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

  • 来源:系统医学
  • 关键字: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规范
  • 发布时间:2022-10-24 21:27

  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多种药物逐渐被研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得到临床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临床上仍旧缺乏系统的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规范标准。对此,本文主要分析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

  引言

  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主要是利用调节患者自身的血管舒缩的状态改善微循环,并恢复原本的血管功能。目前,在临床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主要是为了扩张及收缩血管,可直接作用于人体血管,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输注治疗期间可能受到剂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管收缩失衡或扩张过度等现象,引起患者发生心率及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科学规范的输注工作是保证患者疾病安全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血管活性药物药效价值的基础条件,而加强血管活性药物输注规范及医务人员的专业性十分关键[1]。对此,本文就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进行综述,为提高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安全性提供参考。

  1 明确岗位义务,规范操作流程

  根据既往工作中出现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从医务人员的角度出发,在对患者输注治疗时应告知患者相关知识,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关于血管活性药物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及该类药物的特殊性,同时应在此期间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等[2]。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药液滴速,禁止患者私自加快或调停;同时,规范患者输注时的行为,应避免幅度过大的活动,在出现穿刺区红肿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理,保证患者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安全性。

  2 全面观察输注治疗情况,并保证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精确

  在输注时护理人员应按照相关的要求保证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剂量的精确性,可根据相关规章制度选择采取微量泵等物品合理控制药物浓度,在确定药物浓度无误后应尽快根据相关要求合理配置,并通过微量泵双通道中继法保证在药物更换时不会出现药物中断或倒流等现象。输注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心律等变化,同时根据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滴速及剂量;需间隔10min 或20min 进行病房巡视;对出现情绪烦躁或进行活动的患者应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观察静脉通道的连接情况,保证血管活性药物能够通过静脉通道进入到体内[3]。

  3 规范输液泵及静脉注射泵的使用方式

  规范输液泵及静脉注射泵的使用方式,以降低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风险。在采取微量泵治疗时,应注意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将滴速调整至合理区间后启动设备开关;利用多通道微量泵治疗时应注意观察设备的各组件连接是否完整,保证微量泵运行通畅,并注意对电源连接及电池电量的观察[4]。

  重视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使用的设备滴速精准性及稳定性能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微量泵的保养护理,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微量泵滴速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设备自带预警系统已经相对完善,但在实际治疗中护理人员应不过度依赖报警功能,仍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并观察相关的参数变化,保证输注期间无异常。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避免惯性及模式化的行为发生,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治疗时,需在设备自动报警前即进行药液更换。输液泵虽然本身存在报警系统,但报警系统的启动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患者用药的持续性可能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规范病房巡视,定期观察输液状态[5]。

  4 规范患者静脉回血及药液外渗时的全面护理

  静脉回血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推注速度较慢后导致药液回流甚至反流,影响到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对此,在实际的治疗中如患者出现静脉回血应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准确分析回血量,对回血量较少的患者可适当采取氯化钠溶液进行双通道滴注治疗,利用一定的压力保证通道的顺畅;对回血较多的患者可通过更换输注部位的方式解决静脉回血的问题。

  血管活性药物安全性下降也可能受到药液外渗的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的早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可能应答患者静脉炎症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静脉穿刺选择中应尽可能选择粗直的静脉,注意穿刺时应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在发生静脉炎或药液外渗后应更换穿刺部位,并重新输注,保证输液期间的安全性。

  5 规范安全风险防控培训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药物配伍禁忌知识培训,规范周期性考核药物配伍禁忌调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加强对医务人员相关设备操作的培训措施,要求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标准参数及操作,实际工作中,为避免微量泵等设备用途不确定等现象的发生,需做好警示及区分标识,按照不同的颜色表明静脉药物的名称,同时保证医务人员能快速、精确的识别多种信息功能,以提高用药风险防控意识,保证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质量。

  6 结论

  综上所述,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安全性对患者治疗有效性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治疗,加强输注治疗的全面护理措施,规范输液泵及静脉注射泵的使用方式等措施能够提高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另外,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规范培训内容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血管活性药物知识的了解度,合理应用相关的医疗器械,并规范针对性防控方案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积极预防在治疗期间静脉回血、药物外渗、药物配伍禁忌等风险的发生,才能确保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治疗后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钟竹青,秦宁,高学琴,等.临床护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8):1208-1215.

  [2]江莹,黎万汇,陈莹莹,等.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范围的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7):1105-1110.

  [3]程洪涯,滕中华,黎丹洁,等.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148-150.

  [4]耿爱香.微量泵安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6):17-19.

  [5]龚玲,陈璐,朱爱娟.品管圈在降低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隐患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1):167-17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