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 发布时间:2022-08-21 15:2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成为主流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愈发提升,这门课程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发挥必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文化课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社会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标准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需求,而以往的教学安排也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目标。现阶段文化课的教学固然重要,但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类素质型教育课堂,其重要性也被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道德与法治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健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情况下,小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结合实际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基于社会生活的思想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课堂首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为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基本的道德礼仪和素质文明。诚信待人,团结同学,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心存善意,懂得感恩。这些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最为基础的道德素养。小学阶段是形成这些道德品质最为重要的时期。

  2.培养学生内化于行自觉践行的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近几年来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热点事件在社会上频频发生,青少年犯罪年龄不断下降,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动荡不安的因素。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行为规范是极其必要的,要从小就让学生意识到哪些行为是一定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绝对错误的,要对基本的法律常识有所了解,并严格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动,绝不可试探法律的底线。

  3.培养学生深植于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学生应当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民族主义精神。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意识到当前所享受到的一切优越的条件和和平的环境都是强大的祖国给予我们的,因此学生要从小树立爱国意识,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唯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必要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内容是比较单调且枯燥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其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做到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借助一些外部工具和教学条件,实现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借助当前新兴的信息技术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并充分吸收课堂上的知识。例如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内容时,如果单纯的对各地的文化进行讲解和输出,学生只会感到面对众多信息时的迷茫,并不会有太多的记忆和理解,但若此时教师通过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视频资源,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汇总,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便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理论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应当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当无时不刻的体现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添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和实例进行补充,让课堂走入生活,让生活走入课堂,使教学内容真正能够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都离不开实践的进行,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够对理论进行检验也能够对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后作业,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帮助家长做一次家务活,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辛苦,父母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劳动的尊重。

  3.提高备课水平,增加学习趣味性

  传统的课堂教育就是课本宣讲的方式,通过故事与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时代环境与应该发扬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单纯的局限于课本的教育更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识,创新课堂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的方式,通过影视剧的剧情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演绎情景剧的形式切身感受人物角色的感情色彩,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完成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4.教师从自身行为出发,为学生做好榜样

  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尚不完善,对于许多事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在思想行为等方面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作为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是学生的教育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小学阶段学生很多的技能与习惯都是通过模仿实现的,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比如在获得别人的帮助后,要主动说谢谢;平常上课要按时到达不迟到早退;和别人交流要有礼貌,注意文明用语。这些在细节中体现道德素养的行为要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而不能只是停留于表面功夫,做形式化工作,要真正的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 结语: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通过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自我正确的判断和认知。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牟经言.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07).

  [2]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