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的带动效应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带动效应,进博会,经济
  • 发布时间:2022-10-23 20:25

  带动效应明显

  进博会企业展面积由首届的27万平方米扩大到去年的超过36万平方米,规模、容量连年增大。进博会越办越好,对各国参展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当前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消费拉动,进博会正在潜移默化地培育中国消费市场。进博会上展出的食品、日用品、农产品、服装、电子产品等,让国内民众更方便快捷地买到国外好产品,享受优质服务。进口商品增多也会带动消费理念提升,增加消费品门类,通过良性循环推动消费升级。

  进博会对会展业和外贸的间接贡献也很明显。一些参展商在进博会前后还去中国其他城市办展,凸显这一国家级展会平台的加成效应。中国进口与出口同步增长,活跃了整个国际贸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健康的国内消费市场支撑。进博会推动中国实现进出口平衡和内外贸平衡。从全球经济角度讲,进博会有助于应对逆全球化挑战,通过扩大国内市场汇聚全球生产商,以实际行动反对去全球化,打破一些国家制造的科技、贸易和人才壁垒,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动力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因此研究进博会溢出效应一定要提高站位,以更高的战略格局、更深远更广阔的思考,来探讨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唯有如此,才能对实践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 才能引导企业走向长三角, 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有效引导经济

  进博会创办4年来, 服务扩大进口战略, 满足美好生活向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推动进博会溢出效应辐射周边。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对接,加快集聚形成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聚焦落实溢出效应平台阵地, 做大做强全球会客厅, 加快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重要阵地,加快落实进口商品集散地主体功能。

  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引领作用。进博会作为中国开放升级的重要平台, 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中承担着提升国际贸易集聚、提升全球金融资产配置、发挥“论坛+会展” 双核驱动作用、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上海城市形象与精神风貌等功能, 可以说, 进博会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带来了众多机会。因此, 应通过进博会特别是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开放升级、市场升级、功能升级、形象升级、品牌升级、平台升级、治理升级的优势作用,打造城市对外开放合作的新形象, 彰显出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 为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为切入点, 诠释进博会溢出效应对激发消费新动力的积极意义。首先, 进博会对消费提质扩容产生了重要作用。通过承接境外消费回流的需求、引领本土消费供给创新和推动国内外消费市场双向互动等, 很大程度上助力了消费的提质扩容。其次,新形势下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需要构建全球多元融合的消费资源聚集地、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新高地、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推动形成区域消费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最后,在新发展格局下, 要充分发挥进博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平台作用,增强两者之间的协同互动, 更好地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消费的相对规模小、比重低, 是我们国家经济总量目前小于美国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疫情爆发以后, 收入在增加, 但是支出在下降。提高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最终消费, 对稳增长强发展的贡献尤为重要。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充分发挥进博会国际采购平台的溢出效应, 大力优化“买全球” 消费市场供给, 提高高收入阶层本土消费倾向;二是充分发挥进博会的投资促进平台效应, 更好地推动展商变投资商、生产商, 打造价格最合理的消费市场;三是发挥进博会人文交流的平台效应,促进思想碰撞、头脑风暴,打造高品位、更有创新活力的消费市场。消费是大国的发展动能, 要突破消费60%的瓶颈,解决消费能力、制度性成本、供给侧质量、消费能力的升级和流通成本这五个关键环节是重点。

  关爱企业发展

  进博会不仅关注全球龙头企业的建设成果,同样也关心国内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第四届进博会首设创新孵化专区,首推4.5平方米的小微展台,成为显著不同于现有国家级国际性展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创新孵化专区集中于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汽车展区和技术装备展区,主要展示生物疫苗、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展品,或聚焦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行业热点,或集中推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这些在所属领域初具创新优势的创业型小微企业,普遍经历了全球招展、层层筛选的过程,进而得以在进博会上,与全球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同台竞技,发挥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创新有个性的优势,促进了国外优质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对接中国市场、助力创新创业。

  进博会是全球创新集聚的热土。进博会上设立创新孵化专区,为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展示特色、合作机会和成长空间,展现了中国市场对创新主体的普遍吸引力,突出了中国市场对创新成果的重视与珍爱,体现了进博会主办方创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积极姿态。进博会不但把欢迎创新的橄榄枝抛向世界五百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而且把初具创新潜力的优秀小微企业真心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为小微企业成长尽力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一流展示交易场所,为创新、创意和创造尽力提供国际化竞技场和中国市场招亲台。进博会也由此成为服务各国企业融资采购、合作共享的科技创新公共产品。

  实现直接沟通,深度对接市场。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来说,从“展品”到“商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中间,从概念到产品、从技术到落地、从初试到量产、从工厂到市场,小微企业创新迫切需要资本、渠道、技术、人才、品牌与经验,需要实现精准定位、提高沟通效率,寻求合作伙伴、嵌入国际分工。一旦有幸在进博会平台上实现全方位、多伙伴市场主体对接,注定有利于创新产品突出特色优势、加入国际分工, 融入产业生态、对接全球产业链。与此同时, 创新产品与全球最大产业群、最全产业链合作, 也能实现优势互补, 推动技术落地市场、企业落户中国。

  服务创新发展

  会展项目的成长遵循专业化规律。专业化有赖供给侧改革, 要求主办方细化展会主题、优化参展体验、提高服务水平, 进而畅通沟通渠道、把握双边需求、提升品牌感召力。进博会为此专门成立了参展商联盟及其下属各专业委员会,推进组织精细化,促成平台专业化,打造组展办会的得力抓手。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首先需要了解本土贸易投资政策及其地域性、阶段性发展目标。进博会通过参展商联盟平台, 根据细分市场组织政策解读、促进政商互动, 指点渠道迷津、普及办事流程, 有效减少乃至克服了外企在中国办事的认知障碍, 提高了政府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效率与水平。与此同时, 外企借助参展商联盟平台, 得以直接向政府反映进入市场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克服水土不服、争取惠企政策, 在深化沟通互动, 积累认知、理解与信任的过程中, 不断提升各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度。

  此外, 会展服务创新升级, 数字技术赋能形成了新的亮点。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干扰, 线下展会的沟通交流出现了许多困难。进博会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 积极开展“云展览” “云论坛” “云洽谈” “云对接”, 在大数据、5G、云计算技术加持下, 有效提升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参展与观展便利度、体验感。

  当然, 作为新生事物, 数字技术服务会展活动仍有提升空间, 大多还停留在云展示、直播带货层面, 尤其是供需对接这一会展活动最重要环节, 还须付出巨大努力。未来会展业数字化转型,有必要在数字新基建基础上, 着力打造 “智慧场馆”、创新服务模式、培育数字会展龙头企业和品牌展会项目, 推动会展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