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舍与得

  司势者可掌未来。

  撰文 韩璐 编辑 谭璐

  8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布了今年的中期业绩。

  上半年,平安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对于今年的这份中报,外界是有期待的,眼下平安面临改革转型、战略升级、文化重塑的关卡。自古改革者,没有不付出代价而成功的,平安也不例外。

  加上内外部均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体量已至万亿的平安,符合通俗意义上的“船大难掉头”,航行安全与否,是市场关心的问题。

  财报里,平安一一给出了解答。

  改革制胜

  日前,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发表署名文章,重申铸就长青基业、打造百年品牌的心愿。他总结了百年品牌的三要素:国家信赖、国民首选、与时俱进。

  这三点,是平安最初也是最大的基本盘,在寿险业务上,得到了诠释。

  2019年末,平安正式成立寿险改革领导小组,马明哲亲自挂帅,在核心的寿险业务,酝酿一场为期3年的改革。今年,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棋至中局,路径逐渐明晰。

  作为最早引入“人海战术”的国内保险公司,平安曾受益于此,也最早意识到行业变局。始于人的寿险业务,改革也依靠人。

  前不久,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表示,当代理人群体从粗放的人海战术变为与客户适配的专业代理人群体,帮助他们解决深层次的保险保障、财富传承等各类综合需求,才是寿险改革发生质变的时候。

  要走出“大进大出”的粗放模式,改革的棋局从个人营销渠道落子。在代理人队伍建设上,平安打造了一支“三高”队伍——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

  改革所有路径,通往的目标是一致的:增优、做优、育优。

  在寿险改革这件事上,平安有代价,有痛苦,也逐步有了收获。

  今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稳健增长,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35.1%。

  在代理人“三高”队伍转型上,截至2022年6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钻石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

  平安信奉“司势者可掌未来”。过去34年,其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平安数次在时代变局之前,即完成跨界、转型与跨界。当保险业身处困境、变局之际,行业必须从高速向高质切换赛道,平安再次成为业内改革标杆。

  任何改革都要经历量变到质变。如马明哲所言,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

  寿险改革未至终局,评价成败为时尚早,财报向好的数据背后,量变已逐步累积,爆发式质变的条件正在被夯实。

  医养反哺

  以平安万亿营收、千亿利润的体量,任何变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寿险改革亦不是一场简单的局部变量。

  寿险改革的锚点有两个:一是创新渠道,二是革新产品。

  渠道方面,“三高”代理人队伍建设之外,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化及下沉渠道并行发展。

  产品方面,平安在“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价值主张下,打造“有温度的保险”,结合保险天然的医养基因,构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以此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事实上,寿险市场变化的背景,是国民财富收入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催生广泛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早年,平安已陆续布局医疗健康领域,近年来又通过高端康养“臻颐年”项目,以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布局养老领域,旨在撬动供给端,平衡支付、用户和医疗养老服务三者关系。

  2020年,平安首度全面披露医疗生态圈。2021年,平安正式提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并创新推出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闭环。

  以平安过往数次战略升级看,从1.0保险延展至2.0综合金融,又跨界3.0金融+科技,每一次都装上了新的增长引擎。

  金融、医疗双重驱动下,平安的业务价值得以提升,包括寿险改革、集团发展在内都在释放利好空间。

  财报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持续落地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合作整体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

  更为关键的是,医疗健康生态圈正在有效赋能金融主业,实现共赢协同。

  数据显示,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约5.2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8倍。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

  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20年前,马明哲将谷歌、亚马逊的互联网、数字化看作未来方向,并在迈向第三个十年之际,敢为行业先,跨界启动互联网战略,完成了一系列科技积累。

  如今,曾经的榜样公司步其后尘。

  今年7月,亚马逊宣布以39亿美元收购医疗服务运营商1Life Healthcare。字节跳动也通过旗下公司小荷健康,全资收购美中宜和集团。

  虽然抵达方式不同,但巨头们不惜重金入局,恰恰证明了医疗健康的价值。在这个商业判断上,平安提前了30年。

  “价值”引领

  平安内部,一直流传着马明哲的一句话,平安没有守业,永远在创业。

  以平安寿险为例,从最初学习中国台湾模式,到移植欧美模式,再到如今创造全新“中国式”寿险,平安不沉溺于昔日辉煌的业务。

  在马明哲看来,要做百年品牌,务必具备很强的人才和客户凝聚力、危机时候的抗压力、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以及持续发展、前进的强大生命力,这些都建立在企业始终如一的文化内核之上。

  战略发展,文化先行。今年,平安开启了一场根本性的文化升级与重塑,进一步明晰战略愿景: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

  平安试图以新价值文化支撑公司的战略升级,赋能经营管理,凝聚团队共识,强化核心竞争力,再造“One Pingan(一个平安)”。

  前不久,平安还将现有品牌标识中的“金融.科技”回归为“专业.价值”。在此次中报董事长致辞中,马明哲解释品牌标识的变化:既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品牌文化历程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8月24日,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标识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现场平安高管的回答掷地有声:过去我们的品牌,是告诉客户,我是谁?我们是做什么的?新的品牌标识,我们要告诉客户,我们会为他们带来什么!专业+价值,意味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平安是市场上最专业的公司,专业给客户带来额外的价值。

  2002年,平安的标识即为“专业.价值”,此次换标,是平安20年后的品牌回归。“专业创造价值”“专业,让生活更简单”,一直是中国平安的核心经营理念及品牌口号。

  企业是树、文化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得长青。34年里,平安最重要的文化理念和品牌主张,从没有变化,向外传递的品牌形象,无外乎专业、价值、简单。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曾说,一家高瞻远瞩的公司,核心价值观不会随着当时的趋势和流行摇摆,甚至不会跟着市场情势的变化而改变。

  时至今日,平安不论战略或者品牌升级,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行业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把复杂和问题留给自己,把简单和便捷交给客户。

  平安现有个人客户数超2.25亿,较年初增长1.5%,平均每人合同数2.95个,较年初增长1.4%,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

  《基业长青》中提到,产品最后都会过时,他们主要的贡献是永不过时的东西,是一个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组织,这个组织拥有由根深蒂固的核心价值观构成的“精神传统”,得以代代流传。

  迈入第四个十年,平安的焕新正由内向外展现成效,这其中有舍有得,唯有那些刻在平安基因里的危机感、社会责任、高效、以客户为中心等信念,成为企业不断跟上时代的关键,也让知、行、果统一,向百年品牌跃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