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与创新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文化产业,融合,创新
  • 发布时间:2022-08-11 21:01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众多国家,国内环境稳定。当今社会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也需要格外重视。因此,在历史长河的舞台上,文化产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本文从文化产业概念、文化产业发展蓝图、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和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研究者对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与创新提供一种角度和看法。

  引言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瑰宝,再加上广阔的地域条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衍生、发展、传承。在信息化时代中,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各地文化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新的文化产业,并以数字形式传承下去,这值得深度剖析。

  1. 文化产业概念

  文化产业从多方位向大众展示了商品属性及发展进程,并开展一定规模性的量产措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高了整体审美,同时也为创新创业提供方向。文化产业秉承为大众提供精神需求的主旨,以带动经济发展作为目标,在满足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对文化产业本身进行深层次的延伸与创作,在各领域衍生出相应产业。

  文化产业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存在于当今互联网发展中,从独特的角度带领人们在经济发展领域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各个阶层对文化产业都有不同的定义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从生产到销售存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将文化产品的工业化从新角度进行界定[1]。

  2. 文化产业发展蓝图

  文化传承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传承者将自己置身于事外不与外界联系从而专注学习。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人们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真正深入了解文化魅力,从内心深处乐意传承文化,那么文化产业的出现则是必然的。

  文化产业的主要功能是在不同领域进行生产创造,在为人们带来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满足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提供精神服务。文化产业以丰富多样的物质形式结合产业性质,可以全方位展现文化内涵,使用不同的劳动形式也可以对服务或商品赋值。互联网是高效且可以迅速交换信息的最有利平台,不局限于空间、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文化输出,将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简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可借用大数据的便捷性,大面积对用户进行分析,分析消费者对于文化需求和不同领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精确掌握消费者心理,倾听消费者需求,解决垂直消费问题,适时进行产业优化以达到长远发展的核心目标。

  3. 互联网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仍然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0.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3.3%[2]。此外,在2020年年底汇总中,有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发展较为领先的一线城市,平均经济总额达到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新一线城市平均总额达到3718亿元,占比达到46%。其中,上海数字经济规模体量最大,达20590亿元;北京数字经济规模体量仅次于上海,为19468亿元。

  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文化产业可以完整充分地把控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发展规律,完善体制改革,敢于正面迎接困难,及时做出处理办法。同时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文化产业可以产生更大价值,更进一步带动中国文化产业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

  3.1 互联网刺激文化消费感

  文化消费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经济消费,更多是指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人们带来精神满足的消费方式。健康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电影视频等是互联网兴起的产物,也是互联网文化消费的主要构成[3]。

  近日新东方的双语带货引人热议,主播在直播中进行文化传播,讲文学、教英语、聊家常,以知识分享为主题进行带货,观众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文化学习,他们用这种新颖的方式进行网络直播带货。文化在发扬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经济收益,是互联网发展与文化之间的恰当融合。

  此外,也有许多“网红”进行网络直播,积极扶贫助农,弥补了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例如,通江县铁佛镇金山村党总支书记毛武带领村民进行直播,将当地土特产、产业园、乡村旅游景区等搬上互联网,帮助百姓提高经济收入。村播助农活动的收益将在不影响村民基本收益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多余部分则由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占一半,助农直播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观的转变,互联网的便捷性为文化消费带来经济效益,提升文化消费层次,达到刺激用户文化消费感,从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3.2 互联网技术融汇各领域

  我国丰富的文化历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发扬与传承,最常见的有报纸、期刊、图书、影视作品等,不同传播方式让文化产业渗透至各个领域[4]。数字化时代为传统媒介的发展提供巧思以进行创新发展,利用其特有优势带动产业文化传播,在各个领域文化产品间架起桥梁,也使得不同板块的各种文化产品之间存在隐形的共通点。

  3.3 互联网独有的包容性

  互联网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也没有世俗眼光的束缚,并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是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会贯通的极好平台。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手机信息产生的成本,提高产业盈利;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根据相关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创新。在融合新旧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跟随社会发展进行产品创新[5]。

  4.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融合现状

  4.1 产业基础较薄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髓所在,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文化传输尤为重要,但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输出速度略显缓慢,同时也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6]。

  4.2 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互联网发展较晚,虽然互联网已经普及,也打破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固有思想,对于文化发展有了新的思路,但发展过程并不尽如人意,发展环境制裁、产业结构不完善等因素都阻碍了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步伐。

  其次,我国地缘辽阔,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而偏远地区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即使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但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极其不均衡[7]。以新疆为例,虽然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但经济发展受限。第一,缺乏完善的规划纲要,发展路线不能聚拢,减缓了发展脚步;第二,资金支持力度较弱,使其文化得不到很好的发扬,文化产业也不能高效运营,始终处于整体水平之下。好在互联网的发展,让新疆的文化产业有了一丝起步,但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力度以及开发能力有较大限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未能深层次融会贯通,使得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4.3 商业模式不成熟

