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朱叶佳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力度,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成为课本文章的欣赏者,感受语文知识的美。讲究方式方法,利用创新的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兴趣;小学语文;朗读能力 ;语感;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1-017-01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以及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反复多次的朗读才能更好的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缺少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再加上教学手段以及方法的单一性和枯燥性,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就应该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 笔者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出发,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朗读教学的课堂地位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的地位并不高,教学成果有限,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片面理解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一直被语文教师所推崇, 其中不乏有一定的道理。朗读是一种读书解意的有效方式, 优化的朗读更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理念存在着片面的理解,简单地把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过渡或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手段,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提高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片面理解必然会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二)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随意朗读现象严重

  朗读是让学生充分地读,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而,由于一些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使朗读的教学功效得到发挥。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专注性。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缺乏优化的朗读教学无法激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会出现乱读和错读现象,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三)不健全的考核体系使师生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历史,其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教学测评体系仍然以卷面考试为核心,单一考核测评体系严重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同时也束缚了学生对自身朗读教育的培养。因此,不健全的考核体系导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基础理论技能,而忽视优化朗读教学功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教师要加强重视,扩充学生朗读学习时间

  提高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力度,才能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一份子。 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教学观念,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入手,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带动小学生的朗读学习,才能促进朗读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师要合理分配 45 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 5 到 10 分钟的朗读学习时间。 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会开口读课文,有机会将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讲解《父亲的菜园》时,在阅读教学后, 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 5 分钟的时间,将刚刚提炼出的文章主旨通过朗读整合在课文中去,利用个人朗读行为升华语文学习内容。 给学生明确的朗读学习指示, 用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有利用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小学生朗读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灵魂,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必须要有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通过以境激情,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感氛围当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形象地进行情感体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提高朗读能力。

  (三)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朗读教学的层次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将朗读内容进行由少到多的安排,通过有层次感的朗读教学设计来让学生逐渐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朗读教学的内容,达到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少年闰土》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文章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根据层次的划分分别进行朗读,并在朗读之后总结出这一层次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样的朗读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更好的文章进行了朗读,同时也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重视积极引导,优化朗读评价

  教师的积极引导,对于小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重视朗读评价的正确实施,利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实施朗读评价,有利于小学生朗读学习热情的保持。

  艺术性的朗读评价,是指教师在处理学生朗读不足时,要利用委婉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个人不足。 不仅要利用评价传递出客观且真实的信息,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个人朗读学习能力,成为朗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有的小学生朗读过快,教师可以这样评价“ 你读得很快,证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过。 为了让大家跟上你的朗读,你可以稍慢一点,等等大家”。这样的评价以表扬的方式引出学生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接受个人不足。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语文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朗读评价标准。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朗读学习优势,多给予学生积极评,赏识发现学生的优点。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朗朗读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特点,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活动,让学生成为朗读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丽金.朗读教学实效浅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7)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

  〔3〕卢秀梅.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舞台[J].青年记者,2011(23)

  〔4〕董服相.当前朗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天津教育,200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