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的养成分析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养成分析
  • 发布时间:2022-08-21 15:29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不热爱劳动、劳动技能低、劳动知识少的现象。在生活中,他们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责任感。这对于未来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刻不容缓。

  引言: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小,会不会做家务、做不做家务无所谓,长大后自然会做,孩子的学习任务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些家长疼爱孩子,事事包办,缺乏对孩子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意识,没有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劳动中,以致孩子丧失了本该有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劳动本身需要付出体力,是一项机械劳累的活动,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现实劳动教育中,由于家长或者教师缺乏传授学生如何劳动的智慧,只是把劳动变成了单纯的指令、任务,加上学生未必能接受,所以,无论是乖乖听话完成任务或带着情绪勉强去做,都看不到劳动背后的智慧以及付出后的成就感,因此,学生也便不爱劳动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劳动技能呢?下面笔者结合学校与家庭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一、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促进作用

  1.德育方面

  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对劳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策略。开展学校劳动,打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延伸家庭劳动,力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互相补充与促进。扩展社区劳动,提高学生品德的自觉性和宽阔性。在劳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紧密配合。

  2.思想方面

  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动手能力方面

  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其次,小学生通过动用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以后,小学生便会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再次,小学生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从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4.身体素质方面

  劳动是衡量和掌握其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的重要项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导致身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二、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措施

  1.家校共育促养成

  督促家长和学校建立劳动教育的协同平台。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劳动,在家中也要劳动。

  现在很多小学生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究其原因是父母对小学生的溺爱以及对自身教育的不自信,小学生园可以通过开展“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我为家人做点事”等活动,让小学生将在学校的劳动行为和态度带回家中,除了可以强化小学生的劳动行为和习惯,还能让家长感受到小学生成长的喜悦,从而坚定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信念,共同参与进来,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长久的支持,同时还要统一家长的认识:鼓励小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小学生帮倒忙,让小学生在试错中逐步成长。

  2.开设劳动教学活动课程

  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例如在校内开辟班级菜园或者花园,让小学生们学会打理。每个班一块地,除草、翻土、选种、栽种、管理,种什么、怎么种、何时采摘,每个班自己当家做主。为了便于识别,每班还精心制作班牌,树立在菜地的醒目位置。将劳动课与美术课、数学课、科学课、语文课等进行学科融合,为‘双减’政策实施下的义务教育开展有意义的实践与探索。

  3.设置校内劳动小能手评选制度

  设置劳动评选制度,增强学生们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劳动技能比赛正式开始,让各班的学生代表回到班中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班级清洁工作。有序的分工、利落的动作,每个同学不甘示弱,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桌椅,整理班内杂物和地面清洁,将课室变得焕然一新。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共同评选出 “劳动小能手”。

  开展的“小能手”评选活动内容包括:农场农作物种植、采摘,佳肴烹制,学校大扫除等。在促进孩子们丰富生活、亲近自然的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劳动和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美好洁净的校园离不开同学们日常的维护,本次劳动技能竞赛圆满结束,它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提升动手能力的平台,鼓励同学们掌握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释放创造潜能,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迈好人生第一步。

  结束语:劳动在德育工作中的有着重要意义。劳动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对青少年德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劳动技能方面提出几点见解,以期在劳动教育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认知、思维、技能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君. 回归生活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研究——以 Q市 M小学为例[D].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20.

  [2] 李惠红. 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探究[J]. 中外交流,2020,27(19):326-327.

  [3] 李燕. 特殊学校听障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J ] . 基础教育论坛,2022(5):108-109. D O I:10.3969/ j.issn.1674-6023.2022.05.052.

  [4] 欧阳志敏. 基于劳动教育的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价值及策略探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290-29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