  传统文化产业思维根深蒂固,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下,许多区域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适合的改革,仰赖传统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继续前行,导致许多传统模式迫于环境压力走向没落,文化产业发展也只是停留在了浅加工层面,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不能够被完整挖掘,其价值没能发挥到极致。以长远眼光来看,不利于形成现代化产业链,文化产业发展极度缺乏创新性,或者所运用的商业模式按部就班,不能贴合实际情况,因而减缓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能发展出有效且完善的商业模式,很难有更大成就[8]。

  大部分的文化产业通常缺少对当地文化市场的评估,缺乏综合评价,从而区域内的各种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文化产业的协调能力低下。还有一部分地区文化产业结构较为单调,文化产品缺乏多元化创造,进入市场后难以进行赋值,其产品质量也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走向。

  5. 互联网中文化产业的创新

  任何事物如果停滞不前,不进行二次创新,那对于长久发展而言只能面临淘汰。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但不进行文化产业创新,最终只能面临消亡困境。

  5.1 优化产业结构

  互联网发展飞跃期,首先要打破守旧理念,在尝试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区为例,它运用自身条件优势,合理分配结构功能,将功能均匀分布,但又可以完全贯穿,建造一条自主产业链,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园区体系。再比如,浙江杭州建设互联网特色小镇,在国内引起一定程度反响,其他地区纷纷效仿,之后有了鼓楼金牛互联网小镇等的出现,为该地区发展带来经济效益。

  传统文化产业结构中,以单方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接收与反馈。而互联网是具有较强创新性意识的一个平台,对于产业结构创新来说,文化产生的价值体现与互联网所赋予的能力相比,大大增强了新型文化行业结构的整合,而且网络具有不断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的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其结构也必须进行优化完善。

  因此,产业结构并非纸上谈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中,去除传统文化产业的不足,保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让传统与新兴产业相碰撞,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信息交换与文化产品创新,让创新成为潮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虽然在政策实施和转型实践过程中存在些许不和谐声音,但在党中央的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转型会有新的契机[9]。

  当前,为了更好发展新文化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惠利,各个领域文化发展都要以新时代为背景,深入理解整体观念,打开新格局,使得新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充分结合并加以改进。同时利用大数据进行个体化文化需求的分析,进一步升级创新产品,精准营销推送、延伸产业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5.2 新型商业模式

  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是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进行尝试创新得来的结果,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产业转型的良好机会,从企业内部进行商业模式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新环境,推动文化产业向着新兴产业迈进[10]。

  以抖音为例,作为现阶段日活较高的软件,抖音是很好的商业平台,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互联网特色,截至2020年上半年根据2020年电商直播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互联网直播人数已经超过5亿,而互联网使用量更是达到9亿之多,是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结合的典型事例[11]。

  互联网的发展让数字技术得以成熟,在分析产业内部特色文化的同时,结合传统文化产业优点,多样性的商业模式便涌现出来,如未来模式、平台模式、广告营销模式、技术服务模式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以影视平台为例,内容二次付费等成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因此,在选择商业模式之初,需要对自身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发展的商业模式。

  5.3 完善产业园区功能

  文化产业园区的打造,首先要考虑文化结构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文化产品加以分析,综合消费者需求排行榜,进行产品再升级[12];其次,对于发展的资金保障可从金融投资机构入手,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优。在实施运营之后,可以借助对口平台进行文化产业交换,把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打造特有的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

  结语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从未停止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文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于物质层面,更是我国宝贵的精神食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传承的方式方法也应该跟随社会发展有所创新。传统文化随着人们的关注会在一段时间内保留,但新鲜感的保质期很短,不做出与时代统一步伐的改变,终将会被淘汰。以长久的发展眼光观察世界,不做创新将会有很多特色文化淡出人们视线直至被社会大趋势所淘汰,甚至面临消亡,还有传统民间艺术缺乏传承者而面临失传,这不仅是国家的损失,更是世界的遗憾。

  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效益而产生,更多的是出自我国人民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的传承与输出。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新青年,不仅要有文化传承使命,更要结合时代变迁,通过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进行新旧碰撞,让文化融合、产业创新。

  参考文献:

  [1]洪莹,陈盈盈.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变与创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2,39(3):77-83.

  [2]中国政府网.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7-29].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content_5548175.htm.

  [3]章欣然.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与策略[J].文化产业,2022,(5):10-12.

  [4]刘洋,吕少英,宋瑞,等.“互联网+”条件下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2021,(12):165-166.

  [5]白思,惠宁.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 37(3):129-133.

  [6]张庆波,于志永.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21,(2):186-189.

  [7]石向阳,王振.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2020,49(12):48-49.

  [8]江波.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3):213-214.

  [9]窦维娟.论文化产业发展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创新[J].中外企业家,2020,(12):98.

  [10]邓晨光,张菁菁.“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产业新发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51-59.

  [11]大京全球供应链.2020年电商直播行业发展报告:直播带货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EB/OL].[2022-07-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153096616337021&wfr=spider&for=pc.

  [12]吴伟佳.“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新向度研究[J].大观(论坛),2019,(12): 158-159.

  作者简介:迪拉娃尔·吐尼亚孜,法学硕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文化发展与女性研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