概念,取决于个人的性格、行为和外界对他的看法。阿根廷摄影师卡伦·纳瓦罗(Karen Navarro)便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作为一名主要从事摄影及雕塑艺术的艺术家,她通过二维摄影与三维雕塑的结合,创作出系列肖像作品《构建自我》,以期引发观者对个人身份、自我表现以及当下社交媒体时代中人物图像的思考。

  在本期杂志中,您还会看到新华社记者金立旺在《爱你所爱,是件幸事》中讲述他对摄影的感悟;看到职业摄影师、策展人朱洪宇在《心之所在,皆是舞台》中诠释如何将“芭蕾梦”展示于城市大舞台;看到山东摄影师何毅在《冰场逐梦》里呈现中国残奥冰球队队长崔玉涛和他的队友们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摘得银牌的激越故事;看到重庆摄影师蒋继航如何因一张2000万像素的照片而错过一单生意,最终意识到富士中画幅能为摄影师带来的视觉呈现效果。尽管早已不是寒冬时节,《留下真正无与伦比的美丽》仍然给了我们重温北京冬奥会精彩瞬间的机会,让大家依依不舍地对那场激情四溢的赛事再次回眸……

  人生阅历、文化学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了摄影人透过镜头所见的内容。很多时候,明明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物,却被那些充满人生感悟与智慧的摄影人用镜头精彩呈现,令人惊艳。正如先辈所说:摄影就像人类的“第三只眼睛”,见人所见,见人未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