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小学寄宿生逐渐增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减轻家长的负担压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缺失家庭的温暖,面对学校严格的管束,致使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阶段,如果有效解决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现阶段,随着寄宿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甚至影响到了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许多寄宿制小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与知识教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探究,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氛围,制定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从而在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同时,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小学寄宿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1、缺失“父母爱”,对亲密关系存在着抗拒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讲,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是一种恐惧、难以忘记的体验,致使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亲近表现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抗拒心理,甚至不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社会关系。同时,家庭教育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家长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等都会对儿童造成影响,长此以往的耳濡目染会对儿童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的,长时间生活于寄宿学校的小学生,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家庭温暖,致使其常常处于忧虑与紧张的状态当中,为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隐患,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马卡连柯曾提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没有父母的爱,孩子往往存在着某种缺陷。”寄宿制学校通常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寄宿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短,通常会感觉内心孤独、无人重视,进而极易产生焦虑易怒、行为孤僻、顶撞他人等行为,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严重的亲情危机。

  1.2、学习负担过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尤为看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长此以往产生厌学与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寄宿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并长时间处于考试、学习的紧张状态下,缺乏有效的压力缓解渠道与有力的调整空间,致使寄宿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进而形成心理健康疾病。

  1.3、严格的学校管理,缺乏合理的宣泄途径

  由于寄宿制小学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并伴有重制度轻细节、重管理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特点。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不断增多,学校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部分学校与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看护者”。同时,在寄宿学校管理中,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休息照顾,虽然分工明确,但是任课教师与生活教师却缺少一定的沟通与交流,进而无法更好地为学生做心理疏导,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合理的宣泄途径,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

  2、针对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的教育对策

  2.1、保持家校联系的常态化

  首先,小学寄宿制学校应加强与家庭、孩子的沟通,完善教学设施建设,并为寄宿生提供良好的通讯条件,方便其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其次,应加强学校与父母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并对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状况、情感变化等进行及时掌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安全感与温暖,保证家长与学校的经常性联系。最后,生活教师与班主任老师应与家长进行定期的联系与交流,并做到熟悉每一个家庭、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共同作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2.2、加强课余生活的娱乐化

  现如今,加强课余生活的娱乐化,营造和谐、轻松、温馨的学习环境,是有效解决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首先,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应加强艺术、科技、文艺等活动场所、设施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加强课余生活的娱乐化,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个性舞台。其次,增强电视系统建设、网络通讯建设,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获取课外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在有效排解学生失落感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更好发展。

  2.3、实现教师素养的多元化

  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没有准确掌握儿童的成长规律,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与学生展开深度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应通过专业培训、知识讲座、情感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推动教师素养的多元化发展,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从而在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寄宿制已经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主要潮流。然而,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与安慰,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在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同时,有效解决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王克东.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

  [2]智银利.小学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教育:管理版,2015(11):23-24.

  [3]乔志军.小学寄宿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浅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9).

  [4]杨小青.小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难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3(9):77-7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